龙泉驿区 编辑

四川省成都市辖区

龙泉驿区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四川省成都市辖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东部,西与锦江区接壤,西南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毗邻,北接新都区,西北接成华区,东与青白江区、金堂县、简阳市交界,是成都市中心城区,总面积55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龙泉驿区辖7个街道、3个镇。截至2023年末,龙泉驿区常住人口137.76万人。龙泉驿区境原为古蜀国辖地,有近600年置县史,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置龙泉镇巡检司,设国家级驿站,始称“龙泉驿”并沿用至今。是成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承办地。历来为蓉城门户、川渝要津,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双流机场、天府机场两大国际航空港和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几何中心,境内“四横两纵”高速路网畅联,有千年古刹石经寺、最美地宫明蜀王陵、“天下客家”洛带古镇、“国际桃花节”等景点。2023年,龙泉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2.5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1.7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880.2亿元,同比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600.6亿元,同比增长6.6%,三产占比达到40%。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龙泉驿区

外文名:Longquanyi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51011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四川省成都市

地理位置:成都市中心城区东部

面积:557 km²

下辖地区:7个街道、3个镇

政府驻地:龙泉街道东街79号

电话区号:028

邮政编码:610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137.76 万(2023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洛带古镇、明蜀王陵、桃花故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蔚然花海、石经寺、玉石湿地公园、梵木创艺区、成都大运会博物馆

火车站:十陵站、十陵南站(在建)

车牌代码:川A、川G

地区生产总值:1502.5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先秦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为蜀国辖地。

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四川郡县志》《元丰九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灵池县,以其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泉池曰“灵池”,故名。

天圣四年(1026年),灵池县改为灵泉县,属成都府。分栋山亦随县名的改变而改称“灵泉山”,直至元代。

<p>龙泉山健身步道

龙泉山健身步道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

设陆路驿站。

灵泉改称“龙泉”,于此设驿站,始称“龙泉驿”。

洪武六年(1373年),省灵泉县入简县,后置龙泉镇(《中国历史地图集》)。

正德八年(1513年),置龙泉镇巡检司(《简阳县志》《四川郡县志》)。同期,灵泉山亦随之改称“龙泉山”。

康熙六年(1667年),继续在四川大规模设置驿站,分为北、南、东、西4路,“东路起自简州之龙泉驿,至奉节之小桥驿(《四川通史》)。此期的“龙泉驿”既是驿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称的含义。

清末邮电业兴起后,驿站废置,“龙泉驿”则随之成为历史地名,并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

民国初,改置简阳县行政分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分属简阳、华阳两县。

1956年1月,原简阳县为所属各区命名时,以区公所驻地名称为区名,称“简阳县龙泉驿区(乡镇级)”。

1959年,划归成都市筹建新区时仍以区人民委员会驻地龙泉驿为区名,称“成都市龙泉驿区(县区级)”。

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都市龙泉驿区。

1976年,将时属简阳县的洛带区并入成都市龙泉驿区,至此,龙泉驿区行政版图基本确定。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龙泉驿区区境原为古蜀国辖地,唐久视元年(700年)始设东阳县,宋天圣四年(1026年)改称成都府灵泉县,有近600年置县史,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置龙泉镇巡检司,设国家级驿站,始称“龙泉驿”并沿用至今。

1959年,简阳县的龙泉驿区与华阳县的大面、洪河、西河、青龙4个乡划入成都市筹建新的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行政区划龙泉驿区行政区划

1976年,简阳县的洛带区并入龙泉驿区。

1990年7月,境内成立成都经开区。

1997年,区政府驻龙泉镇。

1999年,龙泉驿区辖13个镇、6个乡:龙泉镇、大面镇、洛带镇、柏合镇、西河镇、洪河镇、同安镇、十陵镇、茶店镇、文安镇、义和镇、黄土镇、西平镇;龙泉乡、平安乡、万兴乡、清水乡、山泉乡、长安乡。

2000年,龙泉驿区辖16个镇、3个乡。

2003年1月13日,龙泉驿区文安镇更名为洪安镇。

2003年12月8日,撤销西平、义和2个镇的建制。扩大部分镇的行政区域:将原西平镇的天和街社区居委会、天平村、黄连村、阙家村、大龙村、清水村全部及鹿角村2、3、4、5、6、7、11组,大林村1、2组及黄土镇的光大村9、10、11组,平安镇的清平村12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西河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鹿角村1、8、9、10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9、10、11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洛带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3、4、5、6、7、8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同安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西江村、洪福村、回龙村、长梁村、新拱桥村、洪安村、金三角社区居委会、宝滩社区居委会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三合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洪安镇管辖。

2004年9月8日,撤销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兴龙、金龙8个镇和清水乡。原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6个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设置4个街道办事处。将原兴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柏合镇;柏合镇政府驻柏华路。将原金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洛带镇;洛带镇政府驻五星街。原洪河镇并入大面镇,成立大面街道办事处。将原清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万兴乡;万兴乡政府驻万兴场。

2004年,龙泉驿区辖4个街道(龙泉、大面、十陵、同安)、7个镇(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1个乡(万兴),44个社区、169个行政村。

2005年4月,龙泉驿区的黄土镇回龙村(包括金三角社区)划归成都市新都区管辖。

2005年5月10日,将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石板滩镇政府驻石板滩场镇东风西街66号。

2009年,龙泉驿区辖12个街道、镇、乡,即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洛带镇、西河镇、黄土镇、洪安镇、山泉镇、茶店镇、万兴乡,共有81个村、54个社区、1274个村民小组、559个居民小组。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茶店镇、山泉镇位于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内。

龙泉驿区标准地图

2017年,按照《市委编委会关于简州新城党工委管委会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成机编﹝2017﹞48号),简州新城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委托龙泉驿区(经开区)管理,主要负责组织编制简州新城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企业服务等工作。简州新城规划范围内地方社会事务由简阳市具体管理。

2018年9月,简州新城100平方千米城市规划范围内的财政收支由龙泉驿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财税收入、GDP等经济考核指标由龙泉驿区和简阳市5:5分成。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民政厅发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西河镇、柏合镇分别撤镇设街道,西河街道办事处驻成洛路3789号。柏合街道办事处驻鲸龙路451号。撤销黄土镇,并入洪安镇,洪安镇人民政府驻均安街1号。撤销茶店镇、万兴乡,并入山泉镇,山泉镇人民政府驻东街社区中街99号。

2019年12月2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龙泉驿区调整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成府函〔2019〕123号):设立东安街道,以龙泉街道红咏社区、聚和社区、书房村、平安村、顶佛寺村,大面街道蒲草村和洪河村1、2、3、4、5、6、7、8、9、10、11、12、13、14组所属行政区域为东安街道行政区域,东安街道办事处驻东安湖路1399号。

2020年5月,成都东部新区与龙泉驿区建立移交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按照省委和市委的安排,简州新城整体划归东部新区管理,应交接事项已全部完成。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龙泉驿区辖7个街道、3个镇 。龙泉驿区人民政府驻龙泉街道龙泉东街79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510112001000

龙泉街道

510112002000

大面街道

510112003000

十陵街道

510112004000

同安街道

510112005000

西河街道

510112006000

柏合街道

510112007000

东安街道

510112102000

洛带镇

510112108000

洪安镇

510112115000

山泉镇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龙泉山脉中段及以西平坝,东与简阳市交界,南邻双流区,西与成都市成华区、锦江区接壤,北与成都市新都区、青白江区、金堂县相邻。介于北纬30°27′52″—30°43′23″、东经104°08′19″—104°27′09″之间,东西长29.8千米,南北宽28.75千米,总面积557平方千米。

龙泉驿区人民政府

地质构造

龙泉驿区地处成都平原东缘,其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上统,与白垩系上统、下统及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沉积物、中更新统沉积物———仅在区内西部大面街道(原洪河镇境)和十陵街道低洼处零星出露。境内地质构造为成都断陷带与龙泉山隆褶带之间的构造断块。

地形地貌

地形

龙泉驿区地处成都平原东缘。境域东西长29.8千米、南北宽28.75千米。最高海拔1051.3米(长松山周家梁子),最低海拔456.8米(茶店镇三元村白杨沟),相对高差594.5米。总面积为556.98平方千米。龙泉山中段纵卧区境东南部,呈北北东至南南西走向,为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之界山。境内低山、丘陵、平坝兼有,地势由东南逐渐向西北微倾,其倾角小于10度;以平坝为主,低山次之,丘陵面积较小。东南部为低山、深丘区,中、北西部为平坝间浅丘区。自西向东横贯区境的成渝公路5千米至18千米的大面街道、龙泉街道境内丘包连绵起伏,高出南、北两侧,成为区境内向沱江与岷江自然排水的分水岭。

地貌

龙泉驿区境内有平坝、丘陵、山地、山峰和山脉等地貌类型。

气候特征

龙泉驿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空气潮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秋,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风力偏小。春季气温回升快而不稳,易现倒春寒,且降水少,偶有冰雹与阵性大风;夏秋降水多,易成洪涝;秋季多阴雨,天气偏凉;冬季多雾,积雪稀有,日照少。

水系水文

龙泉驿区水系属长江水系支流岷江和沱江水系的支流。境内东南部有芦溪河、陡沟河和沙河支沟,为岷江支流锦江的支流。其流域为12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2.3%。西北部的西江河、袁家沟、跳礅河、黄水河、长安沟属沱江水系的毗河、绛溪河支流。其流域为43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7.7%。长松山脊一线为岷江与沱江水系的分水岭。流域大于50平方千米的有芦溪河、西江河、跳礅河。

土壤类型

龙泉驿区内有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的成土母质7种。区境有水稻土、黄泥土、紫色新冲积土和紫色土,6个亚类、14个土属、40个土种。龙泉山东西两翼尾部为红紫泥土,北段为棕紫泥土;西南坝丘区为老冲积黄泥土,坝丘区溪河两岸属紫色新冲积土和灰紫湖沙泥;中西部坝丘区为姜石黄泥土。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龙泉驿区水资源总量为3.8524亿立方米。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3.24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地下水资源0.6124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主要由大气降水产生。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7.2毫米,相应降雨总量为5.43亿立方米,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汇集于江河后,分别流向双流、新都、青白江、金堂和简阳等地区。平均径流深33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1.84亿立方米。全区地表径流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受降水影响较大,其年内分配不均,70%左右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较大。地下水在成都市浅层地下水分区中可分为两区,一是台地区覆盖型红层(J-K)砂泥岩裂隙水区(Ⅱ1),分布面积337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资源蕴藏量5655万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1894万立方米,二是龙泉山低山丘陵区红层(J-K)裂隙水区(Ⅲ1),地下水富水性贫乏,分布面积218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蕴藏量469万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242万立方米。全区地下水天然总量6124万立方米,可采资源总量2136万立方米。此外,从1957年开始,东风渠引都江堰水入龙泉驿区,成为了龙泉驿区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东风渠每年向龙泉驿区提供的配水总量约为1.4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龙泉驿区土地总面积5.5698万公顷,其中耕地7367.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23%;园地2.529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42%;林地762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其他农用地3295.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74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29%;交通运输用地539.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7%;水利设施用地553.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9%;未利用地274.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9%。

植物资源

龙泉驿区境内常见野生植物183种。

动物资源

按国家1995年保护动物名录,龙泉驿区境内有26科55种,其中,兽纲5目8科15种,鸟纲11目18科40种。主要有赤狐、黄鼬、猪獾、果子狸、豹猫、草兔、灰鹭、夜鹭、绿头鸭、雉鸡、山斑鸠、翠鸟、啄木鸟、喜鹊、鹊鸲、麻雀等兽禽,并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苍鹰。

森林资源

龙泉驿区植物种类较多,森林植被与农田植被相间分布,山坝差异明显。全区地带性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结果,自然原始森林植被己被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培的乔木林、果树林和竹林。山区以各种乔木林、果树林相间分布,平坝则为果树林与四旁树、竹并存。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天然次生柏木、马尾松、青冈林和人工栽培的桤柏混交林、林农间作的经济林。主要森林植物有57科,145种。其中,用材树主要有柏木、马尾松、桤木、青冈、按树、千丈、香樟、楠木、女贞、刺槐、合欢、榆树、风杨和近年人工栽植的湿地松、火炬松、露丝柏(墨西哥柏)、意大利杨等;经济树主要有油桐、核桃、棕榈、桑树、黄柏、桃、枇杷、葡萄、梨、柑桔、苹果、樱桃、李、杏等;竹类主要有慈竹、斑竹、硬头黄竹、金竹等。境内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银杏、杜仲,三级保护树种有楠木、红豆树等。

矿产资源

龙泉驿区境内中部、东部露出的为内陆河、湖相沉积的紫红色页岩、粉砂岩夹灰白色细粒长石砂岩,地层面积120平方千米以上,厚度约666米至1027米,储量丰富,是页岩砖生产的原材料及后备资源;东部出露的砂岩,厚度约952米,保有储量285.3万立方米,是建筑用条石的来源;大面街道至黄土镇一线分布的零青龙湖湿地星出露的棕红色、砖红色泥质胶结的中、细粒砂岩、夹薄层泥岩,风化后较为疏松,是铸铁用型砂的好原料;饮用天然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区境内西部,可采资源储量很大;天然气主产区在洛带镇、黄土镇、西河镇、洪安镇和同安街道,探明的天然气储量307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亿至6亿立方米,供气已并入中石化和中石油管网;区境内中,西部还有大面积覆盖的粘土矿。

龙泉湖龙泉湖

人口

编辑
截至2020年末,龙泉驿区户籍人口总户数29.7万户,比上年增长2.65%。全区户籍总人口75.98万人,增长2.68%,其中,男性37.46万人,占49.3%,女性38.52万人,占50.7%;乡村人口21.38万人,占28.14%,城镇人口54.60万人,占71.86%;全年出生人口11141人,死亡人口614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8‰。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34.62万人。

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户籍人口总户数31.06万户,比上年增长4.57%,户籍总人口78.54万人,增长3.26%,其中,男性38.71万人,占49.3%,女性39.83万人,占50.7%;乡村人口21.13万人,占26.9%,城镇人口57.42万人,占73.1%;全年出生人口9649人,死亡人口18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89‰。年末常住人口135.60万人,增长0.59%,城镇化率为94.2%。

截至2022年末,龙泉驿区户籍人口总户数32.12万户,比上年增长3.4%,户籍总人口80.2万人,增长2.1%,其中,男性39.5万人,占49.2%,女性40.7万人,占50.8%;乡村人口20.3万人,占25.3%,城镇人口59.9万人,占74.7%;2022年,龙泉驿区出生人口9464人,死亡人口8664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1.0‰。年末常住人口136.37万人,比上年增加0.75万人,城镇化率为94.32%。

截至2023年末,龙泉驿区常住人口137.76万人,城镇化率93.55%。

政治

编辑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邱向东

区长

周健

仅列党政主要领导,不列副职,截至2024年3月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0年,龙泉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9%(下同)。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3.9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6亿元,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6:61.8:35.6调整为2.6:62.3:3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81.8%、16.1%。人均GDP为102356元/人。

2021年,龙泉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2%(下同)。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8.9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5.6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6:61.8:35.6调整为2.0:63.1:34.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1271元,比上年增长5.0%。

2022年,龙泉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下同)。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57.3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0.0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56.2%、40.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63.1:34.9调整为1.9:61.9:36.2。按常住人口计算,2022年,龙泉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3670元,增长1.2%。2022年,龙泉驿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88.5亿元,增长-4.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23.6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60.5亿元,增长-2.0%。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62.5:36.4调整为0.7:55.0:44.3。

2023年,龙泉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2.5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1.7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880.2亿元,同比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600.6亿元,同比增长6.6%,三产占比达到40%。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龙泉驿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1%。分产业看,一产业投资增长14.9%,工业投资增长8.2%,三产业投资增长-16.4%。分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增长53.6%。

财税收支

2022年,龙泉驿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4亿元,自然口径增长-5.8%,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同口径增长3.6%;其中地方税收58.8亿元,自然口径增长-14.4%(受减税降费因素影响),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同口径增长-3.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7.9%,比上年下降7.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3亿元,增长5.0%,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2.9%、33.5%、5.8%。

人民生活

2022年,龙泉驿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63元,比上年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72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3437元,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87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132元,增长2.6%。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46,比去年同期缩小0.01。

能源

2022年,龙泉驿区自来水供应总量12868.3万立方米,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7493.6万立方米,增长8.6%,农村居民生活用水540.3万立方米,减少9.1%;工业用水1533.4万立方米,增长0.4%,占比12.9%。

2022年,龙泉驿区供电总量50.44亿千瓦时,增长6.8%。其中,工业用电量24.29亿千瓦时,增长1.0%,占比48.20%;农村用电量0.12亿千瓦时,增长23.77%;居民生活用电量14.67亿千瓦时,增长20.5%。

2022年,龙泉驿区天然气供气总量4.43亿立方米,增长2.9%。其中,居民供气1.86亿立方米,增长-2.9%;工业供气1.83亿立方米,增长11.8%。

第一产业

2022年,龙泉驿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9亿元,按可比价格算,增长2.1%。其中,种植业35.8亿元,增长9.8%;林业8.5亿元,增长2.3%;畜牧业0.46亿元,增长-5.9%;渔业0.96亿元,增长-3.8%。

农业

2022年,龙泉驿区粮食总产量1.5万吨,增长6.6%;蔬菜总产量15.1万吨,增长1.2%;园林水果总产量14.2万吨,增长0.8%;2022年,龙泉驿区耕地面积8.3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5.4万亩,比上年增长5.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万亩,增长9.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8万亩,增长3.5%,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68万亩。

畜牧业

截至2022年末,龙泉驿区生猪出栏1.06万头,增长25.8%。肉类总产量1190吨,增长21.4%。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龙泉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其中,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长2.2%;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4%;石油化学工业增长-13.8%;食品、饮料及烟草工业增加值增长2.1%;冶金工业增加值增长-56.2%;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长-11%;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长5.7%;轻工行业增加值增长-16.9%。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8.3%,其中医疗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8.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3%,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8%。2022年,龙泉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70.65亿元,增长7.5%;利润总额171.89亿元,增长20.9%;利税总额530.06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101.1%,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2年,龙泉驿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8.4亿元,增长-15.4%。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龙泉驿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7%、10.1%;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增长10.3%、1.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0.1%,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3.5%;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3.9%。

国内贸易

2022年,龙泉驿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9亿元,增长0.8%。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2.6亿元,增长1.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3亿元,增长-4.3%。按行业分,商品零售额202.9亿元,增长-0.3%;餐饮收入64.0亿元,增长4.6%。2022年,龙泉驿区限额以上企业13个商品大类中8个大类实现正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75.5%,日用品类增长90.3%,汽车类增长11.3%。

对外经济

2022年,龙泉驿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55.9亿元。

招商引资

2022年,龙泉驿区入围全市招商引智“红榜”,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园区、全省开放发展示范平台。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20个,其中百亿级项目2个,实际到位内资金额174.45亿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50312万美元。

房地产业

2022年,龙泉驿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93.3亿元,增长-3.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8%。商品房销售面积225.1万平方米,增长-8.1%。

邮电通信

截至2022年末,龙泉驿区固定电话用户31.0万户,增长-0.9%;移动电话用户160.8万户,增长6.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9.7万户,增长12.4%。2022年,龙泉驿区邮政业务收入7393.7万元,增长3.4%。

旅游业

2022年,龙泉驿区接待游客2109.27万人次,增长14.2%;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10.0亿元,增长8.7%。

截至2022年末,龙泉驿区境内有星级旅游饭店1家,A级旅游景区6个,4A级旅游景区3个,其中洛带古镇(含金龙长城)接待游客380.77万人次,桃花故里接待游客287.1万人次,蔚然花海接待游客81.6万人次,好秾人有机农庄接待游客8.2万人次。

金融业

2022年,龙泉驿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7.5亿元,增长10.3%,占服务业比重1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38.5亿元,增长11.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79.8亿元,增长25.5%。年末,全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09家,上市公司6家,新增金融机构16家。

交通运输

编辑

交通

龙泉驿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双流机场、天府机场两大国际航空港和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几何中心,区界距成都国际铁路港13千米,距双流、天府两大国际机场18千米,毗临成都东客站。四向公铁水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境内“六横三纵”高速路网畅联。

截至2022年末,龙泉驿区境内公路总里程1087.7千米,比上年下降0.8%。市政道路共448条,总里程583.4千米。2022年,龙泉驿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0.6亿元,增长1.4%。

公路

龙泉驿区区内成渝铁路及成渝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成昆铁路及其货运外绕线绕境而行,公路方面,以横向干道驿都大道、成龙大道(及延伸线成简快速路)、成洛大道、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成安渝高速公路和纵向干道东三环路、蜀王(洪河)大道、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新双龙路、汽车城大道、成环路、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等纵横交错的路网贯穿龙泉驿区。

铁路

按照《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成都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规划方案,龙泉驿区境内将有两条地铁线路贯穿龙泉驿区南、北两片。其中,南片的是成都地铁2号线,由龙泉驿站开往犀浦站。该线路为东西方向主干线,东起龙泉驿站,经龙泉街道西行,过东三环路后,穿过沙河,西止于郫都区犀浦站。2014年10月26日通车运营。北片的是成都地铁4号线,由温江万盛站开往龙泉驿西河站。该线路为东西方向内部填充线,西起温江城区,东止于西河镇场镇西侧。全线于2017年6月2日正式通车。

龙泉驿交通龙泉驿交通

运输

截至2022年末,龙泉驿区公交线路长度1368千米,公交车线路99条;公交在册汽车806辆。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2022年,发布“城市机会清单”178条;新增新经济企业注册数2600余户,累计培育“双百”企业10家、新经济梯度企业6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4家,增长12.6%;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294家,同比增长12.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83家,同比增长46.7%,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398.15亿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泉驿区共有普通小学39所,在校学生71800人,专任教师4301人;普通中学33所,在校学生39108人,专任教师341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9475人;驻区高校12所,在校学生13250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000人;幼儿园163所,1岁以上在园幼儿52598人,专任教师3299人。普惠园学位覆盖率达76.7%。

龙泉驿区境内高等院校

四川旅游学院

成都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

-

-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泉驿区共有博物馆19个,影院16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为80.6万册,增长2.4%。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泉驿区共有体育场馆有4个。举办各类体育活动204场次,参加体育活动8.7万人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2.0万人次。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泉驿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有671家,比上年增加41家;拥有床位数5674张,比上年减少15张。卫生技术人员8911人,增长4.7%;执业(助理)医师3577人,增长3.6%。卫生防疫人员404人,增长2.3%。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43‰,婴儿死亡率1.87‰。

社会保障

2022年,龙泉驿区城镇新增就业100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03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04人,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362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

2022年,龙泉驿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37万人,同比增长14.6%;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1.72万人,参保率95.6%。参加工伤保险31.32万人,增长13.9%。

2022年,龙泉驿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7万人,增长0.4%;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3万人,增长2.4%。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74万人,增长3.4%。

截至2022年末,龙泉驿区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23个,比上年增加3个;床位4455张,增长7.3%。

基础建设

截至2022年末,龙泉驿区建成区面积102.96平方千米,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1.22平方千米。已移交管护城市道路545条(段),面积1452.0万平方米,总长497.5千米。

环境保护

2022年,龙泉驿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8天,优良天数比例84.4%,细颗粒物(PM2.5)37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地表水水质总体持续改善,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为100%,比上年提升27.3个百分点;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2年,龙泉驿区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45.0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

安全生产

2022年,龙泉驿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起,同比增长12.5%,其中道路交通2起,工矿商贸2起,建筑领域5起;死亡人数9人,同比持平。火灾事故931起,直接财产损失183.7万元。

历史文化

编辑

非遗项目

草编工艺

龙泉驿区草编制品以草帽为代表,其编织工艺精巧,历史悠久。草鞋、草绳等次之。产地以柏合镇为甚。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法国人马尼爱游历成都后记述:“生意之最巨者有草帽一种,川中男女,夏天每购戴之。”民国初年,柏合寺兴草编市场,川西客商每年坐镇收购。

20世纪80年代,为草编工艺发展鼎盛时期,时有草编企业100余家,年产草帽和工艺草编制品300万件以上,产值1000万元以上。20世纪90年代后,消费者减少。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草帽原材料(麦秆)奇缺,生产萎缩。

2003年和2004年,区、镇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联合举办草编文化节,展出柏合镇“草帽大王”蒋桂良等15人费时两个月,使用8800米麦草辫编制一顶直径6米、高1.2米、重400公斤的大草帽,与一顶直径3.5厘米、帽深2.5厘米、帽缘直径1厘米,仅能勉强容进一根小指头的小草帽。次年草编文化节,由4个草编艺人费时36天,耗用优质麦秆20多万根制成一条全长50.2米,龙头高2.08米,龙鳞由2008米草辫和2008块草编构成的“奥运草龙”展露龙颜。柏合镇命名为“成都市草编艺术之乡”。

2005年柏合镇爱国村老人魏宗惠(71岁)用麦草编制草帽、手提包、女鞋、花篮、果篮……参加青城山草编工艺展览,其制品因工艺精湛而供不应求,并获“成都市民间手工草编艺术家”称号,加入“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2006年,龙泉驿区草编工艺被列入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舞蹈

洛带江西会馆广场的舞狮表演: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有龙灯、狮灯、牛儿灯、小花灯、蚌壳灯、车车灯、幺妹灯等民间灯舞,多在春节期间开展活动(详见前志);新中国成立后淡出,“文化大革命”期间绝迹。“文化大革命”后逐渐恢复。1989年龙泉、茶店、柏合、洛带、文安等乡镇分别有狮灯、彩龙、小金龙、花灯(唐僧取经)队和牛灯队。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洛带镇龙灯队和龙泉镇、茶店乡狮灯队。其后,狮灯队因人员缺失等原因停止活动。

秧歌舞

解放初,解放军传来秧歌舞,各乡镇组建秧歌队进行宣传活动。其后逐渐淡化(歌舞声调见前志)。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复苏。1988年在离退休老人中多见。区老年大学排练老年秧歌迪斯科舞蹈参加市老年健身舞比赛,获得好评。1997年3月“7062基地”老年秧歌队表演有浓郁的东北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惟妙惟肖。前部为近百人的队员头戴花环,身着滚边大红汉民族服饰,脚穿绣花鞋,手握红手帕。在队前打场(开道)者引领下鱼贯相随,伴随锣鼓节奏边走边扭,互相穿插,默契配合。队伍后部分是跑驴、旱船、霸王鞭等道具舞蹈和装扮成小姐、相公、媒婆的各类人物。整个队伍中有一丑婆手持红手帕和旱烟袋,抖肩摆胯碎步颤、穿针引线前后钻,妙趣横生。

客家文化

洛带镇,地处成都东山,是中国有名的客家古镇,镇上有二十多万客家人,是四川客家人主要聚居区,客家人占镇总人口数的86%。他们至今还保留从幼儿到老人说客家语的传统,被称为客家人的“方言岛”。客家民居、习俗在历史的发展中得以完整保存。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尚保存有一街7巷子的古镇格局,洛带镇最有特色的是客家古老的建筑。现仍保存着广东、江西、川北、湖广等客家人四大会馆,透漏出强烈的客家文化气息和古朴风韵。

2001年3月,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暨客家学术研讨会引起了海内外客家人的关注。

花果文化

龙泉驿区是全国闻名的水果生产和出口基地,素以“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著称。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8万亩,盛产水蜜桃、枇杷、葡萄、脐橙等二十余种优质水果,年产量达二亿斤,其中尤以水蜜桃、种植最负盛名。全区现种植桃树十万余亩,数百万株,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桃花的规模和数量居全国十大桃花观赏基地之首。自1987年至2005年,龙泉驿区利用桃花成景的优势,共举办十三届“成都龙泉桃花会”。2000年,桃花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成都桃花节”。2001年8月29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成都桃花节为“成都国际桃花节”。

风景名胜

编辑

主要风景名胜

石经寺石经寺

石经寺

地处龙泉山脉中段东麓的天成山,位于龙泉驿区茶店镇石经寺。占地200多亩的石经寺依山而建,庙院层层矗立,林荫掩映,历来有“万木蔽天”“遥望石经半天紫”的神奇景观。石经寺约建于东汉年间(189—214年)刘焉、刘璋父子割据四川时代。初为宦官私宅,后捐为庙,取名“灵音寺”。唐朝建殿,初具寺庙规模。明正统年间(1436至1449年),湖北高僧楚山法师应蜀王之邀主持此寺,并更名为“天成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简州牧宋思仁赠给寺院一部石刻的《金刚经》,将寺庙更名为“石经寺”。

龙泉湖龙泉湖

龙泉湖

是引岷江水源形成的一座中型湖泊,形状像一条巨龙,整个水域面积8300亩。龙泉湖景区以“赏花观景、戏水游乐、休闲度假、培训疗养”为特色。主要景点有:桃花岛、嫦娥岛、三蕙岛、桃花溪度假村、七姑岭、十里长峡、瓦灯寺、金色戏子、迎亲弯、仰佛山等。在龙泉湖的所有岛屿中,最有名气、人气最旺盛的是3号岛。3号岛主要由动物岛、孔雀园、四川水电疗养中心、兰花岛、恐龙岛组成。

洛带古镇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

格局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街二寺三会馆,洛带公园博物馆”,一街与七条巷通联,构成了古镇完整的交通系统,同时构成了一个完备的防御系统,具有典型客家建筑特征。沿街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基本上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街道东西弯曲走向,原铺以石板。街道两边商号林立,铺面的后面多为深宅小四合院,平房与木楼参差交错。保存完好的有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会馆建筑群和金龙寺等众多历史古迹,一年一度的“水龙节”“火龙节”是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

大佛寺“天落石刻”大佛寺“天落石刻”

大佛寺“天落石刻”

位于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村大佛寺天落石。天落石众多石刻中,以北周文王碑最为珍贵。因为历代慕名拓印,这块位于天落石下部、刻于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的碑刻与周边所有石刻的色泽有所不同,呈黝黑色。碑通体高2.24米,宽1.25米,碑首是朱鹊和浮雕小佛组成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碑额为楷书阳刻,楷书阴刻的1348字碑文主要叙述了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的生平业绩。

东安湖公园东安湖公园

东安湖公园

拥有正圆形体育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小球馆、游泳跳水馆“三馆”。在东安湖公园“一场三馆”以西,是城市界面,向东,则是一片碧绿的湖水,再远处,则是“城市会客厅”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

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

面积1.2万亩,其中青龙湖水面1400多亩,水来自东风渠,源于都江堰,惯称为青龙湖。

环城生态公园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环城生态公园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环城生态公园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位于青龙湖湿地公园外侧,建筑面积约1080平方米,由原青龙湖小学老校区改建而来。基地展厅以“绿道农业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农事科普教育、旧址展览”为线索划分板块,将科普教育和现场体验相结合,生动地为市民讲述都市农业成长故事,打造亲近自然、体验农趣、在城市生活中享受田园牧歌的美好场所。

荣誉称号

编辑
2016年12月,龙泉驿区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8年9月,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位居西南地区首位。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7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90位。

2020年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39位。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1年1月18日,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2月,入选2020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8月26日,入选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公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1年11月,龙泉驿区的“小区处于手机信号盲区政企联动保通信”案例入选“善治新力量——2021四川网络理政优秀案例征集推荐”名单。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8。

2022年10月,入选四川省第六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公示名单。

2022年12月,被推选为“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34。

2023年3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8。

2023年11月,被推选为“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2024年1月,入选四川省第五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拟认定名单 。

下一篇 青白江区

上一篇 成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