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教育 编辑
艺术教育,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培养审美观念、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以培养鉴赏能力为主,创作能力为辅,使受教育者在欣赏优秀艺术品的实践中学习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内容:(1)艺术知识,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2)艺术欣赏,包括对艺术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感受和鉴赏能力;(3)艺术创作,包括创作艺术作品的构思和表达能力。
中文名:艺术教育
外文名:art education
第一条:名词解释
第二条:杂志
第三条:投稿要求
地位:新兴教育
目标:提高艺术的技能
艺术教育
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在当代社会中,人的
生活与艺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联系,例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
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是以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2016年4月6日透露,从2006年起每年对200余所普通高校一年级新生美育调查表明,近80%的被调查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了正规的艺术课堂教学,62%的学生参与了学校的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33%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艺术技能。调查还显示,67%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王登峰还表示,我国已有449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增进了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感情及了解。2016年将重点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
评论家王进玉认为,艺术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难,更需要智慧,需要灵活把握。作为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仅要知道具体教什么,还要知道究竟该怎么教,这是一门学问,不是儿戏,绝不能胡来。
1.艺术教育小众化。艺术教育一般可分成培养表演者的艺术教育、培养鉴赏者的艺术教育、培养研究者的艺术教育以及培养教育者的艺术教育等四种类型。而在艺术教育实践中,培养需要天赋的表演者的艺术教育远比培养鉴赏者的艺术教育更受重视,而培养鉴赏者的艺术教育恰是艺术教育的中流砥柱。
2.艺术教育技能化。艺术教育大多走的是一条“技之极者近乎道”的道路,强化各种技能训练,这条道路枯燥无味,需要极强毅力,且会在艺术创造性等方面受严重阻碍。
3.艺术教育知识化。学生习得的主要是关于某作品的知识或信息,这些学生可能基于知识学习能对某作品品头论足,头头是道,但却不能感受蕴涵于作品之中的美。
4.艺术教育功利化。主要表现在培养过程中的竞赛化,以各种证书、奖杯追名逐利和在各级升学招生中,艺术类考试成了许多文化成绩较差的考生们剑走偏锋的切入点,而教师也大都以技能化与机械化方式去培养他们。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