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编辑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38号,原为石虎胡同7号、8号两栋建筑;其中,石虎胡同7号始建于明初,清代改建为右翼宗学;石虎胡同8号始建于清代,后称”毓公府“。民国五年(1916年)10月,石虎胡同7号与8号合并为一处,国立蒙藏学校搬迁至此;1951年,改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987年,民大附中从该址搬离;1988年,该处建筑改造为”民族大世界“商场;2013年,商场腾退,启动修复工程。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占地面积11880平方米,其中古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分东西两部分,其西路为三进院落,尚存府门、正厅、过厅、后厅、东西跺殿、东西配殿,共有房间50余间;东路为四进院落。2006年5月25日,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
所处时代:清代
占地面积:1188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暂不对外开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文物编号:6-0879-5-006
石虎胡同7号(右翼宗学)
明初,石虎胡同7号为延陵会馆,又称常州会馆或武进会馆。
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常州府宜兴县(今属无锡)籍内阁首辅周延儒在此居住。
明崇祯十六年(1663年),周延儒被赐死,此宅充公。
清顺治十年(1653年),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在此建府,后因清太宗皇太极的十四女和硕恪纯公主下嫁吴应熊,此府又被称为驸马府 。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吴三桂举兵反清,此宅充公 。
清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在此设右翼宗学。
清乾隆九年(1744年),右翼宗学迁往绒线胡同,此宅被赏赐予大学士裘曰修用作住宅。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裘曰修病逝,此宅由其后人居住。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裘氏后人将此宅卖给安徽人潘氏。
清末,潘氏宅邸被清廷买下,欲改建为海军部,后计划搁置,此宅闲置 。
石虎胡同8号(毓公府)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裘氏住宅隔壁的宅邸(石虎胡同8号)经拆改修理,被赏给乾隆帝长孙爱新觉罗·绵德居住,称贝子绵德府。
清光绪年间(1871年—1908年),绵德的曾孙爱新觉罗·毓祥继承贝子府,因袭辅国公,此处建筑又被称为“毓公府” 。
两址合并,设立蒙藏学校
蒙藏学校学生合影
民国二年(1913年),中华民国蒙藏院开办国立蒙藏学校,将校址设在西皇城根转马台孙家花园 。
民国三年(1914年)3月,国立蒙藏学校开设预备科一班,招收来自内蒙古各盟旗的学生 。
民国五年(1916年)10月,国立蒙藏学校从转马台孙家花园根搬至西单小石虎胡同,租用石虎胡同8号原毓公府及石虎胡同7号潘氏宅第。
民国八年(1919年),蒙藏学校学生荣耀先等参加五四游行活动。同年,蒙藏学校因经费紧张,暂停招生 。
民国十二年(1923年),蒙藏学校恢复招生。同年,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人来到蒙藏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 。
蒙藏学校
民国十五年(1926年),蒙藏学校校址租期满,北洋政府欲将房屋收回,后经协商,决定将此地永久划予蒙藏学校使用 。
民国二十年(1931年),蒙藏学校购买了旁边的松坡图书馆,扩充校舍 。
1951年,蒙藏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为了适应学校的使用功能,拆除了原有垂花门及东西厢房,正房前原有宽阔的月台和甬路,均以填土覆盖,成了该校的大操场 。
1987年11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从蒙藏学校旧址中搬离 。
民族大世界商场
1988年,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计划被拆除,建设民族大厦,并临时搭建民族大世界商场售卖服装以筹集建设大厦所需资金,此计划后搁置,但商场得以保留 。
1990年9月12日,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进行修葺 。
2006年,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消防局认为民族大世界商场存在火灾隐患,对商场提出整改要求 。
2008年,西单商业区进行改造,拆除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周边的“特别特”市场,突出蒙藏学校的建筑特点 。
2012年,国家民族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成立“西单33号院文物保护修缮项目联合工作小组” 。
民族大世界商场
启动修缮
2013年5月19日,西单民族大世界商场停止商业活动,宣布闭市。5月30日,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全面封闭,启动修缮工程 。
2014年6月6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北京市文物局《关于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保护规划立项的请示》 。
2018年4月4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北京市文物局《关于报审北京〈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保护规划〉的请示》 。
2021年11月,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活化利用项目被列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
2022年,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已完工,后续将进行展陈施工。
2023年3月28日,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开放仪式在北京举行。
旧址东路(原石虎胡同7号)为四进院落,建筑相对较小,包括大门、正殿、北房、东西配殿、东西耳殿 。
建筑布局图
古枣树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内遗存有一棵古枣树,其树高10米以上,树围2.8米,相传为明朝初年种植,已有600多岁树龄,有“京都古枣第一株”之称 。
成吉思汗纪念碑
国立蒙藏学院西路第三进院后院有石制元太祖成吉思汗纪念碑一座,是蒙藏专门学校为纪念元太祖建立的。碑身为方柱形,下为石须弥座,通高2.92米 。
相关人物
贡桑诺尔布
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
在他的努力下,民国二年(1913年)初,蒙藏事务局获准在京创办“蒙藏学堂”,贡王把咸安宫学、唐古忒学、托忒学、蒙古学四所学堂合并,在此基础上扩充、改造,创建了蒙藏学堂 。
乌兰夫
乌兰夫
蒙藏学校是乌兰夫同志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地方,是他入团、入党的地点。乌兰夫也是中共蒙藏学校党支部的首批成员,而该党支部也是中共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乌兰夫在蒙藏学校,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支部书记,并创办了内蒙古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以蒙古族农牧民亲身经历的事实,辅以民歌、漫画等形式,向内蒙古广大农牧民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文学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曾在右翼宗学(即今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内工作并居住过。在这里,他结识了敦敏、敦诚两兄弟,完成《石头记》的初稿,并开始构思《红楼梦》 。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仍保留着绵德贝子府时的“原生态”,是北京市现存格局较为完整的一座贝子府 。
国立蒙藏学校
2006年5月25日,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21年3月,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被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
地理位置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38号,西邻西单大悦城、君太百货,北邻华威大厦、老佛爷百货,南邻汉光百货、西单更新厂、西单图书大厦。
开放信息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每日开放时间:9时至21时30分(21时停止检票),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交通信息
乘坐北京地铁1号线、4号线在西单站下车,向北步行200米即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