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编辑

中国重庆市教育部直属高校

西南大学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西南大学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为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同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截至2024年4月26日,学校设北碚和荣昌两个校区,北碚校区为主校区。主体面积约8380亩,校舍面积19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46个教学单位,10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2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1个;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种专业博士学位、31种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30个;现有专任教师3265人,在校学生近580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0000人,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6000人,留学生近2000人。创办时间1906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袁隆平、明珠、吴宓学校官网http://www.swu.edu.cn图集

目录1历史沿革▪学校前身▪正式建校2办学条件▪院系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建设▪合作交流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资源4校园文化▪学校标志▪精神文化▪社团文化5校区情况▪北碚校区(本部)▪荣昌校区6行政管理▪现任领导▪历任领导7校园环境▪共青团花园▪宓园▪崇德湖8校友情况9所获荣誉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编辑

学校前身

  •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学院时期校门西南师范学院时期校门

    1906年4月18日,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1906年,学校首次招收一年制简易师范科23名学生,至辛亥革命前,共有毕业生230余人。1914年,学校更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由川东道所辖36县官费支持办学。1916年,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当年秋迁回原址。1917年秋,秋迁住巴县文庙。1920年,学校再次迁回原址,变买旧址,拟建新校。

    1930年春,租住曾家岩巴县农中校旧址及龙泉观作临时校舍,1930年末迁至石马岗,即今两路口的文化宫。1931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川东师范一度因战乱濒临绝境。刘湘主政重庆,曾决定将该校停办,指派刚接任川东道尹的甘绩镛到校办理结束事宜时,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强烈反对。热心教育事业的甘绩镛审度形势,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定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校董会一致推举甘绩镛为校长,川东师范得以保留。

    1932年,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办起普通高级中学,8月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即始办大专班),并筹办农事试验场。1933年2月,乡村师范专修科从现文化宫搬迁到沙坪坝磁器口。这是学校与川东师范学校分开的关键节点。作为中专的川东师范学校一直存在,直到重庆解放,后来成为重庆第一师范学校,即现在重庆师大初等教育学院的前身;7月,乡村师范专修科与中心试验农场组建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简称乡建院。这是中国最早以“乡村建设”为名的官立高校,被史家誉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1940年,中国乡建运动先驱、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今天北碚的歇马大磨滩创建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当时属巴县地界),晏阳初任院长,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培养乡村人才的高等学校。1945年改名“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51年该院被接管,改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并入西南师范学院等高校。 1946年,著名学者、儒学大师,也是乡建运动重要人物梁漱溟先生创办了勉仁国学专科学校,1948年更名为勉仁文学院。1950年初,梁漱溟应毛泽东和周恩来邀请,北上参政议政。勉仁文学院并入西南师范学院。

  •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

    1936年8月,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改建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初期设置乡村教育系和农事教育系两个4年制本科,后渐渐发展而具师范、文理和农学等综合性大学雏形。

    1940年9月,为解决内迁若干单位和大量内迁民众子女,特别是女生高等教育问题,经国民政府批准,在当时的抗战文化重镇——江津白沙镇正式成立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简称女师院),是此前北京女子师范学院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后,当时中国唯一一所女子师范高校。女师院名家大师云集,集中了著名学者魏建功、国学大师胡小石、音乐家吴伯超(后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鲁迅先生弟子李霁野和台静农(后任台湾师大校长)以及何鲁、商承祚等。1946年,女师院搬迁到黄桷坪,即后来川美的校址。学校成为著名红岩英烈江姐的联络点之一,发展了10余名地下党员,1名学生后来成为潜伏台湾的著名红色特工。重庆解放后,10余名女生参军,上了抗美援朝前线,1位牺牲,至今长眠异国他乡。女师院第二任院长劳君展,系毛泽东同志早年湖南新民学会会员,曾在法国里昂大学留学,是居里夫人唯一的中国弟子,其丈夫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先生,其女婿为“两弹元勋”邓稼先。毛泽东重庆谈判期间,曾专门会晤劳君展夫妇和当时的女师院教授、后任西南师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协最早发起人之一的谢立惠教授。

    <p>国立女师院江津旧址

    国立女师院江津旧址

    原川东行政署

    国立女师院

    国立女师院

    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旧址

    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旧址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川东师范学堂

    川东师范学堂

  • 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学院

    西南农学院时期校门西南农学院时期校门

    复旦大学于1938年至1945年内迁北碚夏坝,1946年,复旦大学回迁上海后,复旦大学重庆同学会在卢作孚先生等支持下,利用北碚夏坝的复旦大学旧址,创办了私立相辉学院。杰出校友、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1949年秋考入相辉学院农艺系的学生。西南师院成立时,挂牌在瓷器口的原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2年,川东行署撤销,主政西南局的邓小平同志决定“最好的地方应该拿来办教育”,于是西南师院分别从磁器口、黄桷坪等地迁到北碚——原川东行署办公地;西南农学院成立时,挂牌在瓷器口原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一栋教学楼,后又曾挂牌到北碚东阳镇的相辉学院。同样于1952年搬迁到新建的天生路校园。

    正式建校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当时及后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贺龙、陈毅、胡耀邦和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等曾先后来学校视察。朱德、聂荣臻、李鹏等同志曾为学校题词。半个多世纪间,比邻而居的西南师范学院和西南农学院分别在师范教育和农业教育领域,在西南和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国学大师、红学家、中国比较文学先驱吴宓,土壤学家、中科院院士侯光炯等长期在两校教书育人,先生之风,影响深远,两校也走出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西部瓜王”吴明珠院士,著名蚕学家向仲怀院士等10余位院士以及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西南大学历史沿革图西南大学历史沿革图

    2005年7月17日上午十点,西南大学成立大会在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时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主持仪式,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和时任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为学校揭牌。一墙之隔的两校,自此并为一体。其北碚校本部总面积4000余亩,加上江北的原轻工职大、合川实验农场、荣昌校区和柑桔研究所,学校总面积近9000亩,面积规模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合校以后,学校进入211工程建设高校序列,教师教育创新平台等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5年,学校正式启动一流学科建设工作,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生物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教育学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2024年7月3日,西南大学数字教育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26日,学校现有46个教学单位,10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3个学科门类。

    西南大学院系专业

    学院(部)

    招生专业(类)

    西南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繁荣学术、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宗旨,致力于探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栏目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管理、教育与心理、哲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研究等常设栏目及特色专题栏目。《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第九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版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2020年版权威学术期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重庆市十佳自科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重庆市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专项资金资助期刊,4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美国《化学文摘》(CA)、农业文献数据库(AGRICOIA)、万方数字资源系统、维普资讯等的来源期刊。

    《教师教育学报》

    《教师教育学报》《教师教育学报》

    《教师教育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2014年。由顾明远、叶澜、Michael Connelly、Ian Westbury、David C.Halpin教授担任学术顾问,主编陈时见教授。《教师教育学报》以“服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教师教育人才队伍”为办刊宗旨,主要关注教师教育发展前沿,跟踪教师教育热点话题,刊发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现为重庆市一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AMI),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ACD)、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数据库等收录。

    《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

    《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是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12月。202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名为《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主要以“聚焦交叉学科领域,刊载人工智能学术前沿成果,传播人工智能技术,关注人工智能工程应用实践,助力人工智能驱动国家创新发现”为宗旨,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成果、技术突破创新和行业最新应用等领域,刊载有见识、有新意、有突破的研究成果,促进人工智能的理论建构、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于国家优先发展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大战略。

    《环球人文地理》

    《环球人文地理》《环球人文地理》

    《环球人文地理》是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和21世纪人才报社主办的以人文为中心的地理旅游类月刊,每月上旬出版。前身是创刊于1989年的《山区开发》,2010年更名为现名。《环球人文地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博览会指定的合作媒体,亚洲人文地理研究会中国区域合作伙伴。该刊是重庆市一级期刊,连续几年获得重庆市重点品牌期刊建设工程出版专项资金资助,2017年获“2016-2017年度媒体融合十佳期刊”。

    《植物医学》

    《植物医学》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植物医学研究与应用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为:立足植物医学领域,刊载植物保护、植物疾病预防、植物健康等方面的新概念和应用技术创新成果,搭建植物医学领域学术交流平台。

    《植物医学》关注与植物健康相关的生态病理学、营养病理学、生理病理学、损伤病理学、免疫学、药理学、植物药剂学、精确诊断技术、植物互联网+植物健康与医学、生物技术及信息学、植物健康症状图像,信息获取及远程传输系统、图像处理和信息加工诊断系统、植物健康及病原自动识别人工智能系统、植物整体管理决策系统,以及新型“植物医院”的运行模式等。

    《Future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未来教育研究》)

    未来教育研究是一本综合性期刊,主要发表有关教育领域新趋势、新理论、新政策和新发展的研究,其宗旨是架起现在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桥梁,带领实践者以科学和充分的证据为基础去创造教育的未来。

    校园文化

    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根据《西南大学章程》规定: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释义:

    徽志是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校徽主体,为“西南大学”四个字的小篆体组成一口象形大钟。钟的下方是阿拉伯数字“1906”,代表西南大学开始办学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校名(郭沫若字体),下方是“西南大学”的英文大写。

    钟通常放置于高处,且声音洪亮,能传千里之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钟的形象有很高的地位,这与西南大学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一致。寓意西南大学的教育理念如黄钟大吕,醒世育人,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图案古韵高雅,厚重凝练,简洁大气,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视觉传播力,充分展现了西南大学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特色,预示着西南大学的前途如晨钟浩荡,影响深远。

    西南大学学校标识西南大学学校标识

    徽章释义:

    西南大学徽章西南大学徽章

    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为红底黄字,本科生为白底黄字,研究生为蓝底白字。

  • 校旗

    西南大学校旗西南大学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主色为白底蓝字,长宽比例为3:2。校旗中央印有中文校名(郭沫若字体)和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 校训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西南大学  校训西南大学 校训

    校训的内涵:“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是1928年时任川东师范学校校长的甘绩镛先生所题。川东师范学校源于西南大学最早的办学渊源川东师范学堂。“含弘光大”,语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谓“坤”者,明高僧智旭曰:“顺也,在天为阴,在地为柔,在人为仁,在性为寂,在修为止……顺则所行无逆……”所谓“含弘光大”,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光是无所不着,大是无所不被;“继往开来”,语出宋朝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即是“包含弘厚,光着盛大,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之意。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作为校训,除含义厚重,寓义深远外,还来源于百年老校的历史沉淀,可谓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那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可以编选出来,又容易变更的文字。对学校而言,要“包含弘厚,光着盛大,继承百年老校优良办学传统,开创西南大学的光辉未来”;对学校各级管理人员而言,要“高瞻远瞩,胸襟弘大,秉承百年办学理念,发扬优良传统,肩负发展学校重任,实现学校规划目标”;对教师而言,要“学高身正,为人师表,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对学生而言,要“自强不息,学无止境,诚信做人,承前创新”。

  • 大学精神

    西南大学 大学精神西南大学 大学精神

    “特立西南、学行天下”

    大学精神的内涵:西南大学,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百年耕耘,含弘光大;恰逢西部开发,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综合大学,以“西南”冠之,顺天应时,顺地应民。因此,西南大学乃取西南之独特资源构筑核心竞争力,以其所学、所研、所育反哺于西南,服务于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即是西南大学百年办学孕育的独特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彰显。

  • 校歌

    《西南大学校歌》

    作词:曹廷华 等、作曲:刘青

    《西南大学校歌》《西南大学校歌》

    缙云苍苍,嘉陵泱泱。山高水长,养育栋梁。代代薪火承传,处处桃李芬芳。西南大学,我的摇篮,我的殿堂。崇德尚善,创我荣光!岁月悠悠,学海茫茫。大成博雅,养育栋梁。志在五湖四海,铁肩炼而担当。西南大学,我的青春,我的启航。求实追梦,成就辉煌!

  • 校赋

    《西南大学赋》(曹廷华作)

    缙云之麓,嘉陵之畔,山长水阔,大气自然。西南大学,于斯拔地而立;人才摇篮,而今更成大观。特色仍在,优势凸显,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洋洋乎江河行地,灿灿乎日月经天,壮西南地区瑰丽山水,雄重庆一方人文景观。

    西南大学之兴也,社会发展使然,历史发展使然,创新发展使然,应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之趋势,宜人才培养综合素质之完善。西师西农,本为同根同源;分分合合,皆因历史变迁,百年风雨沧桑,半世毗邻为伴。自有光荣传承,自领行业风范,自相互助互动,自是血脉相连。人才辈出,名家卓然。吴宓先生学贯中西,乃学界泰斗,杏坛先贤;侯氏光炯精研土壤,是科学巨子,师德典范。两校校友,千千万万,遍布大江南北,扎根五岳三山,业绩卓著,众口称赞。合两校之学人为西南大学奠基,并两校之荣光为西南大学承传,续两校之情谊为西南大学催生,聚两校之精神为西南大学扬帆。西南大学,重塑一代风流,揭开历史新篇,师生鼓舞,员工开颜,沐新风而振奋,肩重任而道远,生气勃勃,彩霞满天。

    西南大学,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错落有致而移步换景,高低起伏而精彩展现。其山也,古木苍苍,其水也,清波微澜,其道路林荫覆盖,其广地芳草绵绵,花开四时,香飘常年,鸟鸣丛中,蝶舞花间,天赐其山水草木,人造其艺术林园。宜教,宜学,宜居,宜安。教学楼掩映一片绿色,生机无限;宿舍楼深藏几多清雅,宁静致远。清风晨露之中,书声琅琅;日落月升之时,歌声婉转。入夜,图书馆大楼灯光灿烂,书山学海里,莘莘学子在与智者对话,在与先贤攀谈,用智慧浇灌心田,用胸怀规划明天。西南大学,翘楚西南,师范农学年年青春,桃李杏梅岁岁香甜,大学之道无尽,永远止于至善。

    西南大学创新组建,天时地利人和俱全,乘“211”之主流航船,通达学科建设之彼岸。优势整合,队伍精干,突出传统特色,全面协调发展。教师教育再上境界,打造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之航空母舰;农学研究再开新局,拓展生命科学奥秘世界之一片蓝天。文、理、经、政、农、工、艺、管,各显身手,各有不凡;研究生院,博士后流动站,国家文科、理科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知识,瞄准前沿,孵化成果,为国贡献。西南大学,启航扬帆,站在新的教育高地,谱写新的教育诗篇。

    滔滔嘉陵江,巍巍缙云山,泱泱大学城,其名曰西南。金秋硕果里,风正好扬帆。直行大学道,功德摩云天。

  • 校花与校树

    校花:玉兰

    校花——玉兰校花——玉兰

    玉兰花型优美、清香宜人,蕴含“优雅、高洁、报恩、进取”之意。2010年,经全校师生海选,玉兰被评为校花,写入《西南大学章程》。

    校树:樟树

    校树——樟树校树——樟树

    樟树是校园的代表性乔木,2010年,经全校师生海选,樟树当选为校树,写入《西南大学章程》。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4月,西南大学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协会、七弦吉他社、涂鸦部落社团、音乐艺术协会、羽毛球协会等社团,学生社团共分为六类,包括政治理论、公益服务、兴趣爱好、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及其它。 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繁荣校园文化;发挥作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载体作用,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切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p>羽毛球协会

    羽毛球协会

    魔方协会

    嗨剧社

    嗨剧社

    影视协会

    影视协会

  • 校区情况

    编辑

    北碚校区(本部)

    西南大学北碚校区西南大学北碚校区

    截至2023年9月,西南大学北碚校区是西南大学本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北碚校区占地8270亩,校舍面积187万平方米 。

    荣昌校区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占地800余亩;入驻荣昌校区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590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670余人,常驻荣昌校区的教职工554人;商贸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水产学院在荣昌校区办学;动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草食动物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动物医学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水产养殖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兽医科学工程研究中心、长江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设置在荣昌校区。

    <p>大门

    大门

    运动场

    图书馆

    图书馆

    行政管理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张卫国

    校长、党委副书记

    王进军

    党委副书记

    潘洵、黄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夏玉峰

    副校长

    赵玉芳

    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进军、周光明、赵国华、韩旭东、王志坚、葛信勇

    副校长

    赵玉芳

    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西南师范(学院)大学

    历任书记

    姓名

    职务

    任期

    姚大非

    党组书记

    1952-1954

    张永

    党委书记

    1954-1957,1960-1983

    孙 泱

    党委书记

    1957-1960

    张凤山

    党委书记

    1983-1985

    王长楷

    党委书记

    1986-2002

    黄蓉生

    党委书记

    2002-2005

    历任校(院)长

    谢立惠

    院长

    1951-1954

    张永青

    院长

    1954-1964,1977-1983

    徐方庭

    院长

    1965-1970

    陈重穆

    院长

    1983-1986

    钟章成

    校长

    1986-1993

    邱玉辉

    校长

    1993-2002

    宋乃庆

    校长

    2002-2005

    资料来源:

    西南农业(学院)大学

    历任书记

    姓名

    职务

    任期

    张一夫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1954-1959

    李 兰

    党委书记

    1973-1984

    张 郁

    党委书记

    1986-1999

    戴思锐

    党委书记

    1999-2001

    华 鹏

    党委书记

    2001-2005

    历任校长(院长)

    何文俊

    副院长

    1953-1957

    李世俊

    院长

    1957-1962

    刘明钊

    院长

    1979-1984

    刘鸿仁

    (院)校长

    1984-1996

    向仲怀

    校长

    1996-2002

    王小佳

    校长

    2002-2005

    资料来源:

    西南大学

    历任书记

    姓名

    职务

    任期

    黄蓉生

    党委书记

    2005-2017

    舒立春

    党委书记

    2017-2019

    李旭

    党委书记

    2019-2024

    历任校长

    王小佳

    校长

    2005-2011

    张卫国

    校长

    2011-2024

    资料来源:

    校园环境

    编辑

    共青团花园

    共青团花园位于西南大学南校区的主轴线上,是一个规则对称式布局的校园花园。

    1957年建国初期,为响应当时的“教育大革命”,发扬“自力更生,劳动建校”的精神,配合将于1958年建设的综合大楼工程,由该校共青团组织发出倡议:用自己的劳动改变校园脏、乱、差的面貌,绿化美化校园。该倡议得到了全校700多名老师和1650多名共青团员的积极响应。从1957年到1959年,全校师生利用包括周末的时间,除了参加必要的农业劳动课外,还积极参加校园建设。除草、修路、栽花、植树,还从嘉陵江边挑来鹅卵石修建校园周边的阴沟及游泳池,协助工程队进行综合楼工程的地基建设,用地基土填平了综合楼前的月牙池,还在花园建成了一个球场,成为当时学生打球娱乐,举行大型活动,节日聚会的重要场所。

    共青团花园共青团花园

    宓园

    宓园是个三角形,位于西南大学第一、三教学楼之间的林中小山上,占地约1 600平方米,以自然山石为视觉引导,以中心错落的广场为构图中心,以吴宓轩为制高点。在靠近文学院一面为广场入口处,点缀自然山石,题词“宓园”,是整个纪念序列的起始点。在景点内,通过一个长形广场和方形广场的错落叠加,形成构图中心。设计者别具匠心,利用地形、现有植被,设计了逐渐抬升的三层序列小景,象征吴宓先生一生中的三个“28”年。

    宓园宓园

    崇德湖

    位于西南大学中部,是五个小湖组成的一个小湖泊群,总面积12亩。各小湖由小道隔开,高低不同,错落有致,首尾呼应,若从旁边的25教楼顶俯视下来,就能看到崇德湖的全貌了。

    崇德湖崇德湖

    校友情况

    编辑

    杰出校友

    姓名

    荣誉

    袁隆平

    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吴明珠

    曾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

    胡锦矗

    被誉为“中国大熊猫之父”的著名动物学家、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大熊猫生态生物学奠基人

    刘佩

    著名蔬菜园艺学家,从事蔬菜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了几代园艺人才,是中国现代蔬菜栽培学的主要建立者之一

    赵进东

    中国科学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及藻类学家

    马家斌

    现任南充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吉

    巫溪县红池坝镇渔沙村第一书记,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王祖勋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驻乡工作队常务副队长、重庆市能源局副局长

    杨子生

    云南财经大学精准扶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云南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

    注:排名不分先后

    所获荣誉

    编辑

    所获荣誉

    时间

    奖项名称

    2021年

    西南大学国内合作处被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入选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

    2022年

    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西南大学团委入选2022年“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拟表彰单位公示名单

    2023年

    西南大学GKD获得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西南站)步兵对抗赛季军

    注:只列举部分荣誉

    下一篇 西安交通大学

    上一篇 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