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Angkor)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都城,位于柬埔寨暹粒省。 距首都金边约240公里,是柬埔寨民族的象征,被誉为东方四大奇迹之一。 现存吴哥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 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建筑杰作。
公元9至15世纪高棉王国将吴哥通王城作为都城,辉煌一时;而始建于12世纪的吴哥窟则成为国寺。 15世纪中叶,吴哥王朝因遭受暹罗入侵南迁,吴哥旧都逐渐荒芜,直至淹没于林海之中。19世纪末被法国探险者重新发现,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同年,由于遗址本体与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又被列入世界濒危文化遗产名录。 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小吴哥)建于1113-1150年,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骨灰埋葬地。吴哥窟坐东朝西,主体建筑为三层方形基坛、回廊和宝塔。 吴哥窟四周建有长3600米的城墙,城外是190米宽的护城河。
吴哥城(Angkor Thom,即大吴哥)吴哥王朝中兴君主杰耶跋摩七世(1181-1220年在位)建成于12世纪末,建筑风格先后受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影响,是吴哥王朝的都城。
中文名:吴哥
外文名:Angkor
地理位置: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境内
开放时间:5:00-18:00
门票价格:一日票37美元,三日票62美元,七日票72美元
著名景点:大吴哥、小吴哥(吴哥寺)
所属国家:柬埔寨
所属城市:暹粒市
Angkor
巴戎寺(Bayon)是吴哥通王城的核心建筑,吴哥通王城被当地人称作大吴哥。过去这里建有大量的宫殿,但那些木质建筑早已湮没在历史中。在保存下来的建筑中,最辉煌的就是巴戎寺。
巴方寺
巴方寺
巴方寺(Baphuon,又叫巴普昂寺),11世纪中叶真腊
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公元1050-1066年在位)于1060年修建献给湿婆神(Shiva)的国寺,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现巴扬寺西北200米,紧邻皇家宫殿的南围墙。
巴方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图样最复杂的立体建筑。“金塔至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郁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数间。“这是元代周达观走访巴方寺时的描述。
斗象坛
斗象坛
斗象坛(Terrace of Elephants)这一纪念碑式的祭坛中央阶梯两侧是饰有三头之象的阶梯和布满大象及主人狩猎场景的巨型浅浮雕的护墙。狮头怪物和garuda(神话中的人鸟)张开的双臂仿佛正将中央阶梯托起。
长达300米的坛上原本矗立着带有金色框窗户的木制亭子。这里曾经是公共庆典和阅兵的巨大检阅台,也就是国王宏伟的观礼台。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想象,高棉王国鼎盛时期气吞万里的壮观景象。
癞王坛
癞王坛
癞王坛(Terrace of the LeperKing)癞王坛在斗象坛的北面,是一个满是雕刻的6米高的平台,一尊神秘的塑像耸立其上。有人认为这就是死亡之神阎摩(Yama),还有人则认为这是高棉的统治者耶输跋摩(Yasovarman),传说他死于麻风病。
前护墙饰有7层精心制作的雕刻,包括无数的阿帕莎拉(apsara,舞女或者天仙)。更蔚为壮观的是前护墙后隐蔽的壕沟里那些表情邪恶的形象。数世纪前因为最初的坛台扩建,这些雕像被掩埋起来,所以看起来依然光鲜,就像昨天才雕刻出来的似的。
巴肯山神庙
巴肯山神庙
巴肯山神庙(Phnom Bakheng)建于耶输跋摩(889~910年在位)统治时期,这是吴哥几座代表须弥山的寺庙(包括吴哥窟)中的第一座。
看日落较为安静的地点是科荣寺(PhnomKrom)的寺庙群,从那儿还可以俯瞰洞里萨湖和比粒寺(PreRup)。
塔寇寺
塔寇寺
塔寇寺(Ta Keo)该寺为闍耶摩五世(JayavarmanV,968~1001年在位)所建,宏伟的金字塔结构的高度超过50米,但是由于从未完工(可能因为国王的死去),这儿没有在其他寺庙能看到的精美雕刻。恐高症患者应该坚持走东边的阶梯。
塔布茏寺
塔布茏寺
塔布茏寺(TaProhm)塔布茏寺是吴哥众多奇观中最引人入胜的一个,它似乎是直接来自电影《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Jones,美国探险电影——译注)的一个场景;电影《古墓丽影》(TombRaider)和《虎兄虎弟》(TwoBrothers)也都以塔布茏寺作为外景。这座12世纪大乘佛教的寺庙是吴哥时代最大的建筑之一,它基本上保持了一个世纪前第一批法国探险家看到它时的原样。尽管吴哥的其他重要古迹都被纳入浩大的保护计划,四周吞噬一切的丛林都被清理掉,但这座佛寺却任由大自然肆意处置,有些地方已经破败不堪。
圣剑寺
圣剑寺
圣剑寺(Preah Khan)圣剑寺可能曾经是一所佛教学院,当时这里住着一千多名老师。它是吴哥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有着迷宫般的拱状长廊、精美的雕刻、还有遍布青苔的石制品。其建筑平面布局类似于塔布茏寺,但保护完好。南面长廊呈十字形,藤条和石块纠缠在一起,好不凌乱,营造出独特的气氛;东面入口附近有一个奇怪的两层建筑,看起来更像是在希腊,而不是柬埔寨。
圣龙蟠水池
圣龙蟠水池
圣龙蟠水池(Preah Neak Pean)圣龙蟠水池由一个大方池和对称分布在四边的四个小池组成,就像巴厘岛的一些旅游胜地极富装饰性的水塘。大方池的中间矗立着中心塔,每个小方池都雕刻有一个有趣的地下喷泉。龙蟠水池神庙原来设在一个为圣剑寺供水的巨型水库中。
塔逊
塔逊
塔逊(TaSom)在胜景众多的吴哥,这个小庙很容易被忽略,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东门的每一个间隙都有一棵古树的根须深深扎入,古树已经彻底占据了东门,完成了破坏的使命。
罗洛古寺群
罗洛古寺群
罗洛古寺群(ROLUOS GROUP)罗洛在吴哥窟东南面,曾经是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I,877~889年在位)的首都。这儿的古寺群属于高棉人最早建造的大型石庙,标志着古典艺术的开端。
巴孔寺
巴孔寺
巴孔寺(Bakong)是吴哥早期寺庙最杰出的代表,也是因陀罗跋摩一世的杰作,用于供奉湿婆(Shiva),象征着须弥山——这一点被很多后来的吴哥寺庙仿效,包括吴哥窟。该建筑群包括一座5层台阶的金字塔形中央
沙石宝塔,以及四周的8座砖砌和沙石宝塔。
神牛寺
神牛寺
神牛寺(PreahKo)有6座饰有沙石和泥灰浮雕的砖结构prasat(塔),与前吴哥真腊时代的早期砖结构建筑有直接联系。该寺由因陀罗跋摩一世建于公元9世纪晚期。
女王宫
女王宫
被誉为“吴哥古迹的明珠”的女王宫位于吴哥城东北约25公里处,原名湿婆宫,建成于吴哥王朝(门内加者)耶跋摩5世元年(公元968年)。它坐西朝东,长200米,宽约100米,中心为3座并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对称的配殿。朱红色的塔祠建在一个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约10米。正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湿奴神。每座塔祠的东、南、北各有一门,门高仅1.2米,礼拜者须弯腰屈膝方能入内。每个门前均有守护神石雕一对,两侧墙上有手持长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围3道围塔,内外围墙之间,有拱门,镂花石柱和石碑等。整个塔祠群巍峨壮观,建筑奇巧别致,雕刻细腻优美。每座塔祠上都刻有各种神鬼罗刹的雕像。塔基及其两侧的神龛和门楼上也是千姿百态的浮雕,内容多是记载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御外族侵略的战斗场面。1431年吴哥城被暹罗攻陷时,女王宫也遭到破坏。
高布思滨
高布思滨
高布思滨(Kbal Spean)高布思滨原来叫千阳河(RiverofaThousandLingas,即“上千男性生殖器”之意),1969年才被“重新发现”,这儿有吴哥地区最为精致的河床雕刻。令人悲哀的是,由于地处偏远,过去这里劫掠事件偶有发生。
崩密烈
崩密烈
崩密列(Beng Mealea)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寺庙,名字是“荷花池”的意思。这座寺庙距在离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处,崩密列建于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由于这座寺庙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石,很多建筑都已经损毁,很难再见原貌。1992年9月1日,崩密列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UNESCO World Heritage Tentative List)。这座神庙从来没有完工,原本应该有浮雕的寺墙上都空空如也,给人破败、隐秘的感觉。
荔枝山
荔枝山
荔枝山(Phnom Kulen)这座名山是柬埔寨最神圣的地方之一,公元802年,闍耶摩二世在此宣布脱离爪哇,高棉王国由此诞生。山顶(487米)有座古老的卧佛(由巨石雕刻而成)和一个仍在使用的寺院,不过游客通常更愿意去看大瀑布和附近令人难忘的河床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