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编辑

中国航天发射场之一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英文:Wenchang Spacecraft Launch Site ),是中国航天发射场之一。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隶属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是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该发射场可以发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作为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不仅可用于满足中国航天发展的新需要,还能借助接近赤道的较大线速度,以及惯性带来的离心现象,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减少(同型号火箭运载能力可增加10%),亦可通过海运解决巨型火箭运输难题并提升残骸坠落的安全性。发射场完全对外开放,已具备发射能力。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2009年9月开工建设,由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技术勤务保障等五大系统组成,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货运飞船、深空探测器等发射任务。

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搭载鹊桥二号中继星、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的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2024年8月22日20时25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4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文昌航天发射场

外文名:Wenchang Spacecraft Launch Site

简称:WSLS

地址: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

位置:110.95359,19.63742

首次使用时间:2016年6月25日

始建时间:2009年9月14日

建设国家:中国

发展沿革

编辑

历史背景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最初计划建设航天发射场时,就曾经把海南岛列为最佳场址之一,但考虑到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最终将发射场选在了西昌。

海南文昌发射场建设项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经过了多轮科学评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火箭专家余梦伦介绍,最初论证时,曾有海南三亚方案、文昌方案、广东阳江方案等3个方案,但经过专家的综合评估,文昌最终被选定为中国第四个卫星发射场。

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在海南建设中国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的条件也日渐成熟。1988年底,中国第一座用于科学研究的探空火箭发射场在海南岛建成,并成功发射了火箭,这也是中国发射亚轨道火箭的测试基地,它的建成对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1988年之后的20多年间,此发射场曾多次成功发射织女系列火箭。

建设进程

为适应中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 ,2009年9月14日,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正式开工建设。

2014年11月基本建成,总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

2016年6月25日晚,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执行首飞任务,首次启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宣告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该中心将可以用来发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以及正在预研制中的其他系列运载火箭,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文昌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继续承担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仍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西昌发射场将主要承担应急发射任务,并与文昌航天发射场之间形成一定互补关系。

2023年8月31日消息,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在规划建设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发射工位,载人登月将从这里启航。 文昌发射场主要执行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后续还将承担载人登月飞船、着陆器等发射任务。登月任务发射工位等设施正在进行建设施工。

场站特点

编辑

位置规模

文昌航天发射场(Wenchang Spacecraft Launch Site ,简称WSLS)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发射场区地理位置居北纬十九度左右。文昌航天发射场整个基地占地16437亩,海岸线4.1千米,面积巨大世界少有,发射基地可支持多种规格火箭发射任务。 发射场紧靠海岸,可以发射各种轨道要求的航天器,还可以得到地球自转赋予的向东的初速度,使火箭节省更多燃料。

建筑布局

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CZ-5)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CZ-7)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在发射场里的代号叫501号和502号。该501号厂房主体建筑面朝大海,高101米,是中国单层最高的厂房,一扇高达81米的巨型钢铁之门,为亚洲之最。

为了配合两套不同直径的火箭发射,文昌发射场同时建造了两个发射塔架,但两个发射塔共用一段转运火箭的导轨。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装厂房到发射塔架1.5千米的距离相比,文昌发射场扩大到了2.8千米。

长征五号(CZ-5)发射塔高91米,4个高120米的避雷塔像“保姆”一样护卫着。发射塔下是深达24米的导流槽,用来导流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巨大热量。文昌发射场将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样,使用的是“三垂一远”发射模式,即运载火箭上面的航天器,进行垂直总装、垂直测试,然后垂直转运到发射塔架下,“一远”是远程操控。

文昌航天发射场主要由发射场区、配套测控站等区域组成,发射场区包括发射区、技术区、试验协作区、技术勤务保障系统等。项目用地总面积约18531亩。建设有两个工位,大火箭用101工位,中型火箭用201工位。

火箭总装厂房火箭总装厂房

火箭总装厂房火箭总装厂房

火箭发射场区火箭发射场区

发射流程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发射时,火箭装载运输船从天津港出发,经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琼州海峡等海域,经过五至七天时间、航行约一千八百海里,到达海南省清澜港西码头,再通过公路运往火箭水平转载准备厂房。航天器空运至海口美兰机场,经公路运往航天器总装测试厂房。火箭在综合测试大厅进行测试后,进入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进行起竖、对接、综合测试。航天器完成总装测试后,以垂直状态运到加注与整流罩装配厂房,进行推进剂加注和整流罩装配,然后以航天器/整流罩组合体形式垂直转运至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与火箭对接安装。火箭、航天器联合总检查以及相关转场准备工作后,垂直整体运输至发射工位,实施燃料加注,火箭点火发射。

发射塔架及避雷针塔发射塔架及避雷针塔

场站优势

在选择发射场时,卫星发射方都会尽量选择低纬度地区,最好选择在赤道附近,因为这样可使火箭发射后得到地球自转赋予的、向东的初速度,提高运载能力,海南发射场建成后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强。将1千克物品送入太空中,就要消耗成百上千千克的燃料。因此,卫星专家总是在绞尽脑汁,保证卫星功能齐备的同时,尽量减轻卫星的重量。但运载火箭的体积不能无限膨胀,卫星的重量也不能无限减轻。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将中国的“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力从10吨提升一个档次,让中国发射卫星时节约燃料的有效办法,海南卫星发射场可以将中国的航天发射场从北方高纬度的内陆地区“搬”到南方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海南卫星发射场的建成还可以迅速填补低纬度发射的市场空白。

在中国将来的登月计划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将载人飞船送上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或将载人飞船送上太空,建立中国的永久性航天站。

中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选址海南文昌具有如下优势:

1、航区及落区安全

新一代运载火箭一级落点的射程在发射点以东1000千米左右,经过考察,海南文昌发射场在这个范围内为无人居住的海域。另外,虽然航区通过部分国家的领土,但火箭飞越这些国家领土时已经飞出大气层,这不会带来争议。因此,新一代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执行任务时,航区和落区有较好的安全性。 火箭发射后,助推器和箭体将剥离,形成火箭残骸。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射向覆盖90度到175度,火箭发射后,1000千米内是茫茫大海,坠落的火箭残骸不易造成伤害。

2、运载效率高

火箭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惯性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也就是说,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更快。海南岛是中国陆地纬度最低、距离赤道最近的地区。在这里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和西昌相比,卫星定点质量可以增加5.1~7.4%,同等质量的推进剂可使卫星在轨寿命增加2.7~3.9年;和酒泉相比,卫星定点质量可以增加16.3~18.5%,同等质量的推进剂可使卫星在轨寿命增加8.7~9.8年,这给卫星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显著提高中国火箭发射商业卫星的竞争力。

科学研究表明,距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地球自转速度越大,利用惯性离心力,在燃料不变的情况下,火箭可以节省推力携带更大的载荷。同时,在低纬度发射场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时,由于夹角偏小,卫星机动到地球同步轨道所需燃料减少,也可延长卫星寿命。海南省是中国纬度最低,距赤道最近的省份,纬度为19度。西昌、太原、酒泉3个卫星发射中心的纬度分别为28度、38度、41度。世界上最著名的低纬度发射场是位于南美洲北部法属圭亚那的法国库鲁发射场,北纬5度,是法国的发射场,也是欧空局主要的航天活动中心。最靠近赤道的发射场则是意大利圣马科航天发射场,位于南纬2.9度。

3、射向范围大

由于在沿海地区发射卫星时不存在落区和航区的安全问题,射向范围可以放宽到80度到190度左右,可以发射各类卫星和航天器。

海南文昌发射场未来将主要用于发射新一代大型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航天器等航天发射任务。发射场投入使用后,将与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形成沿海内陆、高低纬度、各种射向相结合的科学布局,推动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

4、火箭大件可海运

在沿海地区建立发射场,使新一代运载火箭及大结构尺寸航天器通过海路运输成为可能。 文昌航天发射场靠海解决了火箭运输的问题。通过大推力火箭运载空间站是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大推力火箭直径都很大。此前,由于受铁轨宽度影响,火箭最大组件的最大直径不能超过3.5米。如今,火箭从水路运输,不再受铁轨大小的影响。文昌地理位置靠海,建成的清澜港码头可停泊大推力火箭运载船只,具备海运条件。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发射动态

编辑

发射任务

2022年10月11日,执行天舟五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10月23日(报道时间),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梦天实验舱和天舟五号发射任务的2箭2舱(船)同时在场区进行测试。

2022年10月25日,梦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各项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已完成推进剂加注,瞄准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

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太阳能帆板展开工作,发射取得成功。后续,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2023年5月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组合体开始进行垂直转运。

2023年5月10日,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已完成推进剂加注,瞄准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

2023年11月3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

2023年12月15日21时41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

2024年1月15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区,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择机实施发射。

2024年1月17日,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升空。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成功。

2024年2月2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最新消息,探月工程四期中继星——鹊桥二号已运抵海南文昌,将于2024年上半年择机发射。

2024年2月22日,据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已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将择机执行鹊桥二号中继星发射任务。

长征五号转场长征五号转场

长征五号待飞长征五号待飞

长征五号转场长征五号转场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长征五号发射长征五号发射

长征五号发射长征五号发射

北京时间2024年2月23日19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

2024年3月15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执行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安全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该火箭将与先期运抵的嫦娥六号探测器一起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2024年3月17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和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星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

2024年6月29日19时5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年8月22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4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可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

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发射记录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记录

序号

火箭型号

载荷

发射时间

工位

轨道

备注

1

长征七号 Y1

远征一号甲上面级、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2个天鸽飞行器、在轨加注实验装置、翱翔之星

2016年06月25日20时00分

201

LEO

成功

2

长征五号 Y1

实践十七号卫星

2016年11月03日20时43分

101

GTO

成功

3

长征七号 Y2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丝路一号”科学试验卫星

2017年04月20日19时41分

201

LEO

成功

4

长征五号 Y2

实践十八号卫星

2017年07月02日19时23分

101

SSTO

失利

5

长征五号 Y3

实践二十号卫星

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

101

SSTO

成功

6

长征七号改 Y1

(长征七号甲 Y1)

新技术验证六号卫星

2020年03月16日21时34分

201

GTO

失利

7

长征五号B Y1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实验舱

2020年05月05日18时00分

101

LEO

成功

8

长征五号 Y4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2020年07月23日12时41分

101

TMI

成功

9

长征五号 Y5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

2020年11月24日04时30分

101

TLI

成功

10

长征八号 Y1

新技术验证七号

海丝一号

元光号

天启星座零八星

智星一号A星

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

201

SSO

成功

11

长征七号改 Y2

(长征七号甲 Y2)

试验九号卫星

2021年03月12日01时51分

201

GTO

成功

12

长征五号B Y2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2021年04月29日11时23分

101

LEO

成功

13

长征七号 Y3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2021年05月29日20时55分

201

LEO

成功

14

长征七号 Y4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

2021年09月20日15时10分

201

LEO

成功

15

长征七号改 Y3

(长征七号甲 Y3)

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

2021年12月23日18时12分

201

GTO

成功

16

长征八号 Y2

泰景三号01卫星、泰景四号01卫星、海南一号01/02星、文昌一号01/02星、吉林一号高分03D10-18星(9颗)、吉林一号MF02A01星、巢湖一号卫星、创星雷神号卫星、天启星座19星、星时代-17卫星、启明星一号卫星、西电一号卫星共22颗卫星

2022年02月27日11时06分

201

SSO

成功

17

长征七号 Y5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2022年5月10日

01时56分

201

LEO

成功

18

长征五号B Y3

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

2022年7月24日

14时22分

101

LEO

成功

19

长征七号改 Y5

(长征七号甲 Y5)

中星1E卫星

2022年9月13日21时18分

201

GTO

成功

20

长征五号B Y4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

101

LEO

成功

21

长征七号Y6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

2022年11月12日10时3分

201

LEO

成功

22

长征七号改 Y6

(长征七号甲 Y6)

实践二十三号卫星、试验二十二号A/B星

2023年1月9日06时00分

201

GTO

成功

23

长征七号 Y7

天舟六号

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

201

LEO

成功

24

长征七号改Y7

(长征甲七号Y7)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

2023年11月3日22时54分

201

GTO

成功

25

长征五号遥六运载火箭

遥感四十一号卫星

2023年12月15日21时41分

-

-

成功

26

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

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

-

-

成功

27

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

2024年2月23日19时30分

-

-

成功

28

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

“鹊桥二号”、 "天都一号"、"天都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

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

-

-

成功

29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

嫦娥六号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

-

-

成功

30

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

中星3A卫星

2024年6月29日19时57分

成功

31

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

中星4A卫星

2024年8月22日20时25分

成功

轨道缩写对照表:

LEO:Low Earth Orbit,近地轨道

SSTO:Super-Synchronous Transfer Orbit,超同步转移轨道

GTO: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TMI:Trans-Mars Injection,地火转移轨道

TLI:Trans-Lunar Injection,地月转移轨道

SSO:Sun-synchronous orbit,太阳同步轨道

技术创新

编辑

先进理念

海南文昌发射场建设并非酒泉、太原、西昌等现有三大航天发射场的重复与翻版,该发射场引用当今世界航天领域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最新技术,包括信息化、智能化、环保诉求等创新元素都贯穿融入发射场设计、建设的全过程,是一个综合发射能力强,安全性、可靠性和信息化程度高,生态环保、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新型航天发射场。海南文昌发射场将主要承担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航天器等航天发射任务;酒泉卫星发射场将继续承担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太原卫星发射场仍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场将主要承担应急发射任务,并与海南文昌发射场之间形成一定互补关系。

技术突破

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实现了复杂自然条件下重大工程建设、生态型环保型集约型发射场建设、大推力火箭发射能力、信息化指挥控制能力等四大突破。

比如,所发射的两型火箭全面采用液氢、液氧、航空煤油等无毒无污染型推进剂;垂直转运轨道采用集约化设计,长征五号火箭采用直线转运轨道,长征七号火箭采用直线加弯道的转运轨道,与长征五号火箭共用一段轨道,最大程度减少工程造价和占用土地。

在信息化指挥控制能力方面,首创中国国产化软件开发平台,研发测控指挥监控系统等配套软件,确保了航天发射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绝对安全。

由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地理位置特殊,从南海形成热带气旋到海南登陆,时间不超过72小时,这就要求火箭在发射区的占位时间不能超过3天。为此,文昌航天发射场采用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和远距离测试的新“三垂一远”发射测试模式,在发射区不需要进行重新测试,火箭在转运3天内即可实施发射,极大提高了发射效率。

发射塔避雷网的雷击防护效率达98.6%,文昌发射场地处沿海地带,暴雨频繁,平均每年雷电天数高达113天,发射塔架受到直击雷危害的几率很大,受到雷击电磁脉冲干扰的几率更大。为解决雷电防护问题,他们建立了雷电防护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了防雷系统的雷电拦截效率,从而实现了对防雷系统的统计预测。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了由四座避雷塔和横拉避雷线组成的立体网式防雷电系统方案。计算机仿真和雷击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措施雷击防护效率可达到98.6%,高于中国国内现有发射场防雷电系统90%的防护效率 。

攻克难题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蕴含多项技术创新。面对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降雨强台风强雷暴等沿海气候条件,采用综合控制与防护技术,攻克了地基止水、建筑抗风、防腐防雷等一系列工程施工技术难题,实现了复杂自然条件下重大工程建设的突破 。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所获荣誉

编辑

2017年12月13日,2016-2017年度中国国家优质工程奖在京颁奖,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等26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 。

总体评价

编辑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与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场相比,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一是距离赤道近,能得到地球自转赋予的向东的初速度,使火箭节省更多燃料,寿命可延长;二是使中国今后更大直径重型火箭运输成为可能;三是将大大提高火箭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具有更加靠近赤道、三面临海、射向范围宽等突出优势。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形成了中国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发射场格局,使中国航天发射场整体布局更为合理、体系更为完善;将中国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提升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提升到14吨,进一步缩小了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推动了中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跨越发展;基本满足中国国内及海外的卫星发射各种轨道要求,可发射的航天器种类多,进一步提高了商业发射竞争能力,促进了国际合作和扩大对外航天发射服务。同时,随着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建成投入使用,对于推动航天科普资发挥最大社会效益,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

中国航天发射场中酒泉主要发射载人航天器和大倾角中低轨道航天器,太原主要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航天器,西昌主要发射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文昌航天发射场可以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大质量大倾角中低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极地轨道航天器,比如空间站、货运飞船等。这使得中国航天发射场形成沿海和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格局,战略布局更为合理,体系更加完善,极大提高中国航天发射场综合发射能力,也更加便于开展国际航天发射合作 。

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形成了中国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发射场格局,使中国航天发射场整体布局更为合理、体系更为完善 。

文昌航天发射场将按照国家航天发展规划,以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和新型试验性、探索性发射为主,围绕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发射、重型工位前期论证等重大工程开展配套设备设施建设,为中国航天未来的深空探测、行星探测、空间站建设、互联网建设等提供强有力支撑,也为助推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奠基蓄势,为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步伐走得更远更稳更实作出更大贡献 。

作为中国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国内最大、发射条件最好的卫星发射基地,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未来可用于发射正在研制中的重型“长征五号”以及正在预研制中的其他系列运载火箭,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文昌卫星发射场将是最开放的航天发射和科普基地 。(中国政府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评)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下一篇 中国空间站

上一篇 探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