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城街道 编辑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新城街道位于肥城市中北部,包含肥城市区和城郊部分区域,是肥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肥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行政区域面积55.4平方公里,总人口15.95万人(2016年),辖28个社区、17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凤山大街甲19号。
新城街道形成了以机械、化工、建材、纺织、食品和新兴电子业等六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商贸服务业占有重要地位,多家大型商场和专业市场坐落境内,有龙山公园、春秋古镇、中央桃行、康王河湿地公园、迷你农乐园等景区。新城街道是肥桃的传统栽培区,农业以发展城郊农业为主,呈“西果东菜”的种植格局。 2016年,新城街道实现财政收入2.99亿元。 新城街道先后获得淘宝镇 、中国最美小镇 、山东省旅游强乡镇 、国家卫生县城 等荣誉称号。
中文名:新城街道
行政区类别:街道
所属地区: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
人口数量:15.95万人(2016年)
新城街道地处城区,是肥城市委、市政府驻地,前身为刘家庄镇,1984年1月改为新城镇,1992年9月肥城撤县建市后,新城镇改名为新城办事处。2006年8月9日,根据工作需要,经肥城市委研究同意,新城办事处易名为新城街道办事处。全处总面积55.4平方公里,辖21个村、17个社区(5个村改社区),1个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人口1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人,是著名的肥城桃集中产区之一。新城街道地理位置优越,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与京沪、京台两条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铁泰安站相距25公里。沿京沪高铁2小时达北京,3小时到上海。境内省级干道泰临公路、济兖公路贯穿东西、南北,分别与104、105国道相连。
近年来,新城街道在肥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高地、建设魅力幸福新城,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5年实现财政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62.54%。2016年1-10月份实现财政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13.38%,其中工商税收1.13亿元。先后荣获中国最美小镇、淘宝镇、省旅游强乡镇等29项省级以上荣誉,泰安市创业型示范街道、泰安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63项泰安市级荣誉,肥城市创卫工作先进单位等89项肥城市级荣誉。2012年以来,新城街道连续四年荣获肥城市科学发展优秀镇街。在2015年肥城市科学发展考核中,新城街道列A类镇街综合排名第一名。
清末,今新城街道境域属肥城县榆城乡。
民国元年(1912年),属肥城县二区、五区。
1952年,属肥城县二区、五区、十一区。
1957年,属仪阳乡、巧山店乡、桃园乡、王瓜店乡、新镇乡。
1959年,分属仪阳公社、王瓜店公社、桃园公社。
因肥城老县城地下埋煤待采,1975年10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肥城县城迁至城南7公里处的刘家庄西侧。
1977年7月,肥城新县城破土动工。
1980年1月,中共肥城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和部分企业事业迁驻新城。1982年县城搬迁基本结束。
新城街道办事处办公大楼
1984年1月,肥城县撤社改区,刘家庄镇改称新城镇,为区级镇。
1992年9月,肥城撤县建市,撤销新城镇,设立新城街道。
2003年12月,街道办事处迁至凤山大街与新城路交汇处的新址。
区划沿革
1982年刘家庄镇成立之初,划分为2个管区,共有32个自然村。
伊家沟管区 | 伊家沟、孙家庄、前段庄、后段庄、尚庄、东付、伊郝庄、陈小庄、刘小庄、马连庄、东赵庄、西赵庄、沙窝、孙家小庄、郭家小庄 |
巧山管区 | 巧山、花园、井楼、沙沟、胡家油坊、四合庄、太平、程家庄、军地、大桥、阎家小庄、穆家庄、李家小庄、苏家庄、山子前、刘家庄、王家坊 |
1983年12月,撤销管区,刘家庄镇辖21个行政村。
1985年11月,桃园区的东尚里、西尚里、南尚里和王瓜店区的西付村、白云桥共5个行政村划归新城镇。
新城街道社区分布示意图
1992年,河西社区、龙山社区成立。
2000年8月,桃花源社区成立。
2008年8月,阳光社区、贵和社区、兴润社区、丰园社区成立。
2015年4月,桃都社区成立;5月,特钢社区成立,清华苑社区调整更名为赵庄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16年,新城街道辖28个社区、17个行政村。
刘庄社区 | 河西社区 | 龙山社区 | 桃花源社区 | 丰园社区 |
特钢社区 | 桃都社区 | 同圆社区 | 向阳西社区 | 尚质社区 |
东关社区 | 西关社区 | 北关社区 | 老城社区 | 向阳社区 |
贵和社区 | 向阳东社区 | 兴润社区 | 阳光社区 | 巧山社区 |
孙庄社区 | 伊家沟社区 | 赵庄社区 | 沙窝社区 | 古店社区 |
尚庄社区 | 东付社区 | 孙小社区 | 井楼村 | 沙沟村 |
太平村 | 四合村 | 王坊村 | 苏庄村 | 军地村 |
闫家小庄村 | 李家小庄村 | 大桥村 | 西付村 | 白云村 |
陈刘村 | 马连村 | 东尚里村 | 西尚里村 | 南尚里村 |
位置境域
新城街道东与潮泉镇接壤,南与仪阳街道毗连,西与桃园镇、王瓜店街道交界,北与老城街道为邻。辖区地跨东经116°42′~116°50′,北纬36°08′~36°12′,东西长11.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55.4平方公里 (一说52.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凤山大街甲19号。
肥城市人民政府新城街道办事处
地质
新城街道属华北地层沉积,地处地层低至中等压缩性地基,炭性较好,一般地基持力层承载为18~28吨/平方米。探物成果表明,断层东端主体部分发源在赵庄一带,向以北东30°~60°方向展布,东部小山前被马山分支断层切割。
新城街道属6度地震区,一般建筑不需特殊设防。街道全境可划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区域:良好的工程建筑区,分布于地形平坦,土质良好的新城北部,坡度为4‰~5‰;适宜工程建筑区,分布于沟谷地段,地形相对平坦,坡度为8‰~1‰,建筑工程时需作简单处理;可建工程区,分布于丘陵周围及赵庄附近沟谷切割地段,坡度为1%~2%,地形破碎,建筑工程需作较复杂的处理;东南、西部属奥陶系灰岩残丘,坡度大,灰岩裸露,不宜大型工程建筑。
地形
肥城城区鸟瞰
气候
新城街道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冬季严寒少雪。 据1958年至1991年气象资料记载,新城年均气温12.9℃,年最大冻层为48厘米,年均降雨量659.5毫米,年均湿度60%,年均风速2.4米/秒;霜降初日10月18日,终日4月11日;降雪初日12月3日,终日3月14日。
水文
地表水
康王河
龙山河:由大桥村入境,流经城区,河床宽10米不等,由西付村汇入康王河,境内长3公里左右。
辖区内的沟谷为康王河支流和冲沟源头,切断深度2~6米不等,宽度10~200米不等,经城东部绕城半圈汇入康王河。沟谷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流量较大,最大洪泽流量223立方米/秒(1957年7月20日),年均流量为2.3立方米/秒。
地下水
城区地下水系第四潜水,潜水流向与地形基本一致,由东南流向西北,水质较好。南部、中部、西部潜水埋深3~8米不等;东部、东北部埋深12米左右。据采样点化验,均符合国家规定指标。
水资源
20世纪80年代,新城镇境内地下水储量8000万立方米; 有小型水库1座,塘坝15座,总库容60万立方米。
肥城市区位于新城街道内,用水主要来自肥城市自来水公司供水,采用深井提水。截至2011年,肥城自来水公司主要供水设施有水源深井23眼,规模为0.6万立方米/日的配水东厂一座,1.5万立方米/日的西水厂一座,容量2300立方米的高位调节水池一座,日供水能力5.3万立方米,城区给水普及率99%以上。
矿产资源
新城街道境内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石英砂、红土等。 石灰石矿床位于东山(神山)、龙山、栗子山等处,总储量8000万吨,其中B级储量3000万吨。
1983年,刘家庄镇总人口39633人,人口密度为1015人/平方公里,男性21247人,占总人口的53.6%,女性18386人,占46.4%,性别比115.6:100;全年出生628人,出生率15.8‰,死亡190人,死亡率4.8‰,自然增长230人,自然增长率11‰。农业人口23857人,占总人口的60.2%,非农业人口15776人,占总人口的39.8%;有汉族、回族、朝鲜族、纳西族、水族5个民族,汉族39518人,占总人口的99.7%,少数民族中回族107人,朝鲜族、水族各2人,纳西族1人,未识别民族3人。
1988年,新城镇共有人口63340人,占肥城总人口的6.9%。其中男32606人,女30734人。
1992年,新城街道总人口72461人,人口出生率2.16‰,人口死亡率6.75‰,人口自然增长率-4.59‰。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新城街道总人口120262人,其中男性59421人,女性60841人;家庭户户数34787户,家庭户总人口108893人,其中男性53960人,女性54933人。0—14岁22270人,15-64岁92247人,65岁及以上5745人。户口在本地且住在本地的有102171人。 民族构成中,汉族119845人,占总人口的99.65%;少数民族417人,占总人口的0.35%,其中回族377人,蒙古族16人,满族11人,土家族6人,壮族3人,彝族2人,朝鲜族2人。
富丽桃源小区
截至2016年,新城街道总人口15.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879人。人口出生率15.42‰,死亡率2.37‰,人口自然增长率13.05‰。
综述
肥城夜景
2016年,新城街道共有企业1703家,实现财政收入2.99亿元,其中工商税收1.47亿元,比2015年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5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07亿元。
第一产业
新城街道王坊村
肥城新城区搬迁至境内后,新城镇(街道)以发展城郊农业为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到1992年,新城街道成为布局合理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西南桃园围山转,东南芦笋一大片,东部林果新基地,西北连片粮菜棉”的农业生产格局,建起多个蔬菜、果品、西瓜生产基地村和养鸡、养牛、养猪专业村,多种经营生产成为经济支柱。 进入21世纪后,新城街道围绕城市发展现代农业,在耕地面积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发展无公害的绿色蔬菜、水果及各种农产品,使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转型。 农业区主要集中在城西和城东两大片,城西以肥桃为主,约1万亩,城东以设施果树和有机蔬菜为主,约1万亩,基本形成了“西果东菜”的种植格局。
农业
新城街道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谷子、豆类、高粱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蔬菜等。建国前境内农业生产水平低下,1949年粮田面积32096亩,单产605斤,人均占有294斤,小麦单产81.5斤,耕作制度为一年一作或二年三作,复种指数143.7%。建国后,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83年,刘家庄镇有耕地面积32806亩,人均1.38亩,其中机耕面积2.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有效灌溉面积1.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5%,稳产高产田8500亩,占耕地面积的26%;粮田面积25908亩,单产944斤,总产2446万斤,比建国前增长3倍,人均占有粮食765斤;小麦亩产453斤,比建国前增长4.6倍;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3948亩,其中棉花1467亩,平均亩产皮棉74斤,总产10.8万斤,蔬菜面积1500亩,平均每亩产值650元;耕作制度提高为一年两作或一年三作,复种指数为150.7%;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实现农业产值513万元。
1992年,境内有蔬菜生产基地村8个。90年代中期建立了万亩瓜菜科技示范园,发展出口创汇蔬菜。到1997年,新城街道发展瓜菜大棚1万个,其中蔬菜大棚4000个,西瓜大棚6000个,平均每个蔬菜大棚收入1万元,每个西瓜大棚收入8000元,西瓜、蔬菜交替种植;淡季瓜菜总面积1330公顷,全年总收入1.4亿元,人均增收1500元;形成了“四个管区四大片,济兖、泰临、康庄三条线,东瓜西菜”的开发格局和“规模加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新城街道蔬菜大棚
林业
中央桃行
2016年,新城街道林果种植面积560公顷(不包括园林绿化、街道绿化),新发展肥桃434亩,建设培优园500亩,精品园100亩,肥桃面积449公顷,主要分布在“三尚”、沙窝等7个村,有佛桃、雨花露等60余个品种,年产肥桃1800万斤。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示范区涵盖新城街道东部和仪阳街道北部部分区域,是肥城市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 由南京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面积2.1万亩,总体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部分,是集生产、加工、种植、科研、展销、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生产高端高质农产品、农业科研创新、观光旅游为主。 重点引进有机农业和花卉产业化生产,观光农业开发,有机农产品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展览馆、有机产品物流园、休闲旅游农业园、名产农业示范园等“一馆六园”。 截至2016年共引进12家企业入区投资,山农大等4家科研单位设立研究机构和基地。
第二产业
1983年,刘家庄镇有7家镇办工业企业,从业人员500人,固定资产43万元,机械设备10部,产品8种;实现工业总产值38万元,年营业额45万元;此外境内还有建筑材料、采石、“四坊”加工等工矿业门类,有砖瓦厂7处,“四坊”267处,采石76处,修配加工267处。 1988年,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8%。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对企业投入力度的加大,镇村企业崛起,到1992年,新城街道有镇村企业1072家,从业人员11992人,成为工艺品、机械、化工、塑料、橡胶、建材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旅游工艺品、机械加工产品形成出口规模,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81%。 90年代中后期进行镇村企业改制,鼓励企业法人卖、租、兼、转、股、送,推行多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1997年,新城街道有处办企业9处,村办企业89处,村以下企业2795处;企业产值7.49亿元,比1996年增长26%;完成技改项目投入5022万元,比1996年增长25%。 2003—2007年投资建设了化工、轮胎、饲料、照明、瓶坯、供热等过亿元项目。2004年开工建设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的新城项目区,到2007年入驻大项目16个。 2009—2011年,新城街道投资建设了彩印包装、轮胎、钢制品等过亿元项目。2011年,境内共有工业园区7个,占地总面积1050亩,入园并投产企业72家,涉及专用机械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食品、服装加工、饲料、印刷、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其中生产类企业38家,服务类企业14家,加工类企业20家,工业园区吸纳就业人员3200余人,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2.6亿元,利税2100万元; 街道拥有工业企业273家,职工5.3万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5.6亿元,比2010年增长22.5%;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比2010年增长18%。 2013年,新城街道工业企业达到512家。 2016年组织孙小、沙窝、孙庄3个村居联合投资1.2亿元,建设中小微企业园; 有6个村通过抱团异地发展在中小微企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车间8万平米,签约落地项目4个。
工业园区
新城工业园区位于肥城市高新区,规划占地1000亩,其中一期占地400亩,采取村级抱团发展模式,建设高标准车间,引进新兴产业、高端制造项目,预计2018年开工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城区东部,规划占地1083亩,其中一期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引进医疗器械、医药研发、生物医药企业,规划建成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科研、转化、制造、销售、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截至2017年引进了2个项目。中小微企业创业园由孙庄等3个村联合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面积60亩,建设4栋双层车间和1栋办公楼,引进中小微企业,建设集企业创业、孵化、发展于一体的工业园区,截至2017年引进了家居、塑钢等2个项目。
第三产业
商业贸易
20世纪80年代初,新城镇商业以供销社为主体,下设东富村、沙沟、孙小等九个综合门市部。1983年,镇驻地有百货商店、食品、生资、土产、照像、理发、综合修理门市部、饭店、采购等商业和服务业单位,成为商业中心;镇供销社共有职工207人,下设代销点6处,经销点391个,经销代销人员507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65万元,农副产品采购总额69万元;集市上市品种1000余种,开设市口3个,年成交额200万元。 1992年,新城街道市场物资供应充裕,物价逐步稳定;商业零售机构630个,商业人员1000余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200万元,占全市零售总额的11.5%,比1988年增长1.7倍,年均递增4.3%。 90年代中期,完善配套龙头市场,先后建成巧山商场、刘庄聚商城、东付村蔬菜批发市场和伊家沟商贸城四大市场;沿济兖路、泰临路和肥桃路开发建设商业设施36万平方米,进入经营的个体工商户900余家;规划建设的刘庄大街成为新城个体私营经济最繁华的中心大街;建立城区商业城、城西商业区、干鲜果批发市场、城东商场等4个经济园小区, 带动三产专业村23个。
银座购物广场肥城店
金融业
1983年,刘家庄镇储蓄余额138万元。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银行贷款在治理经济过热和控制需求膨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城分行1992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10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554万元。新城办事处农行1988—1992年共支持了78个企业,开展依法清债和清理企业“三角债”的工作。 2003年银行、信用社存款余额3.51亿元,2007年存款余额5.87亿元,比2003年增长67.2%;各项贷款余额1.99亿元,比2003年减少6712万元;金融部门支持处办企业及项目区建设,对9个重点企业优先贷款。 2011年,投资5亿元的鑫旺金融中心项目签约落地。 2013年,新城街道建立了肥城市第一家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镇街网站,探索打造肥城首家民间金融超市。截至2016年,新城街道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5亿元。
泰西大街
肥城汽车站坐落于境内泰临路和泰西大街交汇处。
教育
肥城一中
文体
新城街道2018年迎新春文艺联欢会
卫生
1982年9月建起卫生院。1983年,刘家庄镇有医务工作人员28人,诊所3处,卫生院18个,保健医生42人,床位4张;疾病确诊率达75%,能治疗各种常见病;根绝了丝虫病、黑热病、疟疾、麻疹、天花、大脑炎等疾病。
截至2016年,新城街道有卫生院1所,床位120张,医护人员137人;规范化村卫生室23个,村医64人,其中中西医结合5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31846人,参保率100%。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人员10人,设备有B超诊断仪1台,电冰箱1台,妇查床2张,检查床2张,三氧消毒机1台,紫外线消毒机1台,电脑3台。
社保
2011年,新城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26户,人数62人,支出14.3万元,比2010年增长6%,月人均310元,比上年增长16%;医疗救助10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47人次,共支出0.9万元,比2010年增长2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549户,人数1132人,支出114.2万元,比2010年增长20%,月人均53.5元,比2010年增长3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2.8万元,比2010年增长80%;社会福利费21.7万元,比2010年增长10%;敬老院1家,床位104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5人;社会服务设施2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0个,社区服务站10个;有慈善协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21.7万元,使1572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4781人,参保率95%,全年征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394.78万元,3157名被征地农民全部参加养老保险。 2016年,新城街道26个村居、12个城市社区建成志愿服务站;精准扶贫方面,帮助2个贫困村策划扶贫项目30个,246户560名贫困人员实现脱贫;征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423万元。
春秋古镇
春秋古镇
中央桃行
位于新城街道沙窝、东尚、西尚三村, 总面积6万余亩,是肥桃的主要发源地和主产区之一。出产的肥桃个大味美,宋朝咸平元年成为皇室贡品。群众曾先后三次进京给党中央、毛主席送肥桃,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农业合作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十一届亚运会时,“11颗肥桃11颗心,代表11亿中国人民,献给11届亚运会”的献桃故事被传为佳话,中央桃行因此名声大噪。
龙山公园
龙山公园
入南门为石阶,拾级而上可抵龙山塔,塔名为书法家欧阳中石所题,塔共七层,高40米,为八角棕红色琉璃瓦阁式仿古建筑,塔内有螺旋楼梯,塔内有各式彩绘。塔顶下安4门4窗,门为圆顶方门,窗为八角玻璃窗。门窗之上外出挑梁,梁之上安狮、凤、狗等飞禽走兽造形,梁端为龙头,仰首远眺。
由龙山塔北行,紫藤、扶藤、凌霄、木香等遍及山梁石涧,涧中有一水池“天池”。北门双层四面出厦,琉璃瓦盖顶。门由3个斗拱支撑,两侧有二龙戏珠的彩绘。门之顶为正脊,顶之下为斜脊,脊上有两龙对称。北门正面上方是原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所题“龙山公园”。
白云山公园
位于文化路以南,康汇大街以东,金牛山大街以西,规划面积700亩,主要建设门区、水区、文化展示区(文园)、人文休闲区(德园)、树林区、生态恢复区、公园管理区等功能区。重点打造“两园”文园和德园。“文园”位于公园的制高点,布置具有文化展示功能的建筑组团;“德园”占地8000平方米,是肥城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以《孔子问道左丘明》主题雕塑为中心,围绕“忠孝智信、礼义廉耻”以浮雕小品的形式展示历史故事和经典语录。
康王河公园
位于城区西北部,利用康王河与龙山河交汇处的河流荒滩而建,总面积2520亩,其中绿化面积168公顷,水域面积61.3公顷,总投资1.6亿元,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获得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公园以“桃乡风情、生态印象”为主题,以水系景色和文化建园,园林特征与湿地生态、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分为自然保护、展示中心、水泽天地、荷田野趣四个景区。
范蠡公园
规划面积286亩,其中水域面积70余亩,绿化面积200亩,总投资6000万元,是整个龙山河带状公园中面积最大的区域。公园以龙山河分支河道为中心湖区,依托原有周边片林建设城市森林景观,分为入口景观区、特色水街区、生态密林区、会议中心区4个功能区。入口景观区是沿东北至西南的景观主轴,层层递进;特色水街区是利用原有河道,引江南风格的水街入园,作为休闲场所;生态密林区是通过地形的塑造,增加林间的休闲步道,营造自然生态环境;会议中心区由湖心岛与会议中心组成,与全园相互融合又彼此独立,为会议、休闲场所。
龙山河带状公园
龙山河带状公园长5.5公里,河道曲折,贯穿新城东西。从龙山河东桥往西,在市区内蜿蜒西行,一直到马连桥。过仿古双层八角琉璃小亭,为玉带桥,桥上刻“龙泉”、“明月”,金箔镶嵌而成,桥中为一大孔,两旁有3小孔,桥旁有花园。河道上有橡皮坝两座。为新城的游览景点之一。
泰西武装起义纪念碑
位于文化路东段路南,正对龙山公园南门,建于1992年。纪念碑广场占地6480平方米。纪念碑钢筋混凝土结构,白色花岗岩剁斧石基座。基座之上刻有浮雕,再现了泰西人民的抗日风貌。浮雕之上是纪念碑主体,碑高共28米。碑身用花岗岩镶贴。泰西武装起义纪念碑碑名由原泰西特委书记段君毅题写。碑身之上是步枪与旗帜组成高5米的雕塑标志。碑文记载了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迷你农乐园
地处白云山麓,始建于2014年3月,占地600亩,为沙质土壤,分为核桃园、杏园、肥桃园、山楂园、石榴园、松树园、柿子园、樱桃园、李子园、蔬菜园等区域。园内适宜地块种植了各类蔬菜或中草药材,对堤堰进行了硬化、美化,休闲观景亭点缀其中。设有三星级迷你农乐酒家。游客可在春、夏、秋三季在此采摘、赏景、餐饮,感受田园风光。
此外,境内还有“一山三洞”(群力放水洞、白云洞、石猴洞)、普济院、天齐庙、玄武庙等遗迹景观。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新城街道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