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棱(?-约618年),庐江襄安(今安徽巢县)人,南朝陈将陈现之后,中国隋朝时期将领。陈棱于炀帝时为骠骑将军、虎贲郎将。大业六年(610年),与张镇周率兵万余人,至流求(今台湾),进位右光禄大夫。大业九年(613年),为东莱(今山东掖县)留守,攻克杨玄感所据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又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袭破农民起义军孟让所部,因功封信安侯。大业十二年(616年),炀帝至江都,命陈棱率宿卫兵击李子通、左才相、杜伏威等起义军。超授右御卫将军。炀帝被杀后,为炀帝发丧。后为李子通所俘,逃奔杜伏威。后为杜伏威所杀。
2024/08/10
7532
-
鱼俱罗(?~613年),冯翊下邽(陕西渭南县)人。隋朝名将。身高八尺,膂力过人,目有重瞳,声气洪亮。二十岁,加入禁卫军,迁大都督。开皇九年(589年),随从晋王杨广灭亡陈朝,授开府。开皇十年(590年),随平沈玄懀、高智慧的叛乱,授上开府、叠州总管,封高唐县公。因母丧离职,归家守孝。行至扶风郡,遇见杨素军队,夺情报国,随军攻打突厥,拜柱国、丰州总管,令突厥心怀畏惧,不再塞上牧马。因其弟鱼赞犯事自杀,迁赵郡太守。后又携带特产给权贵,被御史弹劾而除名。不久,越巂郡飞山蛮作乱,朝廷重新起用鱼俱罗平定叛乱。后又参
2024/08/09
8091
-
张奫,字文懿,自云清河人也,家于淮阴。好读兵书,尤便刀楯
2024/08/10
1989
-
李圆通(生卒年不详),京兆郡泾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隋朝大臣、将领,隋滑国公李景与女僮的私生子。李圆通是僮仆所生,父亲李景不愿认他,被收养在杨坚家中。杨坚晋升随国公后,将李圆通提拔为参军事,成为重要幕僚。杨坚任丞相,掌握大权后,李圆通化解了多次北周诸王对杨坚的暗害,被封为怀昌男爵,授帅都督,晋爵新安子爵。后任相国外兵曹,领左右亲信,授上仪同。开皇元年(581年),杨坚代周自立,授李圆通为内史侍郎,领左卫长史,进封伯爵。历黄门侍郎、尚书左丞,兼刑部尚书。后以尚书左丞领左卫翊骠骑将军。隋灭陈之战开始
2024/08/10
9572
-
史祥,字世休,建康郡表氏县(今甘肃省高台县)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司徒史宁之子。骁勇善战,文武双全。北周时期,起家太子车右中士,袭爵武遂县公。隋朝建立后,拜仪同三司、交州刺史、阳城郡公,颇有惠政,迁骠骑将军。参加隋灭陈之战,拜上开府、蕲州总管,跟随晋王杨广击破突厥,迁右卫将军。隋炀帝即位,从平汉王杨谅之乱,打败綦连良,进位上大将军,历任太仆卿、鸿胪卿,迎接突厥启民可汗入朝,从征吐谷浑,进位左光禄大夫、左骁卫将军。参加攻打辽东之役,兵败除名为民。大业末年,拜燕郡太守,遭到高开道起义军围攻,卒于途中。
2024/08/10
2467
-
裴肃(生卒年不详),字神封,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民部中大夫裴侠之子。性格刚正,颇有见识气度。初仕北周,起家给事中士,累迁御正下大夫,跟随大将军韦孝宽攻取淮南。反对随国公杨坚执政,坐罪免官。隋文帝开皇五年,授膳部侍郎,出任朔、贝二州长史。上书替废太子杨勇和左仆射高颎求情,得罪太子杨广,免官还乡。隋炀帝即位,授永平郡丞,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当地人民爱戴。卒于任上,终年六十二岁。
2024/08/10
8292
-
刘行本,沛人也。父瑰,仕梁,历职清显。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遇萧修以梁州北附,遂与叔父璠同归于周,寓居京兆之新丰。
2024/08/10
2599
-
于仲文(545年-612年),字次武,鲜卑于氏(原为万忸于氏),河南洛阳人。北周太师于谨之孙,燕国公、大左辅于寔之子,北周、隋大臣。于仲文少聪敏好学,师事博士李详,习《周易》《三礼》。初为赵王宇文招属下,历迁安固太守、御正下大夫,封延寿郡公,以勋授仪同三司。宣帝时,为东郡太守。大象二年(580年),拒从尉迟迥举兵讨杨坚,败迥将宇文威,以功授开府。后受迥军夹击,弃郡逃回京师。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发洛阳兵,击败迥将檀让。入朝长安,拜柱国、河南道大行台,因杨坚伐周而立,未行。隋开皇二年(582年),拜
2024/08/10
4471
-
崔仲方(539~614),字不齐,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北周、隋朝时期大臣,出自博陵崔氏第二房,北周大将军崔猷之子。少好读书,有文武才干。明经及第,以为宇文护参军,向北周武帝献上灭齐之策。北周宣帝时,迁少内史,出使淮南。隋文帝杨坚即位,颇受器重,与高颎共议正朔服色,进位上开府,转司农少卿,封固安县公。仁寿初年,拜代州总管。从平汉王杨谅反叛,进位大将军,拜礼部尚书,出为信都太守。大业十年,卒于东都,时年七十六。(生卒见《隋故礼部尚书固安公崔公(仲方)墓志铭》大业十年七月二十九日薨于东都教业里之第,春秋
2024/08/10
4210
-
杨暕(585―618年),字世朏,小字阿孩,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宗室大臣,隋炀帝杨广嫡次子,母为隋炀帝皇后萧氏。长相俊美,擅长骑射。初以皇孙,册封豫章郡王。仁寿年间,拜检校内史令、扬州总管。隋炀帝即位,册封齐王,历任雍豫二州牧、开府仪同三司,打算立为太子,备受恩宠。品行骄纵,妄行不法。暗行厌胜之术,事情败露,恩遇日薄。大业十四年(618年),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父子遇害,时年三十四岁。
2024/08/10
4857
-
杨倓(603年—618年),字仁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宗室大臣,隋炀帝杨广长孙,元德太子杨昭长子,母为大刘良娣。聪明英俊,爱好儒家,受封燕王。最受宠爱。江都之变,随祖父一同被杀,年仅十六岁(虚岁)。
2024/08/10
2107
-
柳抃(548-616年),字顾言,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永济市解州镇)人。南梁到隋朝时期大臣,都官尚书柳晖的儿子。年少聪敏,读书万卷。南梁时,举秀才出身,起家著作佐郎。投靠萧詧,出任侍中、国子祭酒、吏部尚书。进入隋朝,历任开府、通直散骑常侍、内史侍郎,转并州谘议参军。晋王杨广成为太子,出任东宫学士、通直散骑常侍、太子洗马,甚见亲待。隋炀帝嗣位,拜秘书监,册封汉南县公。大业十二年(616年),从幸扬州,遇疾而死,时年六十九,获赠大将军,谥号为康。撰有《晋王北伐记》十五卷、文集十卷,流行于世。明代郑学醇评价:“
2024/08/10
4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