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孤盛(?-618年),本姓李,字修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汉族。北周到隋朝时期将领,上大将军独孤屯之子。性刚烈,有胆气。初以父勋,跟随晋王杨广,迁车骑将军。隋炀帝即位后,独孤盛迁右屯卫将军,随驾前往江都宫。大业十四年,得知宇文化及弑君篡位,拼死保护,力竭而亡。越王杨侗称制后,追赠独孤盛为光禄大夫、纪国公,谥号武节。
2024/08/10
7970
-
冯慈明(549年~617年),字无佚,长乐信都(今属河北衡水)人。北齐尚书右仆射、昌黎郡公冯子琮之长子。隋末奉诏勤王,殉节鄢陵,赠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柱国、昌黎郡公。后被其子冯怦葬于新安郡黟县之横头(今安徽省祁门县闪里镇文堂村),是为南唐冯氏开基之祖。(概述内参考资料来源:)
2024/08/10
9452
-
斛斯政(?-614年),复姓斛斯,司州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隋朝政治人物。明悟有器干,初为皇帝亲卫。积累军功,授予仪同。大业年间,拜尚书兵曹郎,倚为心腹股肱,交好太尉杨素和杨玄感父子。朝廷经略四方,军国多务。斛斯政果断干练,以为兵部侍郎。大业九年,参与杨玄感反叛。事情败亡后,逃往高句丽。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第三次东征,高句丽献出斛斯政求和。解送京城,以酷刑处死。
2024/08/10
7885
-
赵元淑(?―613年),博陵人,隋朝将领、官员。赵元淑生性疏阔荒诞,不治家产。其父赵世模在讨伐陈朝战役中阵亡,朝廷便让赵元淑继承其官职。数年后担任骠骑将军。隋炀帝后,汉王杨谅造反,赵元淑随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升任柱国,授任德州刺史,不久转任颍川太守。后任司农卿,负责收缴天下租谷,很得隋炀帝的喜爱。在第一次东征高丽战役中,赵元淑兼任将军,负责宿卫,加授光禄大夫,封葛公。大业九年(613年),第二次东征高丽战役,赵元淑镇守临渝。同年六月,杨玄感造反,杨玄感之弟杨玄纵从隋炀帝处逃回,路经临渝。赵元淑让妾魏氏会见杨
2024/08/10
8451
-
王劭,字君懋,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隋朝史学家、文学家,北齐御史中丞王松年的儿子。年少沉默,爱好读书。北齐时,尚书仆射魏收为辟开府参军事,累迁太子舍人、待诏文林馆,以博闻强识著称,升任中书舍人。齐亡入周,任中书舍人。隋朝建立后,任著作佐郎,以母丧去职,修著《齐书》,为内史侍郎李元操告发。隋文帝派人收缴其书,阅览后大悦,授员外散骑侍郎,修起居注,迁著作郎。多次上表言符命,宠赐日隆。采民间歌谣,引图书谶纬并摭拾佛经,编成《皇隋灵感志》三十卷,示天下。隋炀帝时,官至秘书少监,卒于任上。王劭专典国史,
2024/08/07
6430
-
刘龙,河间人。隋朝大臣,北齐高昌王刘丰第三子。精明强干,有巧思。北齐时期,参与修建三爵台,历职通显。隋文帝即位后,拜右卫将军,兼将作大匠,参掌制度,卒于左领军大将军。
2024/08/10
4175
-
阎毗(564年~613年),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司空阎庆的儿子。北周时期,袭爵大安郡公,迎娶清都公主,拜驸马都尉、仪同三司,授千牛备身。隋文帝时期,兼任太子宗卫率长史宿卫东宫(杨勇),授石保县公。太子被废,贬为平民。隋炀帝嗣位,盛修军器,授朝请郎、起部郎中,参加长城之役。历任殿中丞、右翊卫长史、武贲郎将、将作少监,参与从幸张掖郡、迎接高昌王、支持辽东之役、监督疏通漕运、营建临朔宫的事务,累迁朝请大夫、殿中少监。大业九年,暴卒于高阳,时年五十岁,获赠殿内监,谥号为恭。
2024/08/10
4722
-
荣建绪(生卒年不详),字畴,右北平无终县(今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西魏兵部尚书荣权的儿子,鸿胪少卿荣毗的哥哥。个性亮直,颇有学业。北周时期,门荫入仕,起家载师下大夫、仪同三司。交好左丞相杨坚,迁开府仪同三司、息州剌史。隋朝建立后,历任始、洪二州刺史,俱有能名,卒于任上。
2024/08/10
9815
-
柳庄,字思敬,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市)人。西梁、隋朝大臣。出身河东柳氏东眷。少有远量,博览坟籍,兼善辞令。初仕西梁萧詧,官至太府卿。西梁灭亡,隋文帝授开府仪同三司,除给事黄门侍郎,赐以田宅。明习旧章,雅达政事。十一年,随军讨伐徐璒,授饶州刺史,甚有治名。卒于官,年六十二。
2024/08/10
8391
-
周罗睺(542-605年),字公布,九江郡寻阳县(今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人。隋朝名将,南梁始兴太守周法暠的儿子。最初效力于南陈,凭借战功,起家句容县令。跟随大将军吴明彻,对抗北齐、北周的进攻,勇冠三军,历任钟离太守、霍州刺史、晋陵太守、太仆卿、豫章太守、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湘州都督,册封始安县侯。参加隋灭陈之战,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陈朝灭亡后,归降隋朝,历任豳、泾二州刺史。开皇十八年,参加辽东战争,统帅水军。投靠太子杨广,担任太子右卫率,赐爵义宁郡公。隋炀帝即位,拜右武候大将军,作为越国公杨素的副手,讨
2024/08/10
9392
-
斛斯万善,复姓斛斯,字万善,广牧富昌(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人。隋朝时期名将。生于河南洛阳,骁勇果毅。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授武贲郎将。打退围困雁门的突厥兵马,营救隋炀帝有功。镇压农民暴动,颇有功勋,累授将军,不知所终。
2024/08/10
3242
-
王辩(562—617年),字警略,冯翊郡蒲城县(今陕西省蒲城县)人。隋朝名将,清河郡守王训的孙子。王辩喜读兵书,善于骑射。北周时期,屡立战功,授帅都督。隋文帝即位,出任大都督,累授车骑将军,平定汉王杨谅叛乱、征讨吐谷浑、辽东之战,颇有功勋,历任、尚舍奉御、鹰扬郎将。累迁通议大夫、武贲郎将,赐爵武宁县男,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大业十三年(617),联合王世充统领把守洛口仓,攻打魏公李密作战,兵败殉国,时年五十六岁,安尸葬于将军帽山下。大清同治十三年(1874),出现树碑一通,迄今尚存,列为洛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08/10
4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