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光胤(?-925),京兆郡奉天县(治今乾县)人,赵隐之子,赵光逢之弟,与其兄俱以词艺知名,中国五代时后唐大臣。赵光胤于唐大顺二年(891年)登进士第。天祐初(904年),官至驾部郎中。唐朝灭亡后,继仕后梁,以风雅自高,人皆仰之。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十一月,与韦说并拜平章事,位至宰相。赵光胤为前代名家,熟知礼乐制度,与郭崇韬等同掌朝政。后因与宦者杨希朗不和,惧其抑己,心不自安,于同光三年(925年)四月,病疽而逝。
2024/08/10
1221
-
赵骘(?-866年),京兆奉天(今陕西乾县)人,晚唐大臣。以进士登第,累拜中书舍人,转礼部侍郎、御史中丞,累迁华州刺史,官至镇国军节度使。咸通七年,卒于任上。
2024/08/10
3761
-
崔琯(?~845),字从律,博陵安平人,唐朝大臣,同州刺史崔颋长子,宰相崔珙胞兄,“崔氏八龙”之长。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贞元十八年(802),进士擢第,又制策登科,后历任要职。会昌年间,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以弟崔珙被贬之故罢归东都,会昌五年(845)去世,追赠尚书左仆射。
2024/08/10
1180
-
崔彦曾(?—868年)唐朝大臣,清河武城人,淮南节度副使崔从之侄,岭南节度使崔能之子。大中末年,历三州刺史。咸通初,累迁太仆卿。七年,检校左散骑常侍、徐州刺史、行御史大夫,充武宁军节度使。八年,为徐泗观察使,为政刚猛,军人多怨。徐州戍桂林士兵,至期当代。崔彦曾听部将尹戡与徐行俭之言,以“军带匾乏,难以发兵”为理由,要求戍卒再多留守一年,引起戍卒愤怒,激起庞勋戍兵起义。九年,守城抗拒起义军,城破被杀。
2024/08/10
9457
-
崔能(?-824年)唐朝大臣,字子才,清河武城人,渠州刺史、赠太傅崔异之子,少励志苦学,累辟使府。唐宪宗元和初年,授蜀州刺史。六年,转黔中观察使。坐为南蛮所攻,陷郡邑,贬永州刺史。唐穆宗即位,因弟崔从居于显列,召拜将作监正。长庆四年九月,出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卒于任上。
2024/08/10
8477
-
崔安潜(?—898年),字进之(一作延之),清河东武(今河北省故城县)人。晚唐大臣,司空崔从第五子(幼子),宰相崔慎由之弟。崔安潜于大中三年(849年)登进士科,起家校书郎,历任万年县尉、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长安令、尚书右丞等职。唐懿宗时,出任荆南节度判官、江西观察使、忠武军节度使。唐僖宗时,他曾作诸道行营都统指挥镇压王仙芝起义军,后调任西川节度使,增强西川军事力量,反对和亲南诏。广明元年(880年),他因得罪宰相卢携,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同年冬,黄巢攻破长安,他随驾南幸成都,翌年获任诸道行营兵
2024/08/10
1659
-
杨虞卿(?-约835年),字师皋。虢州弘农(河南省灵宝市)人。中国唐朝大臣、诗文作者。杨虞卿于元和五年(810年),举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升任监察御史。唐穆宗即位,迁为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等职。牛僧孺、李宗闵为宰相时,荐引为有司郎中、弘文馆学士、给事中。李宗闵罢相,杨虞卿也出任常州刺史。李宗闵再次为宰相时,又入朝拜为工部侍郎,授京兆尹。大和九年(835年),杨虞卿以罪被贬为虔州司户参军,卒于任上。杨虞卿为人性格柔佞,善依附权贵以求取私利,有“党魁”之称。《全唐诗》卷484存
2024/07/20
3031
-
朱玫(?~886年),字号不详,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人。唐朝末年藩镇将领。原为戍边将领,屡立功勋,迁邠宁节度使。先后依附于田令孜和李克用,拥戴襄王李煴篡位,专断朝政。光启二年(886年),部下王行瑜发动兵变,朱玫兵败被杀。
2024/08/10
4029
-
咸通三年(862年),李佶被他父亲唐懿宗封为蜀王,与魏王李佾、凉王李侹同封,其后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情况。
2024/08/10
1765
-
李漼(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即唐懿宗,原名温,唐宣宗李忱长子,母元昭皇后晁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李漼于会昌六年(846年),被封郓王。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病危,为宦官王宗实等矫诏立为太子。在位期间,怠于政事,不能纳谏。又喜宴游,每行幸,扈从动辄数万,所费不可胜计。李漼不仅宠信宦官,而且其所用宰相路岩、韦保衡等皆非其人。朝内贿赂公行,大臣弄权,随意贬逐官员,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咸通十四年(873年),病卒,年四十一岁。李漼骄逸残暴,宰
2024/07/20
3759
-
吴汝纳,澧州人,唐朝大臣,韶州刺史吴武陵兄子,“牛李党争”中牛党成员,依附白敏中、崔铉等人,借由其弟吴湘贪污案参与迫害李德裕,官至显位。
2024/07/20
3211
-
高元裕(774-850年),名允中,字景圭,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唐朝大臣,太原少尹高集之子。进士及第,授秘书郎,迁监察御史。唐文宗时,历任侍御史、尚书左司郎中、司勋员外郎、谏议大夫、中书舍人,迁阆州刺史;甘露之变后,出任谏议大夫。开成年间,授翰林侍读学士、太子宾客、御史中丞,性格耿直,不惧权贵;唐宣宗即位后,授刑部尚书,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册封渤海县男。为官清廉,生活俭约,精通儒术。入为吏部尚书,负责人才选拔。大中四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获赠右仆射。其子高璩,唐懿宗朝宰相。
2024/08/10
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