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重赞(909年-970年),宪州楼烦县(今山西省娄烦县)人,沙陀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白重赞少年从军,作战勇猛,武艺过人。后汉时期累升至端州刺史。后周建立后,拜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之后升任义成节度使,曾亲自部署丁壮塞河筑堤。后周世宗时期,随征北汉、南唐,屡立战功,累迁彰义节度使。宋朝建立后,加检校太尉,再镇彰义军。再迁泰宁节度使、定国节度使。开宝二年(969年),白重赞被罢去兵权,改授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开宝三年(970年),白重赞去世,年六十二。
2024/08/12
3746
-
郭琼(893—964年),字号不详,平州卢龙(今河北秦皇岛)人。北宋大臣,平州两冶使郭海之孙、平台军使郭令奇之子。郭琼少以勇力闻名,出仕契丹。后唐天成年间,携家族归国。历仕后唐到北宋五朝,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宋建隆三年,以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归洛阳。乾德二年,卒,年七十二。
2024/08/12
9202
-
李琼,字子玉,幽州人,后周太祖郭威师友。祖传正,涿州刺史。父英,涿州从事。
2024/08/12
4978
-
刘廷翰,北宋初将领。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仕后周,初隶世宗帐下,累从征伐,以战功累迁散指挥都知。入宋,屡立战功,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累迁镇州驻泊都钤辖。后与李汉琼率兵屯真定(今河北正定),大败契丹军于满城(今河北满城)。官至大名尹、天雄军节度使。
2024/08/12
6377
-
米信(928年―994年),原名海进,奚族人,后周、北宋将领。米信少时勇猛强悍,以擅射闻名。初仕后周,在护圣军中效命。随后周世宗柴荣征讨高平,因功升任龙捷散都头。宋太祖赵匡胤统领禁兵时,把他收用在军中,成为宋太祖心腹,署任牙校。宋太祖即位后,历任殿前指挥使、殿直指挥使、殿前指挥使、郴州刺史等。宋太宗赵炅即位后,历任散都头指挥使、高州团练使、洮州观察使。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米信随军征讨北汉,因功升为保顺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与郭守赟等统辖定州屯兵。后任定州驻泊部署、彰化军节度使。雍熙三年
2024/08/12
7169
-
李怀忠(888~953),五代将领。字光孝,晋阳人。初事后唐庄宗,以功擢保卫军副兵马使。天成中,历陕府、许州、沧州都指挥使。后晋高祖即位,召典禁兵,三迁护圣左右厢都指挥使,遥领寿州节度使。出帝时,入为右羽林统军,复迁左武卫上将军。后周广顺中,以太子太傅致仕卒。
2024/08/12
9781
-
李汉琼(927年—981年),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五代至北宋时期名将,祁州刺史李裕曾孙。李汉琼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担任过诸多重要官职。开宝八年(975年),李汉琼随军攻克南唐都城金陵,灭亡南唐。太平兴国四年(980年),李汉琼跟随宋太宗赵光义征讨北汉。后在满城之战大败辽军,俘杀辽军上万人。太平兴国六年(98年),李汉琼去世,年五十五。获赠中书令。
2024/08/12
2001
-
杨嗣(934~1014年),瀛州人氏。生于后唐应顺元年,卒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以左龙武大将军致仕。
2024/08/12
7359
-
曹翰(924年—992年),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东)人,北宋初年名将。曹翰初隶后周世宗帐下,从征高平与瓦桥关。转仕北宋后,又从平李筠之叛。乾德二年(964年),为均州刺史兼西南诸州转运使,督运军饷供应入蜀大军,先后参预镇压全师雄及吕翰领导的叛乱。开宝年间,主持塞河有成绩。又参与平南唐,攻克江州。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从太宗灭北汉,旋从攻契丹。次年,为幽州行营都部署。以私市兵顺,流锢登州。雍熙年间,起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分司西京。淳化三年(992年),曹翰去世,追赠太尉,谥号武毅。
2024/08/12
9627
-
张廷翰(918—964),冀州信都人。父慎图,仕周为兵部郎中。廷翰少慷慨,有智略,善骑射。
2024/07/30
5535
-
袁继忠(公元938年―公元992年),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将领。早年以荫补右班殿直。后宋军征后蜀,袁继忠担任刘廷让部下,攻克蜀地后,知云安军(今四川云阳),升嘉、蜀二州监军。宋太宗继位,迁合门祗候,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击破梅山峒苞汉阳部。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迁西上阁门使。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卒,生前帝赐钱财巨万计,全部犒赏士卒,死后家无余财。
2024/08/12
3390
-
郭守文(935年—989年),字国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初年名将。出身太原郭氏。十四岁时随父从军,父亲阵亡后,被后周太祖郭威收留在帐下。后周建立,任护卫军、左雄殿直、东第二雄副都知等职。北宋时后,历任简州知州、翰林司事、武州团练使、右屯卫大将军、宣徽北院使等,先后参与灭南汉、南唐、北汉等役。官至宣徽南院使、镇州都部署。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去世,年五十五。获赠侍中、谯王,谥号“忠武”。
2024/08/12
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