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令铎(911—970),原名张铎,后周赐名令铎,棣州厌次(今山东阳信)人。五代、北宋时期将领。少年时期,因勇猛参军。先后跟随后周太祖郭威平定河中、后周世宗柴荣征伐淮南,周恭帝时官至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使。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官至镇宁军节度使。开宝三年(970),因病去世,终年60岁,追赠侍中。
2024/08/07
8977
-
韩重赟(?—974年),字号不详,磁州武安县(今河北省武安县)人。后周到北宋初年名将,“陈桥兵变”功臣。年少从军,隶属于枢密使郭威帐下。后周建立,补任左班殿直副都知。周世宗即位,参加“高平之战”、从征南唐,授虔州刺史。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黄袍加身,授永州防御使。从征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授宁江军(夔州)节度使。杯酒释兵权后,出任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滑州)节度使,成为殿前司长官。参与扩建皇城、督修河堤,出为彰德军(相州)节度使。跟随宋太祖亲征北汉,大败契丹援军。开宝七年(974年),去世
2024/08/12
4476
-
王克臣(1014-1089)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宋初将领王审琦曾孙。好读书,喜作诗,懂音律。开宝中,授闲使。咸平时,连知延、代、并三州,皆兼兵马钤辖,后改永州刺史。景德中,天水为蕃汉民杂居,真宗选守臣抚治,擢知秦州,徙知天在雄军。因足疾,改左武卫大将军,知寿州。卒。
2024/08/12
8354
-
王审琦(925年—974年),字仲宝,五代至北宋初年名将。其祖先是辽西人,后迁居洛阳。初在后周太祖郭威帐下,随其平定河中之乱,因功任厅直左番副将。广顺年间,历任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后随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刘崇,南征淮南。后历任东西班都虞候、铁骑都虞候、本军右第二军都校、勤州刺史、散员都指挥使、控鹤右厢都校、铁骑右厢都校、殿前都虞候、睦州防御使。与赵匡胤等结为“义社十兄弟”。入宋任殿前都指挥使、泰宁军节度使。从宋太祖征讨李筠、李重进,历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武成军节度使、前军部署。建隆二年(961
2024/08/05
8793
-
石元孙(生卒年不详),初名庆孙,字善良,石守信孙,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中国北宋将领。石元孙于仁宗时,为澶州巡检,徙知莫州,有治迹。后累迁侍卫亲军步军殿前都虞候、鄜延副都总管、缘边安抚使。康定初(1040年),西夏李元昊大举进攻延州,石元孙与主将刘平从庆州来援,在三川口(今延安西)遭遇西夏军突袭,仓促应战,三川口之战爆发。鄜延都监黄德和见西夏兵多势众,在阵后领兵先逃,宋军溃乱。石元孙领残兵退到西南山立寨抵御。元昊率军攻入山寨,宋军全军覆没,刘平、石元孙战败被俘。刘平病死西夏,宋夏议和后,石元孙被放还。
2024/08/12
2825
-
石保兴(945~1002年),本名石贞,字光裔 ,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北宋军事将领, 开国元勋石守信长子。
2024/08/12
5177
-
魏昭亮,字克明,魏咸信子,魏仁浦孙,卫州汲(今卫辉市)人。公主所生。幼未名,太宗召入禁中,命赋赏花诗,诗成上之,太宗大悦,酌以上尊酒,命笔题“从训”、“昭亮”二名,令自择之。拜如京副使,迁如京、洛苑使,掌翰林司。丁公主忧,起复,授六宅使,领富州刺史,迁内藏库副蛤未几,拜西上阁门使,进秩东上。上言阁门旧仪制未当,乃诏龙图阁学士陈彭年、待制张知白、引进使白文肇与昭亮同加详定,既成,赐白金千两。
2024/08/12
6767
-
赵彦逾(1130-1207年)字德先,浙江四明人,南宋宗室大臣,北宋魏悼王赵廷美后代,崇简国公赵叔寓曾孙。绍兴三十年,登第。淳熙五年,知秀州。累迁太府少卿,四川总领,工部尚书。联合赵汝愚、韩侂胄和郭杲拥立宁宗登基。庆元党禁时,与赵汝愚反目,依附宰臣韩侂胄。晚年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进观文殿学士。开禧三年卒,年七十八。
2024/08/12
7298
-
赵士皘,太宗之后,商、濮王之裔也。
2024/08/12
2642
-
赵恺(1146年-1180年),宋孝宗赵昚的次子,庄文太子赵愭的同母弟。宋朝宗室。赵恺历任右内率府副率,右监门卫大将军,贵州团练使。孝宗即位,赵恺拜为雄武节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庆王。庄文太子死后,赵恺为次子,理当立为太子,但孝宗犹犹未决,越次立三子赵惇为太子。加封赵恺为智能雄武、保宁军节使,进封魏王,判宁国府。赵恺到任所后,上奏一府官职权不明,请分清职务,以便治。又请增加士人入贡的名额,都得到朝廷许可。熙专心政,兴修农田水利,拿出自己的属邑田出租充作学府使用度。淳熙元年(1174年),赵恺改判明州。淳熙七
2024/08/12
1679
-
赵旉(1127年7月23日-1129年7月28日),汉族,南京应天府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南宋皇帝(一般不被承认,史称“元懿太子”),宋高宗赵构之子。建炎元年(1127年7月23日),生于南京应天府宋城县(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同年九月,拜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建炎三年(1129年),苗刘兵变,宋高宗退位,苗傅、刘正彦立魏国公赵旉为傀儡皇帝,改元“明受”。26天后,宋高宗复位,立魏国公赵旉为皇太子。同年七月,赵旉薨逝,谥号元懿太子。
2024/07/30
4061
-
赵栻(公元1111年 - 1128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十七子。母亲是杨贤妃。其生于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六月。九月赐名为赵栻,并授封静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官职,封为广国公。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四月,改封瀛海、安化军节度使,检校太傅,进封为和王。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时赵栻十七岁。靖康之变后,与父亲宋徽宗、皇兄宋钦宗赵桓等人一起被俘北上,四起北行,押往金国。赵栻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九月,被其异母兄弟沂王赵㮙(宋徽宗第十五子)谋害。时年十八岁。
2024/08/12
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