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遥古城 编辑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康宁路,地处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城池,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乌龟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称。
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 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千米;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设计布局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展示了五个世纪以来中国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演变,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在建筑、宗教、商业、民俗、民间艺术上具有丰富且独特的价值。
1986年12月8日,平遥古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5年7月20日,平遥古城获批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中文名:平遥古城
外文名:The Ancient City of Ping Yao
地理位置: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所处时代:明清时期
占地面积:2.25 km²
保护级别:世界文化遗产
开放时间:08:00—18:00
批准时间:1997年12月
级别批次: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景点级别: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仅游览免费;内部景点联票125元/人
平遥古城古建筑群
虞舜时期,平遥古城境域属并州。大禹治水后,属冀州。
西周时期,境域内封有“蓐”诸侯国,为并州属地。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尹吉甫北伐猃狁,驻兵于境域东北,因隘不能容,展筑西北二面,始建古平遥城池。
平遥古城古建筑
秦汉时期,置平陶县,属太原郡。
三国曹魏时期,属西河郡。
西晋时期,属太原国。
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因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名讳,将平陶县改为平遥县。作为县治所在地的平陶城随之改为平遥城。后因西羌内侵,将平遥县从文水县西南徙置汾河以东京陵县境,废京陵县入平遥县,平遥城亦迁至此址。
平遥古城古建筑群
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汾州。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遣将李继勋率军进攻北汉,焚毁平遥县城,后重建。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左副元帅率军6万进攻平遥县城,北宋援军5000余人、居民100余户长期抵抗后,城被攻陷。
平遥古城古建筑
明景泰初年,重修平遥古城。
明正德四年(1509年),知县田登修下东门瓮城,又筑附郭关城(即东关)一面;
平遥古城古建筑
明隆庆三年(1569年),知县岳维华增敌台楼九十四座,俱用砖砌,于六门外各修吊桥,各立砖门,皆立卧石,上刊二字,东门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顺。西门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敌,南门曰焚口,北门曰洗戎。设佥夫防守各垛口,设团总官四员督之,其衣装、盔甲、火器、火药、铅子、弓弩之类,无不备具,教场内立碑纪焉。
明代古城布局图
清初,平遥古城仍属汾州府。
平遥古城古建筑
平遥古城古建筑
清道光三年(1823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古城西大街成立,此后,票号增至20多家,平遥古城成为全国金融中心。在城内大兴土木,一座座豪宅大院在古城内落成,市楼、城墙、庙宇等公共建筑设施得到捐资修葺。 道光三十年(1850年),邑侯刘公(刘叙)莅任,“太平天国”义军崛起,为应对农民起义,即邀董事诸绅捐赀重修,一举补筑东西北门并将南门增高数尺,四隅角楼也加大了高度与体量,并予重修,敌楼也照旧数重建,同时扩宽了护城濠道。
清咸丰六年(1856年)冬,平遥古城重修工程竣工,工料之费十二万缗有奇。
清同治六年(1867年),六城上增建炮台各一座,每置大炮三尊;同治十二年(1873年),西城士民捐赀,先将西城濠疏濬之。
清光绪六年(1880年),再次疏通城壕;北城士民复捐赀疏瀹北面城濠。
民国元年(1912年),平遥县衙改为县公署。古城内出现新式学校和现代工业。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平遥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前,平遥城墙随时修补。11月9日,日寇侵占平遥古城,半月后撤离。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13日,日寇第二十师团包围平遥城,炮轰开太和门南一段城墙,东南角城墙被炸毁,占领全城,杀害城内外军民近千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寇投降,军阀阎锡山派军盘踞古城。
1948年7月13日,平遥城和平解放。中共平遥县委、县民主政府迁驻城内办公。
1977年8月5日,平遥古城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古城被淹,大批房屋倒塌,古城墙垮塌34处,共计长950米。
1979年,平遥县委、县革委准备拆除城墙进行旧城改造,中国古建保护专家柴泽俊面见山西省主要领导要求留下平遥古城,省、地、县采纳其意见。同年,国家文物局开始投资修葺平遥城墙。
1990年,平遥城市布局划分为古城保护区、新城发展区。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专家分别于1990年、1992年考察平遥古城,称平遥古城是“世界珍宝”等。
1994年,经国内专家考察后提议,国家文物局批准平遥古城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项目。
1995年,在平遥古城南开辟新城区,将古城内一些机关、医院、企业及居民迁出。
1996年8月,平遥古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本。
199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专家田中淡考察鉴定平遥古城。
1998年,复建平遥古城下西门、东北和西北两座角楼。
平遥古城古建筑
2002年,修复平遥古城迎薰门城楼和南门瓮城。
2011年,平遥古城城墙基本保存修缮完整。
2021年10月,山西多地遭遇强降水天气侵袭,平遥古城城墙发生局部坍塌,出现15处内墙女墙大面积坍塌、46处内墙夯土大面积滑落;同年10月25日,古城城墙抢险修缮工作正式开始。
2022年11月4日,平遥古城因持续降雨受损的61处城墙修缮完工。
位置境域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平遥县境腹地西北部平原区,惠济河、柳根河(原中都河)冲积扇尾部,距东南太岳群山20千米,西北紧邻汾河谷地;介于东经112°9′56″~112°11′10″,北纬37°11′44″~37°12′43″之间,海拔754.80~762米;古城地域平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均坡度5‰。
平遥古城
气候特点
平遥古城古建筑
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千米;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古城内的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
平遥古城布局平面图
综述
平遥古城建筑都有“房子半边盖”的特色,流传最广的说法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民居建设
平遥古城古建筑
城建理念
古城设计图
平遥古城向来以南大街为主轴线,以街心的市楼为至高点,城隍、衙署择高处而立,一东一西,对称分布,表达了封建统治者“人神共治”的愿望。大型的宗教建筑设置在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全城分布的大街小街巷道,经纬交织,主次分明。市井商铺林立,店面相连。古民居鳞次栉比,院落重重,宅院(包括商铺)建筑中轴强烈,对称严谨,从房舍的配置上体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
文物遗存
平遥古城文物遗存集中丰富,城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不可移动文物1075处;城内遗存有大小街巷199条,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共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 ;城内外有碑刻1000余通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样、色彩续纷的各种琉璃实物若干。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明代城墙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文庙大成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高清大图
平遥城墙
平遥古城古建筑
平遥城楼修筑于城墙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均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稳健。
平遥城墙
1988年1月13日,平遥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县衙
平遥县衙
平遥文庙
棂星门
平遥文庙
平遥文庙的总体布局展现了元明以来中国文庙建筑的基本规制,展示着平遥古城古老的建筑文化和卓越的儒学文化。
2001年6月25日,平遥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市楼
平遥古城古建筑
平遥古城古建筑
平遥市楼为市井装点性建筑物,位处平遥城中心,是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风格别具特色,是研究平遥城市发展史、建筑史的重要实物。
2013年3月5日,平遥市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履泰旧居
雷履泰旧居
雷履泰为平遥细窑村(今龙跃村)人,出身经商世家,精明强干,善于经营,清道光三年(1823年),力劝平遥著名的“西裕成”颜料庄财东李大全, 将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分离,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以异地银两汇兑为主营、兼营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昇昌票号。旧居整组院落主从分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研究票号创始人雷履泰和平遥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文化遗产。
2013年3月5日,雷履泰旧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升昌旧址
日升昌记
古建
2006年5月25日,日升昌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川通旧址
百川通
2003年1月15日,百川通旧址被晋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晋中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蔚泰厚旧址
蔚泰厚旧址
清虚观
纯阳宫
清虚观是一座汇集元、明、清三代建筑遗构又具又地方建筑特色的道观建筑群体,连同各类附属文物,是研究中国建筑史和道教发展史的较为珍贵的实物遗存。
2006年5月25日,清虚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
城隍庙
城隍庙庙貌宏敞,布局奇特,是古代官署建筑与寺庙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建筑群体,是研究平遥古城建置布局、道教发展以及民俗风情的珍贵的实物遗存。
2006年5月25日,平遥城隍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济桥
惠济桥
惠济桥南北走向,桥全长80米,宽7.4米,各拱券净跨4.2~4.9米不等,桥墩高5~7米,桥面略呈弧形,条石铺墁。中间五孔桥洞的拱券顶两旁分别雕龙首、龙尾,各伸出桥壁1米余。桥身两侧设石雕栏板、望柱,两侧栏板各50块,雕刻珍禽异兽、吉祥花卉以及福、禄、寿字纹样,望柱头雕狮子、花蕾、八宝形象。桥基上、下游方向,皆筑有缓冲作用的三角形石基,石基的条石间以银锭形铁铆连接。券石用铁制扒钉稳合,桥壁砌工精细,石缝灌浆满实。平遥惠济桥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跨度长,设计合理,结构精良,砌法稳固,是北方清代石拱桥中的重要实物,至今沿用,对研究桥梁建筑具有一定的科学、借鉴价值。
2013年3月5日,惠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国寺
镇国寺
镇国寺坐北朝南,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万佛殿居中,前院有天王殿、钟鼓楼、碑廊等,后院建三佛楼,两侧为观音殿、地藏殿。万佛殿平面近方形,广深各三间,殿前无月台,台基较矮。前后檐当心间辟门,前檐次间设窗,余皆筑以厚壁。檐柱绕周12根均砌入墙内,柱头卷刹和缓,生起微小,柱间栏额相连不出头,不设普拍枋。柱头斗双抄双下昂,重偷心造,昂为批竹式,耍头下昂形。补间斗五铺作,双抄偷心造。大斗之下立直斗与栏额相结,形制酷似佛光寺东大殿铺作次序。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结构为六架椽屋通檐用二柱,无金柱。殿中央佛坛宽大,高0.55米,方形束腰叠涩式,佛、弟子、菩萨、金刚等泥塑像11尊,面形丰润,姿态自然,为五代时期原作。殿内四壁及眼壁绘万佛图,810尊小型佛像,皆清代作品。
镇国寺佛像
1988年1月13日,镇国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2月3日,双林寺与平遥古城、镇国寺一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表决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双林寺
平遥古城古建筑
双林寺院坐北朝南,建在3米多高的土台基上,四周围以夯土高墙,形成寺堡,建筑面积3711平方米。寺内布局完整,有两条轴线,经堂、禅院在东,寺宇殿堂居西,由三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堡门、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和佛母殿。前院两侧为罗汉殿、地藏殿、武圣殿、土地殿,释迦殿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中院宽阔,千佛殿和菩萨殿左右对称。寺内大小10座殿宇内,满布塑像,大者丈余,小者尺许,共计2052尊,完好者1500余尊,以明代所塑之像居多,少数为清代塑像,彩塑现存完好者1500余尊,为中国彩塑的精华,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双林寺塑像
1988年1月13日,双林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2月3日,双林寺与平遥古城、镇国寺一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表决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吉祥博物馆
天吉祥博物馆
古民居博览苑
古民居博览苑
中国商会博物馆
古民居博览苑
珍奇报纸陈列馆
珍奇报纸陈列馆
百川通晋商博物馆
百川通晋商博物馆
平遥汇武林陈列馆
平遥汇武林陈列馆
协同庆钱庄博物馆
协同庆钱庄博物馆
同兴公镖局博物馆
同兴公镖局博物馆
龟城来历
平遥古城地图
街巷得名
平遥古城风景
相关诗文
明代 韩邦奇《平遥夜坐》
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近现代 朱帆《游平遥》
县小城墙固,千年今尚存。新风观闹市,旧迹见衙门。
古十二景
综述
清光绪八年(1882年)《平遥县志》载:“旧有八景为一邑之胜,骚人逸士所寄游览者。”旧八景即:贺兰仙桥、市楼金井、凤鸟栖台、于仙药迹、源池泉涌、婴溪晚照、超峰晓月、麓台叠翠。光绪年间人们又将清虚仙迹、书院弦歌、河桥野望、仙观古柏四景增入邑胜,故合称“平遥古十二景”。这些景点有些尚在,有些已毁灭无存。现将“古十二景”简介如下。
贺兰仙桥
贺兰仙桥
仙观古柏
仙观古柏
河桥野望
河桥野望
书院弦歌
书院指西河书院,原址在今古城内照壁南街路西。清光绪年间《平遥县志》载:“西河书院诵读之声不绝,午夜灯火犹如燃藜,为人文之胜。”然时过境迁,现仅存旧址。
清虚仙迹
仙迹位于县城内东大街清虚观内玉皇阁上。传说清康熙年间仙人吕洞宾来游,题:“一心二人仁”五字于柱上,字画绝奇。古人题咏有:贺兰一去几时回,种药于公圃尚开。此地真人原有迹,山城莫怪大仙来。
麓台叠翠
自然景观,位于县城东约35千米处,海拔1770米。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有述:“奇峰叠出,翠秀可爱。
民间技艺
平遥古城风景
票号文化
票号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清代康、雍、乾、嘉年间,本邑当铺、账局、钱庄、银楼等组织已初具规模。清嘉庆年间重修市楼碑记载,平遥商号700余家,其中金融字号有25家。平遥县商业金融并重的行业优势,为票号在平遥首创成为最现实的可能。
在票号产生以前,商人外出采购和贸易全要靠现银支付,在外地赚了钱捎寄老家也得靠专门的镖局把现银运送回去,不仅开支很大,费时误事,而且经常发生差错。这就迫使外出经商的平遥商人不得不寻求新的办法。于是票号的雏形“现金拨兑”应势而生,这种异地拨兑,开始只限于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并不收费。后来,要求拨兑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平遥“西裕成”颜料庄总经理雷履泰开始兼营汇兑业务,在双方同意的原则下,出一定手续费就可办理异地现金拨兑。由于这种汇兑在此处交款,彼处用钱,手续简单,使用方便,所以除平遥商人和其他地方商人汇款以外,还有政府及官员来托办汇兑事宜。随着资本的增加,通汇地点越来越大,利润也越来越多。接着又吸收现款,发放贷款,“日昇昌”的生意一派兴旺。看到这种景象,平遥商人纷纷学习“日昇昌”的经验,投资票号,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平遥票号帮。
传说轶事
据说清末时,一位沿街乞讨的老寡妇,手持12000两的日升昌张家口分号汇票,到总号提取银两。伙计一看汇票是三十多年前的同治七年(1868年)签发的,又出自乞妇之手,一时不能决定如何处理。大掌柜问清汇票来历后,又翻查数十年的账簿,确认汇票并非伪造,于是如数兑付了现银。原来,老太太的丈夫早年到张家口做皮货生意,同治七年在日升昌分号汇款白银12000两回家,不料路上得病身亡。妻子失去经济支柱,沦为乞丐。三十年后,老妇人才从丈夫留下的唯一一件夹袄的衣角中摸到一张日升昌汇票。此事之后,日升昌声誉大振,汇兑、存放款业务一天比一天兴旺。
出版书籍
《平遥古城》是2021年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教授曹昌智。书稿全面、深入、立体地展现了平遥古城的形式与内涵。从古城原型、军事防御、县治民居、起居标本、明清市井、首创票号、庙宇寺观、民俗文化等八大方面,解读平遥古城的文化意蕴。
综述
平遥古城是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及中国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发展,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进步和美学成就。
平遥古城作为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金融地位
平遥古城商业金融曾经繁荣一时,是近代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早在明代,平遥就已经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素有“小北京”之称。平遥古城是晋商发祥地,平遥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古城票号占清代全国票号总数的将近一半,分号遍布全国各大商埠和日本、新加坡等地。古城西大街遗风犹存,被誉为清代“华尔街”,号称“汇通天下”的日昇昌票号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吸引着众多金融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与考察,在19至20世纪初期成为整个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文物价值
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平遥古城包含了全部21个人文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景类的18个景型。古城近郊保存了五代、宋、金、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珍品,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其中有规模宏大的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有被列入中国第三位的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有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现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双林寺;有中国宋金时期文庙的罕见实物——文庙大成殿;有中国金融上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的“日升昌”票号;有具备中国古建筑中罕见的“悬梁吊柱”奇特结构的清虚观;有遍布古城内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样、色彩续纷的各种琉璃实物。
文化价值
平遥古城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是汉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平遥古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印记,建筑文化、寺庙文化、宗教文化、吏治文化、儒学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构成古城的文化特色。平遥牛肉、推光漆器、长山药、剪纸、布鞋等土特产品享有盛誉,百余种地方风味小吃、民间传统风土人情等赋予了古城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1965年,文庙大成殿、城墙、双林寺、镇国寺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平遥城墙、双林寺、镇国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大会上,表决通过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以古城墙为界向外延伸30米绝对保护范围之内的整个老城区、距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双林寺以及距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镇国寺3个部分。3个部分同为一体,统称为平遥古城。
1998年,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并实施,对保护范围、传承利用、管理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
2014年8月,由平遥县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和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资助,同济大学编制了《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管理导则》(以下简称《管理导则》),并向社会发布。《管理导则》对平遥古城内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民居的修缮、保养等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它与平遥县人民政府颁布的《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工程资金补助实施办法》相配套,实现遗产保护和居民生活改善的双重目标。
2015年8月,《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公布,采取通俗易懂的图解方式,帮助相关部门以及房屋所有者更好地了解平遥民居的独特历史,领会民居建筑的重要元素,并将古城内传统民居分成不同级别,提出了相应的修缮技术、材料使用等规范性要求,以及需要履行的手续。
2019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指导支持下,平遥开展平遥古城墙、日昇昌等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工程,配套建设了一批集休闲、生态、停车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并开展了立面和店外经营整治,对与古城风貌不协调的遮阳伞、牌匾、招幌、灯饰等进行拆除等。同时,依托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宝剑制作技艺这3项非遗传统技艺,建设了非遗专题博物馆,配套建立了一批集展示、研学于一体的非遗传习所和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基地。
2020年3月,平遥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实施,项目秉承确保古城遗产安全、确保古城历史风貌、确保居民正常生活的原则,先后对古城四大街、121条小街巷、6600多户居民、19处国保单位、100多处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摸底,对沿街30公里地下管线深入调查,改善排水、供暖、供电等条件。
2022年1月,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平台进入试运营。在迫切需要进行监测预警的5个点位安装前端监测设备,可对点位上的裂缝和倾斜状况进行数据采集、信息记录,通过系统的分析、传输、响应,实现对文物的保护管理。
1986年12月8日,平遥古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11月19日,平遥古城被中国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十大古城”荣誉称号。同年12月14日,平遥古城被授予“国家旅游名片”称号。
2015年7月20日,平遥古城获批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7年12月6日,平遥古城被教育部评定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门票价格
仅游览免费;内部景点联票125元/人。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0月):08:30—18:30
淡季(11月—3月):08:30—18:00
交通线路
飞机:如果想乘坐飞机前往平遥,一般先飞至太原市武宿国际机场,从太原市再转乘长途客车或火车前往平遥,不管是乘坐长途客车或者是火车,都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能到达。从机场出来的机场集团公司站乘坐201路可以到达太原建南汽车站、太原汽车站以及太原火车站,从此三处出发均可直达平遥。
火车:平遥火车站位于古城的西侧,离古城西北城角仅300米。到达平遥的火车都是过路车,除山西省内城市外,从这里乘坐火车出发还能够直接到达北京、重庆、广州、成都、西安、呼和浩特、兰州、唐山等地。2014年7月平遥古城站(动车站)正式通车。
客车:平遥古城公路比较发达,不过由于平遥汽车站主要运营省内线路,所以从太原中转客车去平遥最为合适。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