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宴 编辑

词牌名

离亭宴,词牌名,又名“离亭燕”,调名取自“随处是离亭别宴”句。此词调以《离亭宴·捧黄封诏卷》为正体,双调七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另有变体双调七十二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代表作品有《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等。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离亭燕

词牌名:离亭宴

正体字数:七十七字

流行年代:宋代

始兴年代:宋代

代表作品:《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词牌沿革

编辑

离亭宴,一作“离亭燕”。此词牌始于宋人张先,因其词有“随处是离亭别宴”句,取以为调名。《张子野词》注:“般涉调。”此调虽始自张先,而宋人皆照张异“一带江山如画”填作,张先《离亭宴》词七十七字,宋人多随张界词作七十二字体。

格律说明

编辑

正体:双调七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以张先《离亭宴·捧黄封诏卷》 坊本此词后段第五、六句“更上玉楼西,归雁与征帆俱远”,与前段句读参差,今照《蕉雪堂词谱》校定。 此词前后段第二句俱七字,第五句俱六字,无别首宋词可校,故可平可仄悉注张升词下。为代表。

变体:双调七十二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以张升《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为代表。此校张先词,前段起句添一字,前后段第二句、第四、五句各减一字异。晁补之“忆向兴”词,黄庭坚“十载尊前”词正与此同。惟晁词别首前后段第二句“章台坠鞭年少”、“香炉紫霄簪小”,两结句“悲歌楚狂同调”、“林子规啼晓”,俱作“平平仄平平仄”,与此小异。 又按晁词前段起句“忆向吴兴假守”,“假”字仄声。又“丹府黄香堪笑”,“丹”字平声。第三句“仪凤桥边兰舟过”,“仪”字、“桥”字、“舟”字俱平声。第四句“映水雕甍华牗”,“雕”字平声。后段起句“携手松亭难又”,“松”字平声。第三句“人去江山长依旧”,“江”字、“依”字俱平声。又黄词后段第二句“试看庾楼人小”,“试”字仄声。第三句“短艇绝江空怅望”,“短”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格律对照

编辑

正体

格律对照词:《离亭宴·捧黄封诏卷》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捧黄封诏卷。随处是、离亭别宴。红翠成轮歌未遍。早已恨、野桥风便。此去济南非久,惟有凤池鸾殿。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三月花飞几片。又减却、芳菲过半。千里恩深云海浅。民爱比、春流不断。更上玉楼西,归雁与征帆共远。

变体

格律对照词:《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仄中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平仄中平平仄。中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中中平平仄。

天际客帆高挂。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作品

编辑

北宋·张先《离亭宴·捧黄封诏卷》

北宋·晁补之《离亭宴·次韵吊豫章黄鲁直》

北宋·张升《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明末清初·屈大均《离亭燕·渐到鹧鸪多处》

下一篇 系裙腰

上一篇 偷声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