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道宫 编辑
明道宫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始建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传道讲学的纪念性建筑群。
明道宫景区是依照清光绪县志记载,于2004年恢复重建的,由“伊人宛在坊”,“升仙桥”、“犹龙堤”、“迎禧殿”、“玄元殿”、“享殿”、“升仙台”、等建筑组成,规模宏大,构筑严谨。
中文名:明道宫
地理位置: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城东北隅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年 08:00-17:30
景点级别:国家级AAAA景区
著名景点:老君台、太清宫
明道宫坐落在升仙台前,原名紫极宫,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到了唐时,以升仙台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可惜毁于战火之中,现在的宫殿大都为现代所建,各殿匾额是以以前的蓝本复制的。
明道宫
明道宫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为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老君台后街路南。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老子升仙台
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面阔三间,进深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西偏殿各一间。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
老君台
据大清光绪版《鹿邑县志.古迹.明道宫》记载“明道宫在东门内升仙台前,唐名紫极宫,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由此可知,该台始建于唐代,至迟也应在天宝年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皆有增修增建。 老君台为圆柱形且有棱角,高8米,台底面积706平方米。周围用大砖堆砌,内实以土,上立垛口女墙,类似古城墙。台上有大殿、东西偏殿和山门一座。殿前壁上嵌有“犹龙遗迹”、“道德真源”、“孔子问礼处”等明代碑刻三方(通),清代赞助碑二通。殿内原有老子紫铜坐像一尊,殿左前方有铁柱一根,传为老子“赶山鞭”。大殿后原有老君炼丹房。台上还有古柏十三株,山门下有石阶三十三级,应老子飞升三十三层青天之说。 老君台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则天、宋真宗赵恒,以及文学大家苏东坡、欧阳修等都曾来拜庙祭祀。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1978年,鹿邑县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在此建博物馆。1986年,老君台被定位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随太清宫遗址一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随老子故里旅游区一起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
明道宫
老君台下,有和平碑。该碑立于1997年9月19日,是1938年侵华日军炮兵梅川太郎等人所立,当年日军向老君台打13发炮弹均没有爆炸。为向鹿邑人民表示忏悔,祝愿全人类和平,特立此碑。
明道宫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即公元1014年,宋真宗皇帝赵恒亲来鹿邑朝拜老子,就住在明道宫的迎禧殿中。当天晚上,他出来散步,看到这么一个大宫殿的正门没有名字,就提笔挥毫写下了“明道宫”三字。宋真宗的书法端庄谨严,一派雍容的皇家气象,和鹿邑太清宫宋真宗所立“先天太后之赞”三御碑书法互相印证,相得益彰。
在鹿邑的历史上,曾有多位皇帝来朝拜祭祀过,但据史料记载,只有宋真宗皇帝曾在鹿邑居住过,而且这是宋真宗皇帝的亲笔御书,价值非常高,意义非常大。
宋真宗为什么给这座宫殿起名明道宫呢?明,即是显示、彰显。明道宫即是彰显道理、真理的地方。老子的重要的哲学思想是道,是自然的客观规律,宋真宗为这座宫殿起明道宫之名表明了宋真宗皇帝深得老子思想之真谛。
养生之道
精英男士,人到中年、事业正旺,迫于社会竞争的压力,拼命赚钱,整日奔波忙碌;致使饮食不节,不吃早餐,多于夜宵,半夜睡不着,早晨懒起床,颠倒人体内脏循环功能,阴阳失衡。日积月累的熬夜耗尽了身体的“精”、“气”、“神”。使体内经脉堵塞,五脏亏竭,气滞血瘀,寒湿热风毒聚积,当身体实在承受不了时才去医院检查,结果往往是晴天霹雳的告诉您———“三高症”、“痛风症”、“前列腺症”,甚至肿瘤、癌症已在吞噬您!
皙泉养生项目之一———道家养生四体系,以排六腑之毒素,补五脏之亏竭,畅经脉气阻之血瘀,除百病之源,达养心,养性,养命之目的。
道家养生四体系
体系一:五行经络推拿道家气功点穴———使内脏年轻化
人体的每个脏器都有一条经脉并有其关键穴位,通过内脏循经推拿,气功点启脏器经脉中重要穴道,达到开脏活腑,促进内脏功能循环,血气通畅,消除身体僵硬疲劳感,特有的轻松使身心倍感舒畅,让整个内脏年轻化!
体系二:道家气功养生操———把呼吸变长气顺血畅身健壮,气足血旺体刚强,气弱血虚体多病,气衰血凝身则亡。生命的动力在于元气、宗气。肾精则是生命火种,呼吸长,肾精旺,元气足,寿命长。呼吸短,肾精弱,寿命短。气功养生操就是强肾精、壮元气,用鼻子吸气把新鲜氧气吸进肾,用嘴巴呼气把浊气从肺部排出,每天五分钟的气功操以利吐故纳新达到气足———血旺———年轻———长寿。
体系三:食养,食疗法———可先清后补古代名医华佗曰:毒气生发,气血受阻,流之不去,排之不泻,腐蚀内脏,毒化器官,疾病生也,一命呜呼!
饮天然花草防癌茶:清肠———清肺———净血———畅气。
食百草酵素:排尿酸,除肝脂、清脏腑之毒素,灭健康天敌自由基。
吃补肾长寿丹:调心肺,调肠胃,调内分泌,补肾亏,活化细胞,旺“精”气“神”。
体系四:四季养生法———调情志,善食补春季养生:宽怀戒怒,达畅情志,利肝、利胆,补脾胃。去湿去风,增甘减酸。
夏季养生:品茶吟诗,益友清谈、观景纳凉、淡心泊。利心、养阳、补肺腑。去火去风,增辛减苦。
秋季养生:宁静、安神、忌悲伤。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阳气之收敛,利肺,补肝脏。去燥去风,增酸减辛。
冬季养生:顺应自然闭藏之规律,敛阴护阳为根本,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含而不露,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利肾,补心脏,去寒去风,增苦减咸。
总之,道家养生是中华民族养生学的一种自然健康疗法,它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循环,以达到天地人的平衡和谐,故天藏我藏,天露我露,天醒我醒,顺天时者方健康长寿!
相传始由南唐董侍卫的女儿董月英掐制,后经群众不断改进,使这一工艺制品在民间流传下来。据《清明上河图》知北宋时草帽已很普遍。清光绪《鹿邑县志圹物产》里也有详细记载。草帽辫又叫“麦秸辫”,是农民掐制的手工编制晶;草帽由草帽辫缉制而成,产品有黄白两种。群众总结草帽的优点与功能是:草质柔软,造型美观;人称“活草”,不折不断;坚固耐用,携带方便;遮阳挡雨,‘又当扇扇;坐在地上,可代坐垫。因此深受国内外客商和用户欢迎。清朝中叶以前,掐辫缉草帽只是农民自用或馈赠亲友。女孩出嫁后的第一个夏季,要从娘家给男方拿几顶草帽,叫做“回奉帽”。此风俗一宣保持至今。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草帽逐渐转入商品生产,出现了专业商户——辫子庄和草帽行。农民靠掐辫缉帽度过了不少灾荒年,仍是一顶主要副业。民间流传有歌谣称“麦秸是个宝,农民离不了;掐个辫子缉个帽,灌油吃盐有线了;灾年能籴粮,丰年添衣裳。”解放前山东、湖南、天津、上海和汉口等地的商人,常年在鹿邑开设的辫子庄有“通聚祥”、“恒太祥”等18家,年收购草辫量约值白银20多万两。开设草帽行的有“乾元正”“恒顺”等15家,年收购草帽量约值白银10万两。解放后,人民政府扶植设庄办厂,大力发展这一传统特产。80年代大部工序已实现机械化,所收购草帽辫1万多包,机制草帽500万顶,并能生产20多种新型工艺美术制品。辑制手工帽是一项精巧手艺,要求“一针扎三辫,里外不露线。”成品帽要用硫磺熏,帽农称为“镀金镶银”——黄帽似金,白帽如银,此即人们常说的“鹿邑黄”和鹿邑白\手工草帽的造型有鞍桥式、笠式、礼帽式、博士帽式、楼角式和儿童花草帽等。机制草帽式样更多,有适应全国各族人民风俗习惯和爱好的工农帽、绣花喷花青年帽、绣花喷花儿童帽等100多个花色品种。鹿邑草辫草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国外用户特别是西欧一些国家的公主、小姐将鹿邑草帽作为美丽、高尚的装饰品。草辫草帽是河南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每年出口草帽150万顶,远销欧、亚、非近20个国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