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明斯基 编辑

“人工智能之父”、框架理论的创立者

马文·明斯基马文·明斯基

马文·明斯基(1927年8月9日-2016年1月24日),男,“人工智能之父”和框架理论的创立者。1956年,和麦卡锡(J.McCarthy)一起发起“达特茅斯会议”并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概念的计算机科学家马文·明斯基(Marvin Lee Minsky)被授予了1969年度图灵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学者。其后,麦卡锡(1971年),西蒙(H.A.Simon)和纽厄尔(A.Newell.1975年),费根鲍姆(E.A.Feigenbaum)和劳伊·雷迪(Raj Reddy,1994年)等5名人工智能学者先后获奖,在至2021年9月获图奖的40名学者中占了近1/6,可见人工智能学科影响之深远。明斯基的代表作包括《情感机器》《心智社会》等著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马文·明斯基

外文名:Marvin Lee Minsky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27年8月9日

逝世日期:2016年1月24日

职业:科学家

主要成就:人工智能框架理论的创立者人工智能之父

出生地:纽约市

代表作品:1969年图灵奖获得者,创建麻省理工学院(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情感机器》《心智社会》。

性别:男

人物评价

编辑

明斯基在接受图灵奖时发表了题为“计算机科学的形式和内容”的演说,刊载于Journal of ACM,1970年4月,197—215页。也可见(前20年的图灵奖演说集)(ACM Turing Award Lectures The First20Years:1966—1985,ACM pr.),219—242页。明斯基在演说中讨论了在计算理论、程序设计语言和教育三个方面的所谓“形式和内容的混淆”问题(form-content confusion),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相当篇幅是批评当时的“新数学”(New Mathematics)的。他主张对儿童的数学教育,不但要强调形式,也要注重内容而不应忽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