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辰包子 编辑
时辰包子是陕西渭南一种传统名食,以渭南市临渭区所制最为驰名。时辰包子创始于清乾隆年间,但那时不叫时辰包子,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渭南城南村出了一位做包子的名手叫张坤,他家的包子特别味长,每天争尝名品的食客络绎不绝,排成长龙,一过上午时,就买不到包子了。因此人们就给这种包子加上“时辰”两字,尔后约定俗成。其特点为面细皮白“僧帽”状,油渗包底呈金黄,馥郁鲜爽,油而不腻,香味悠长。
中文名:时辰包子
分类:其他菜系,陕菜
主要食材:面粉、猪油
时辰包子
清朝时,离渭南城三十里的一个村庄里,住着一家人。这家人只有老母、儿子、媳妇三口。母亲年已七十,是她在老伴死后、茹苦含辛将儿子抚养成人。儿子柳春发很孝顺,媳妇李香兰也很贤惠。
时辰包子
第三天,天才麻麻亮,春发就起身赶路,准知走到包子铺前,最后一笼又刚刚卖完。
第四天,鸡叫头遍,春发就起身赶路,他一路连走带跑,直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这一次功夫不负孝心人,走到正赶上辰时,包子刚刚下笼。他连忙买了十个。得到包子后,他心里高兴,就买了一张红纸,借店家的笔墨写了一首打油诗贴在包子铺门口。这诗是:
城里包子确是香,
想买包子敬老娘。
午时已时都错过,
正当辰时才赶上。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家的包子称为“时辰包子”。
如今渭南东大街开了一家国营渭南时辰包子馆,保持了这一小吃的传统风味。你若有兴趣,可以去品尝品尝。
时辰包子
制作时辰包子,其和面方法四季要求不同。馅料用猪板油切丁,加调料,制成油丁馅,上放大葱片。包子要求包成“僧帽”形。
时辰包子
“白面细皮僧帽装,油渗外皮呈金黄。香飘招徕行人步,油而不腻味道长”。这是旧时对久负盛名的渭南时辰包子的一首赞美诗。
渭南时辰包子从取料到制作都有严格的规程,一丝不苟。做皮的面,要选上等小麦,用石磨细磨如箩。做馅的猪油,要用真正猪内腔里那两块板油,不用花油,而且要精心贮存1年后再用。油去膜,切成黄豆般小粒,和以粗面粉,锅内加陈菜子油,文火炒熟。
佐料用华县特产赤水大葱,去掉头、叶、杈,仅取其中,拌上陈菜油、炒面作馅。配以韩城特产大红袍花椒、小茴、大茴、丁香、桂皮、草果、砂仁、荜拨、豆蔻制作的九味调料。每做6个油包子,搭配4个素包子以调剂口味。素包子以豆腐、大葱作馅。
半夜起来蒸包,过路人能闻见香味。包子状如僧帽,小巧玲珑,周边洁白,包底金黄,肥而不腻,香味悠长,吃一顿包子走10里路,还口齿留香。所以又被叫做“十里香包子”。吃时必定佐以大葱蘸黄面酱,还须喝一杯浓茶。
渭南时辰包子讲究的是:“站”的直,“准”个时,“热”个吃渭南时辰包子,早在旧社会就扬名关中了。当时在骡马市中段路东,肋子巷(今改为西柳巷)西口右侧第三家铺店处,就有一家卖正宗“渭南时辰包子”店铺。渭南时辰包子以馅的不同,可分为:大肉、素、大油等馅包子。是一种独具特色,按时准点,现蒸现卖的大笼包子。
这家渭南时辰包子铺讲究的是:
1.渭南厨子掌厨,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滥竽充数的。
2.包子馅一定用新鲜大肉,不是什么肉架子(就是肉铺子的叫法)卖剩下的下脚料就可以拿来胡弄人的。
3.大油包子一定要用正宗的新鲜猪板油,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花油(肠衣油)下脚料可以拿来充数的。
时辰包子
5.除供应包子外,还供应用砂锅熬的红枣、花生、糯米粥,以便食客“填缝子”(吃舒服的意恩)。
6.包包子的发面基要求比较“硬”一点,以保证蒸好的包子不会“塌下”去,馅较干而面稍硬,真材实料的买卖,能不赢得口碑吗?这样的包子能“站”不直吗?
7.最有特色的大油包子,值得一提的是:把板油切成小丁,约一厘米见方,用炒过的葱油、花椒面、加炒干面粉拌起,要求葱油味要浓,花椒面量要足,再加些五香粉、盐就成了地道的大油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