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壳贻贝 编辑
厚壳贻贝是贻贝目壳菜蛤科贻贝属软体动物,又称海红、丝绸壳菜蛤、淡菜。贝壳呈楔形,壳大且质厚;壳顶细尖,位于壳的最前端;贝壳后缘圆;在壳面上由壳顶沿腹缘形成一条隆起,上部宽大,斜向背缘,下部较小,而弯向腹缘;生长线明显,但不规则。壳面棕褐色,顶部常被磨损而显露白色,边缘向内卷曲,成一个镶边;壳内面呈紫褐色或灰白色,具珍珠光泽;足丝粗硬、黄色,极发达。
厚壳贻贝分布在日本、朝鲜,在中国见于黄海、渤海及东海。 常栖息并附着在浅海珊瑚礁、岩石上, 生活在潮间带至水深20米处。以海水中的微小生物以及有机碎屑等为食。 水温21-28摄氏度时,受精卵经12小时左右发育成担轮幼虫,20小时左右发育成“D”形幼虫。
厚壳贻贝营养丰富,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此外,其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肉可入药,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具补益肝肾滋阴息风、养血调经、益精填髓、软坚散结、止血止泻的功效。
中文名:厚壳贻贝
别名:淡菜。海红
拉丁学名:Mytilus coruscus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纲:双壳纲
分布于黄、渤海和东海沿岸,浙江省自然资源较多。
贝壳呈楔形,较贻贝大且厚。壳顶细尖,位于壳的最前端。壳长是壳高的2倍。贝壳后缘圆,壳面由壳顶沿腹缘形成一条隆起,将壳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宽大斜向背缘,下部小而弯向腹缘,故两壳闭合时在腹面构成一菱形平面。生长线明显,但不规则。壳面棕褐色,顶部常被磨损而显露白色,边缘向内卷曲成一镶边。壳内面紫褐色或灰白色,具珍珠光泽。足丝粗硬、黄色。
相关图片
厚壳贻贝
厚壳贻贝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海水经济贝类,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广阔的养殖前景和市场开发潜力。
厚壳贻贝软体部分(鲜样)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4.20%、11.12%、3.10% 和1.70%。共检出17 种常见的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7.2% 和37.9%;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 Ile) 和苏氨酸(Thr),氨基酸指数(EAAI)为45.27,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模式。矿物质元素中钠(Na)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钾(K)和钙(Ca);微量元素中锌(Zn)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铁(Fe),铜(Cu)、Fe、Zn之间的比值合理。
厚壳贻贝亲贝经阴干刺激,排出精卵,获得成熟受精卵,直径约75μm,在水温13~20℃的条件下,受精卵分裂,经过桑椹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等阶段,最后变成附着稚贝,其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历时35 d。厚壳贻贝亲贝暂养温度要适当,一般在10℃左右。厚壳贻贝胚胎发育的时间与水温密切相关,其适宜温度为13~20℃,并由受精卵开始发育时相对较低的温度逐步升高。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是我国贻贝的主要养殖品种,其苗种主要依靠天然苗种和半人工采苗获得。2006年浙江海洋学院于嵊泗县石柱育苗厂,首次突破了厚壳贻贝规模化全人工繁殖和稚贝海区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厚壳贻贝亲贝通过室内强化培养,经人工催产可获得成熟受精卵,受精率可达95%。在水温16℃时,受精卵在受精后25min出现第一极体,受精后39h50min发育至直线绞合幼虫期,胚胎孵化率达92%,在水温15.8~21℃的条件下,经39d室内人工培育,获平均壳长0.694mm的附着稚贝1304.7×104ind;附着稚贝经102d海区中间培育,获平均壳长13.95mm的稚贝404.46×104ind,海区保苗成活率达31%。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