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针 编辑

菊科鬼针草属植物

婆婆针婆婆针

婆婆针(学名:Bidens bipinnata L.)是菊科、鬼针草属植物。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20厘米。叶对生,具柄,柄长2-6厘米。总苞杯形,基部有柔毛,外层苞片5-7枚,条形,开花时长2.5毫米,果时长达5毫米。舌状花通常1-3朵。瘦果条形,略扁,具3-4棱,长12-18毫米,宽约1毫米,具瘤状突起及小刚毛,顶端芒刺3-4枚,很少2枚的,长3-4毫米,具倒刺毛。 花、果期:6-11月。

广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及非洲东部。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生长于海拔50-300米的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 全草含生物碱、鞋质、皂试、黄酮,茎叶含挥发油,果实含油脂27%。瘦果可榨油。 婆婆针有较好的营养价值, 还具有生态价值。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婆婆针

拉丁学名:Bidens bipinnata L.

别名:鬼针草、刺针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菊目

科:菊科

属:鬼针草属

种:婆婆针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植物学史

编辑

历史:婆婆针始载于《本草拾遗》,名鬼针草,谓:“生池畔,方茎,叶有,子作钗脚,着人衣如针。北人呼为鬼针。”所述形态与菊科鬼针草属植物相似。《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四隰草类收载的鬼针草及其附图,近似同属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 L.)。

形态特征

编辑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20厘米,下部略具四棱,无毛或上部被稀疏柔毛,基部直径2-7厘米。叶对生,具柄,柄长2-6厘米,背面微凸或扁平,腹面沟槽,槽内及边缘具疏柔毛,叶片长5-14厘米,二回羽状分裂,第一次分裂深达中肋,裂片再次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状或菱状披针形,具1-2对缺刻或深裂,顶生裂片狭,先端渐尖,边缘有稀疏不规整的粗齿,两面均被疏柔毛。头状花序直径6-10毫米;花序梗长1-5厘米(果时长2-10厘米)。

婆婆针枝叶

总苞杯形,基部有柔毛,外层苞片5-7枚,条形,开花时长2.5毫米,果时长达5毫米,草质,先端钝,被稍密的短柔毛,内层苞片膜质,椭圆形,长3.5-4毫米,花后伸长为狭披针形,及果时长6-8毫米,背面褐色,被短柔毛,具黄色边缘;托片狭披针形,长约5毫米,果时长可达12毫米。舌状花通常1-3朵,不育,舌片黄色,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宽2.5-3.2毫米,先端全缘或具2-3齿,盘花筒状,黄色,长约4.5毫米,冠檐5齿裂。瘦果条形,略扁,具3-4棱,长12-18毫米,宽约1毫米,具瘤状突起及小刚毛,顶端芒刺3-4枚,很少2枚的,长3-4毫米,具倒刺毛。 花、果期:6-11月。

婆婆针

近种区别

编辑

婆婆针

鬼针草

枝叶

叶片长5-14厘米,二回羽状分裂,第一次分裂深达中肋,裂片再次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状或菱状披针形。

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具5(-7)小叶的羽状复叶。

花果

总苞杯形,基部有柔毛,外层苞片5-7枚,条形,开花时长2.5毫米,果时长达5毫米。

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条状匙形,上部稍宽,开花时长3-4毫米,果时长至5毫米。

图片

婆婆针婆婆针

鬼针草鬼针草

产地生境

编辑

广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及非洲东部。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生长于海拔50-300米的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 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湿润肥沃,又耐干旱瘠薄,适生于耕地、山坡、荒地、路边、地边田埂。

育植技术

编辑

制种技术:在中国北方4月直播,地膜覆盖或露地栽培。基地选择在温度条件好的平原地区,按40厘米×60厘米株行距点播,密度5000株/亩。开花前搭支架或拉线支撑防植株倒伏,施肥以基肥为主,现蕾前期施复合肥10千克/亩,尿素5千克/亩。8月种子陆续成熟,容易落地,在早晨湿润或傍晚时分批收获,晒干后用木棒脱粒,制种产量15-25千克/亩。

播种方法:用种子直播繁殖,翻地30厘米深,作畦宽120厘米,沟30厘米。结合翻地每亩可施人粪尿1000千克。土壤干燥后,耙碎畦面表土,按行距25厘米开横沟,沟深3厘米,种籽均匀撒入沟内,用种量每亩500千克。播后上面施盖焦泥灰至覆没种子为度,耙平横沟,再盖薄层稻草。7-10天后出苗,出苗后揭去稻草,一周后间苗一次,以后视密度进行间苗,以保持株距2-2.5厘米为宜,5-6月生长旺盛时施25%浓度人粪尿2次,每亩750千克,并适时松土、除草。

收获加工:8-9月除保留种用植株外,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入药。

主要价值

编辑

药用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婆婆针-药材性状

药理作用:婆婆针中鬼针聚炔苷成分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壳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至炎的大鼠的白细胞游走,婆婆针中提取的黄铜混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聚炔苷混晶和鬼针聚炔苷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人组织淋巴瘤细胞。婆婆针的乙醇提取物灌胃能降低小鼠的血糖浓度。此外,婆婆针还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高胰岛素血症、小儿细菌性痢疾及慢性前列腺炎。

经济

全草含生物碱、鞋质、皂试、黄酮,茎叶含挥发油,果实含油脂27%。瘦果可榨油。

营养

婆婆针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质元素和多种营养成分,含有至少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的7种氨基酸为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含量、Ca含量、总糖含量、维生素B1含量较高。

生态

婆婆针可以降低葡萄幼苗的镉含量,可应用于葡萄园镉污染土壤的修复; 在有机酸的作用下,其根系会产生分泌物促进对重金属Pb的富集,可应用于铅锌矿区尾矿和土壤中的重金属铅的修复; 此外,婆婆针还可以应用于水库海拔稍高地带的植被恢复。

下一篇 大狼耙草

上一篇 南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