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孙豹 编辑
叔孙豹(?—前537年):姬姓,叔孙氏,名豹,春秋时鲁国大夫。
早年流亡齐国。公元前575年,叔孙侨如被放逐。鲁国执政官季孙氏召叔孙豹回国,成为叔孙氏的继承人,进入了历史舞台,成为杰出的贵族外交家,提出了“三不朽”的著名学说。
公元前537年,叔孙豹病危,庶子竖牛为乱,拥立庶子叔孙婼为嗣。叔孙豹死后,谥号为“穆”,史称叔孙穆子或者穆叔。
全名:叔孙豹
姓:姬
氏:叔孙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鲁国人
逝世日期:前537年
本名:叔孙豹
叔孙豹虽没有留下系统的社会思想,但他的“三不朽”之说却代表了这一时期社会思想的时代精神,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叔孙豹三不朽之说,同时也表现出中国人的一种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即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社会、对他人做出有益的事业,这样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可以死而朽,但他所建立的德、功、言则可以永垂不朽。支撑叔孙豹的三不朽之说的观念是认为一个人不应一味地为其自身而活着,而应为社会大群体着想,对他人、对社会群体有善意、有责任感,其道德、功业、言论才具有社会价值,才能由不为后人所忘却而得以“不朽”。“三不朽”是中国人传统的人生信仰,被中国历史上的精英和众多有学识的人所信奉。
叔孙豹的人生三不朽之说,完全摆脱了“天”或“天命”对人生价值的影响,同时也表明,至晚到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思想的社会本位和伦理本位之特色已经形成。叔孙豹三不朽之说,体现出一种人文历史观。
穆叔如晋,报知武子之聘也,晋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鸣》之三,三拜。韩献子使行人子员问之,曰:“子以君命,辱于敝邑。先君之礼,藉之以乐,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细,敢问何礼也?”对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文王》,两君相见之乐也,使臣不敢及。《鹿鸣》,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劳使臣也,敢不重拜?《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必咨于周。’臣闻之:‘访问于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诹,咨难为谋。’臣获五善,敢不重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