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心分离机 编辑
离心分离机是利用离心作用,分离液体与固体颗粒或液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机械,又称离心机。
离心分离机
进料:当变频器频率为30Hz时,打开进料阀。当检查到料层满时,关闭进料阀,并延时208,固、液物自动进行分离,此时料层会自动下降,当料层满信号消失后再次打开进料阀,再次装入待分离的固、液混合物,重复上述动作,连续执行上述动作3次。
固液分离:当第三次装料满信号产生时,关闭迸料阀,变频器频率升至50Hz进行高速分离,离心时间由触摸屏设置,时间到后,频率降低至40Hz。
清洗甩干(此动作根据分离物的不同选取):打开清洗阀门进行清洗,清洗时间、暂停时间和清洗的次数根据所分离的物品种类不同可通过触摸屏进行设置。清洗过程完成后进入甩干过程,此时变频器升至50Hz,甩于时间由触摸屏进行设置,甩干结束后,转入卸料过程。卸料:由于甩干后料层过厚,刮刀采用分段定时旋转卸料,即刮刀旋转(时间可设置)一停4s一刮刀下降刮料,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最后一次刮刀下降至极限位置,触动限位开关后使其上升至顶部,触发上部限位开关而停止。
工业离心机诞生于欧洲,比如19世纪中叶,先后出现纺织品脱水用的三足式离心机,和制糖厂分离结晶砂糖用的上悬式离心机。这些最早的离心机都是间歇操作和人工排渣的。
由于卸渣机构的改进,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连续操作的离心机,间歇操作离心机也因实现了自动控制而得到发展。
1879年,瑞典的拉瓦尔发明第一台从牛奶中分离奶油的分离机,它的转鼓仅是一个空心的圆筒。后来转鼓内增加了轴向叠置的圆锥形碟片,使分离效果显著改善,并增大了处理能力,这一技术进展导致碟式分离机迅速发展。离心分离机的转速则逐渐由低速向高速发展,转鼓直径也逐渐增大,改善了分离效果,提高了处理能力。
离心分离机
离心分离机
当要进行分离的固、液混合物从进料口进入高速旋转的转筒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混合物通过滤网实现过滤,液体分离物经过排液管排出,固体分离物留在转筒内,待转筒内的固体分离物达到设备所规定的要求时,停止进料,对固体分离物进行清洗,同时将洗涤液排出。清洗达到要求后,离心分离机进行低速运转,固体分离物排出装置(刮刀)在交流伺服电动机的驱动下动作,将固体分离物排出,完成一次工作过程。
离心分离机
过滤离心机和沉降离心机,主要依靠加大转鼓直径来扩大转鼓圆周上的工作面;分离机除转鼓圆周壁外,还有附加工作面,如碟式分离机的碟片和室式分离机的内筒,显著增大了沉降工作面。悬浮液或乳浊液选择离心分离机须根据悬浮液(或乳浊液)中固体颗粒的大小和浓度、固体与液体(或两种液体)的密度差、液体粘度、滤渣(或沉渣)的特性以及分离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满足对滤渣(沉渣)含湿量和滤液(分离液)澄清度的要求,初步选择采用哪一类离心分离机。
(2)隔离振动。采用了空鼓失衡的排除措施后,振动已减小,但卸料时的静态作用力是无法用上述办法来消除的。而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可以达到减小过基础传递出的振的目的。隔振器是中小型旋转分离机械在设备安装及减振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一般分为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两种。按隔振理论,可把机器当作理想质量体,隔振器由无质量弹簧和理想粘性阻器并连而成,基础绝对刚性的。要产生隔振效果,只需要激励频率大于2倍的固有频率即可。由于假设与实际情况还有较大距离,激振频率越高其间差异亦越大,而且单级隔振很难得到20db以上的减振,即使再小的阻尼,隔效果也是只能停留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可以采用抗分析法进行隔振研究。
(3)减缓布料不匀及突加激励力振动。对布料不匀及卸料时突加激励力所产生的随机振动,可以采取动力减振器、自动平衡等两种措施进行解决。动力减振器能把振动能量转移到减振器上去,从而把整机和基础的振动大幅度降下来。但动力减振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振源,轴承上的周期性作用力并未减小。自动平衡是在转鼓上设置一平衡装置,征产生一与不平衡离心惯性力相等或相反的消振力之前,能迅速把获取的布料不匀或突加力产生的振动信号反馈到控制机构中去,从根本上消除振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