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本学 编辑
版本学是研究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的学术活动和成果。同一著作因编辑、传抄、刊印等原因而产生的不同本子。如《红楼梦》一书就有“脂评本”、“舒元炜序本”、“梦觉主人序本”、“蒙古王府藏抄本”等,而其中的“脂评本”中又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等多种版本。新印书籍也因出版的时间、地点不同,或版次(初版、二版、三版等)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版本。阅读书籍之前了解它的版本是非常重要的。版本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版本的差异、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鉴别版本的真伪及优劣等的科学。版本学内容包括研究版本的源流;比较稿本、传录本及写本、历代刊本、不同的批校本间的差异;鉴别原刻本及翻刻本;判定善本和劣本;此外,印纸墨色、字体刀法、版式行款、印记装潢等。内容非常广泛。
中文名:版本学
定义:研究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的学术活动和成果
专著研究:《古籍版本浅说》、《古籍版本学》
研究对象:版本的差异、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鉴别版本的真伪及优劣
在中国,中国重视书籍版本之学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最初的版本研究与校雠工作合二为一。汉代刘向校理群书,其所依据的,内有来自皇家内廷、秘府的藏书,外有来自太常、太史、博士所藏,和他自己的藏书及某些官员的书等各种不同的本子。他在根据书籍的不同传本进行校理、写为定本的基础上,又撰写了揭示原书内容和著者学术思想等方面情况的“叙录”,这正说明校订图书时对各种不同传本的研究与利用的重要性,也说明对图书各种本子的研究、辨识与校勘工作、书目工作的关系。
在印刷发明前,同一部书往往有不同抄本;印刷术发明后,一部书经过不断刻印,也会产生不同本子。这些不同版本彼此间会出现文字、印刷、装帧等方面许多差异。各种版本的源流、相互关系也会存在各种复杂现象。研究这些差异并从许多复杂现象中探求共同规律的学问就叫版本学。
“版本”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初。“本”原指写字缣帛,“版”为简牍。刘向典校中秘群籍时,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本”已指出底本。而雕版印刷推行以后,就把印本书称为“版”,末雕的写本书称为“本”。“版本”两字连用至宋代出现,它作为对雕版印刷图书的专称,广泛地得到使用。后来“版本”所指范围逐渐扩大,也就泛指雕版印刷以前的简策、帛和纸的写本,以及雕版印刷以后的拓本、石印本、影印本、活字本等一切形式的图书。
雕版印刷发明以后,书籍的传播逐渐为印本所取代,但雕版印本书籍除本身仍存在着随刊刻而产生的讹误外,还有因传刻既久而产生的各时、各地、各家的传刻和各种不同注释本的差异,人们对于书籍版本质量的讲求更为重视。据今所知所见,南宋初尤袤所编的《遂初堂书目》已在同一书名之下列出所藏的不同版本;南宋时,叶梦得记所见宋景文手校的《汉书》,其所据以校订的本子有13种之多。
明代雕版印刷兴盛,但中叶以后,宋、元旧本已渐少见,有的书商为求速成易售,所刻书籍不仅疏于校勘,刻工草率,有时甚至删减篇幅,改题篇名、撰人;加之有些牟利之徒常采用各种方法制造伪本古籍惑人求售;以致造成人们对书籍内容认识上产生混淆。为了使阅读和学术研究具有准确、可靠的文献基础,取得能够订正书籍在刊刻和传写中产生的讹误、鉴别版本真伪、辨识原书在历史上、工艺上是否具有特殊价值等方面的知识,逐渐有了着重记述图籍版本的书目著作。清初钱曾据其藏书所写成的《读书敏求记》 4卷,书中多记古籍的旧刻、旧钞各本,论述其缮写、刊刻的异同优劣,被后世称为版本学的奠基之作。
清乾隆时于敏中等编撰的《天禄琳琅书目》,内容先按书籍的版刻时代排列先后,再分经史子集等类,而且在各书之后还详细记述了该书的版刻源流和特点、流传授受情况,并摹绘了书中藏书印记式样、标注其印文等,后世藏书家编制善本书籍目录多受其影响。
清代中叶以后,很多著名藏书家都注重图籍版本研究,如道光年间黄丕烈所写的古籍题识,对鉴别古籍版本很有帮助,后人曾将之辑为《荛圃藏书题识》等数种。其他象常熟瞿镛的《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聊城杨绍和的《楹书隅录》,钱塘丁丙的《善本书室藏书志》,归安陆心源的《皕宋楼藏书志》等,也都为人们在了解古籍内容和流传情况、研究古籍版本时所参用。
清末民初,有关版本学的专书,有留菴(孙毓修)的《中国雕板源流考》、叶德辉的《书林清话》、钱基博的《版本通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春翔的《古书版本常谈》,陈国庆的《古籍版本浅说》,魏隐儒的《中国古籍印刷史》,魏隐儒、王金雨的《古籍版本鉴定丛谈》,瞿冕良的《版刻质疑》,施廷镛的《中国古籍版本概要》等版本学著作,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台湾省出版的专著有 《中国古书版本研究》、 《古书版本鉴定研究》(李清志)等。
它的主要研究范围包括:
一、各种图书版本的发生、发展史,包括雕版源流和演变、传抄源流等。
二、各种图书版本的异同优劣,加以鉴别,判断时代,指明特点,总结和概括出规律性东西。
三、版刻、印刷、装帧各方面的技术演变发展与成就,比如印刷墨色、字体刀法、藏书印记,版本行款、装帧式样等,为版本鉴定提供技术条件。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