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翮诗集校注 编辑

2020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张鹏翮诗集校注张鹏翮诗集校注

张鹏翮诗集校注》,胡传淮主编,岳敦云、王勇、胡云柯副主编,四川宋瓷博物馆编,50万字,16开,463页,列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度重点项目,2020年12月团结出版社出版。 2022年,该书获得四川省遂宁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张鹏翮诗集校注

作者:胡传淮

类别:古籍整理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页数:463 页

定价:128 元

开本:16 开

装帧:平装

ISBN:9787512682061

内容简介

编辑

《张鹏翮诗集校注》封面照片《张鹏翮诗集校注》封面照片

《张鹏翮诗集校注》,胡传淮主编,岳敦云、王勇、胡云柯副主编,四川宋瓷博物馆编,50万字,16开,463页,列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区域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度重点项目,2020年12月团结出版社出版。本书以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遂宁张文端公全集》为底本,析出其中的诗歌部分,进行点校,每诗加题解、注释,力图从题材、体裁、思想、艺术上,挖掘诗作内涵。为了知人论世,书后附录了张鹏翮世系、年谱,对人们了解张鹏翮其人其诗,有重要作用。

出版背景

编辑

张鹏翮画像张鹏翮画像

张鹏翮(1649—1725),清代四川潼川府遂宁县黑柏沟(今遂宁市蓬溪县金桥镇翰林村)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浙江巡抚、江南学政、两江总督、河道总督、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等,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雍正三年(1725),病逝于任上,归葬蜀中遂宁县庆元山(今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月山村)。谥“文端”,祀于贤良祠、乡贤祠。张鹏翮早掇巍科,位极人臣,扬历中外,以清节闻名天下,以“贤相”享誉当世,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无出其右”“天下第一清官”,被雍正帝誉为“卓然一代之完人”,被中国思想启蒙之父、清代大学者黄宗羲誉为“当代正人”。张鹏翮集政治家、治河专家、理学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文学家和诗人于一身,是清代268年间巴蜀地区官位最显赫、政绩最突出、名声最响亮的人物。

张鹏翮为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和诗人,著述甚富,现存20余种。张鹏翮论诗主性情,开清代性灵派先声。张鹏翮比清代性灵诗派主将袁枚早60余年,其诗论主张直接影响到其玄孙性灵派大诗人张问陶。清中叶四川学者李调元《蜀雅》云:“文端论诗,以性情为主”,并称赞其《自叹》诗“恬退实从肺腑中流出,不愧曲江(唐诗人张九龄)风度”。清末四川学者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云:“文端平生居官以清节重,扬历中外,早著循声。诗亦纯实简质,自是正声。”民国总统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诗话》云:“文端为治河名臣,行役之作,意境独超。”《遂宁张文端公全集》凡例称张鹏翮“生平不欲以诗文见长,故其所作直抒己意而已,不加雕绘之功。”清诗研究专家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也对张鹏翮之诗作了中肯评价。著名学者庚舜说:“张问陶的诗歌理论一般文学史只着眼于袁枚对他的影响,而忽略了他的高祖张鹏翮对他的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张鹏翮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是不小的。

张鹏翮诗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清新,格调刚健。七言律绝,佳句络绎。诸如民间疾苦、旅思羁愁、离怀别绪、英雄肝胆、儿女柔情、山川景色、乡土民俗、历史人文、异域风光等在其诗中均有呈现。尤其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张鹏翮出使俄罗斯,往返百余日,写下不少纪行诗,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毅顽强的意志,词精句美,诗意浓郁,气格高亢,盛世英气,勃勃有声;俄罗斯异国风光,历历在目,这在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

张鹏翮以“天下廉吏”、“一代完人”著称,其诗亦自成一家,现存诗歌600余首。然而后世对他的介绍和研究做得很不够,许多人不知道张鹏翮在清史上那段辉煌。张鹏翮诗集一直没有翻刻和再版过,更没有整理校勘、注释过。数典不应忘祖,张鹏翮是一位不该湮没的清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应该得到宣传和研究,应该为人们所了解学习。

主编简介

编辑

胡传淮照片胡传淮照片

胡传淮,四川蓬溪人,1964年生,文学学士。曾任蓬溪县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巴蜀文化与遂宁历史的研究。出版有《张鹏翮研究》、《张鹏翮诗选》、《遂宁张文端公全集》(合编)、《张问陶年谱》、《张问陶资料汇编》(合编)、《张问陶研究文集》、《王灼集校辑》(合编)、《诗书画大家吕潜》(合编)、《榜眼李仙根》(合编)、《遂宁历史名人研究》、《遂宁风雅》(合编)、《涪上脞谭:巴蜀文化与文献论集》、《遂宁历史名人年谱》(合编)、《遂宁县志校注》(合编)、《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等著述70余部;发表论文、诗词、文史随笔300余篇,共计800余万言。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十余次获得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下一篇 龙溪诗草点校

上一篇 遂宁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