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溪诗存 编辑
《蓬溪诗存》是2005年蓬溪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出版图书,作者是胡传淮。
《蓬溪诗存》,胡传淮编选,蓬溪县古代诗歌总集。蜀中蓬溪,人文蔚起,代有明贤,被誉为“梓东邹鲁,文献名邦”。席书、张鹏翮位极人臣,扬历中外;张船山一代风流,名播国中。清代《蓬溪县志》著录了历代蓬溪诗人的诗文集多达100余部。为了弘扬巴蜀文化,保存蓬溪乡邦文献,延续蓬溪文脉,故胡传淮先生编选了《蓬溪诗存》一书。全书所选诗词,上起唐代,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入选作者96家,诗词381首。展示了蓬溪诗词的时代风貌、地域特征和创作水平,对保存、弘扬巴蜀传统文化,有一定作用。
中文名:蓬溪诗存
作者:胡传淮
出版时间:2005年11月01日
出版社:四川省蓬溪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印
页数:172 页
类别:地方诗集
定价:65 元
开本:32 开
装帧:平装
凡例(三首)…………………………………………………………………………………………(7)
杜甫(一首)……………………………………………………………………………………………(1)
文同(二首)……………………………………………………………………………………………(3)
冯楫(一首)……………………………………………………………………………………………(4)
席书(一首)……………………………………………………………………………………………(6)
席春(一首)……………………………………………………………………………………………(7)
席彖(一首)……………………………………………………………………………………………(9)
谭冠(一首)…………………………………………………………………………………………(10)
余凤翔(一首)……………………………………………………………………………………………(11)
杨瞻(二首) …………………………………………………………………………………………(12)
朱廷立(二首) …………………………………………………………………………………………(14)
刘希尹(一首) …………………………………………………………………………………………(15)
曾日唯(一首) …………………………………………………………………………………………(16)
杨仰(一首) …………………………………………………………………………………………(17)
杨廷极(一首) …………………………………………………………………………………………(18)
吕潜(一首) …………………………………………………………………………………………(19)
潘之彪(十一首) ………………………………………………………………………………………(20)
吴树臣(二首) …………………………………………………………………………………………(26)
张鹏翮(十三首) ………………………………………………………………………………………(27)
康熙(一首) …………………………………………………………………………………………(32)
雍正(一首) …………………………………………………………………………………………(33)
朱云骏(一首) …………………………………………………………………………………………(34)
李调元(一首) …………………………………………………………………………………………(35)
张松孙(三首) …………………………………………………………………………………………(36)
张问安(十七首)………………………………………………………………………………………(38)
陈慧殊(五首) …………………………………………………………………………………………(43)
张问陶(二十五首) ……………………………………………………………………………………(45)
朱文治(一首) …………………………………………………………………………………………(52)
刘沅(二首) …………………………………………………………………………………………(53)
林颀(一首) …………………………………………………………………………………………(54)
陈我志(一首)…………………………………………………………………………………………(55)
罗为贶(二首)…………………………………………………………………………………………(56)
杨古雪(七首)…………………………………………………………………………………………(57)
奚大壮(十首) …………………………………………………………………………………………(59)
杜思柔(一首) …………………………………………………………………………………………(62)
陈鸿翥(一首) …………………………………………………………………………………………(63)
陈南村(一首) …………………………………………………………………………………………(64)
钟瑞廷(一首) …………………………………………………………………………………………(65)
杨树之(十三首) ………………………………………………………………………………………(66)
庞际超(八首) …………………………………………………………………………………………(70)
涂卿云(五首) …………………………………………………………………………………………(73)
徐杨文保(七首) ………………………………………………………………………………………(74)
江国霖(二首) …………………………………………………………………………………………(76)
胥仁禧(四首) …………………………………………………………………………………………(77)
王衮(七首) ……………………………………………………………………………………………(78)
斗池道人(一首) ………………………………………………………………………………………(81)
蒋若采(四首) …………………………………………………………………………………………(83)
文棨(二十四首) ……………………………………………………………………………………(84)
张秉谦(一首) …………………………………………………………………………………………(89)
钟永定(四首) …………………………………………………………………………………………(90)
蒲谷(一首) …………………………………………………………………………………………(92)
何兆熊(一首) …………………………………………………………………………………………(93)
江维藩(十首) …………………………………………………………………………………………(94)
宋家蒸(九首) …………………………………………………………………………………………(97)
姚道根(一首) ………………………………………………………………………………………(100)
吴多让(一首) ………………………………………………………………………………………(101)
郭联芳(一首) …………………………………………………………………………………………(102)
常安(二首) …………………………………………………………………………………………(103)
无名氏(一首) …………………………………………………………………………………………(104)
叶熏南(五首) …………………………………………………………………………………………(105)
何中权(二首) …………………………………………………………………………………………(107)
杨应祥(一首) …………………………………………………………………………………………(109)
卢几山(一首) …………………………………………………………………………………………(110)
宋家蒸(一首) …………………………………………………………………………………………(111)
李宗羲(一首) …………………………………………………………………………………………(112)
沈贤修(十二首)……………………………………………………………………………………(113)
周馥(一首) …………………………………………………………………………………………(116)
周学铭(十五首) ………………………………………………………………………………………(117)
杨焕之(一首) …………………………………………………………………………………………(122)
樊宗源(七首) …………………………………………………………………………………………(123)
梁仲舒(二首) …………………………………………………………………………………………(126)
黄宾虹(一首) …………………………………………………………………………………………(127)
陈宗和(一首) …………………………………………………………………………………………(128)
曾世礼(三首) …………………………………………………………………………………………(129)
周岸登(词十三阕) ……………………………………………………………………………………(131)
林思进(一首) …………………………………………………………………………………………(138)
文映江(三首) …………………………………………………………………………………………(139)
廖嶷(三首) …………………………………………………………………………………………(142)
邬建侯(五首) …………………………………………………………………………………………(143)
王雅言(二首) …………………………………………………………………………………………(145)
王石匠(一首) …………………………………………………………………………………………(146)
胡祖虞(一首) …………………………………………………………………………………………(147)
甘德龙(一首) …………………………………………………………………………………………(148)
韩承钧(一首) …………………………………………………………………………………………(149)
黄治安(一首) …………………………………………………………………………………………(150)
赖玉成(一首) …………………………………………………………………………………………(151)
韩太华(一首) …………………………………………………………………………………………(152)
东郎治韩(一首) ………………………………………………………………………………………(153)
马俊全(一首) …………………………………………………………………………………………(154)
速子承(一首) …………………………………………………………………………………………(155)
无名氏(四首) …………………………………………………………………………………………(156)
江椿(一首) …………………………………………………………………………………………(157)
李凡丞(十八首) ………………………………………………………………………………………(158)
庞仲瑶(二首) …………………………………………………………………………………………(161)
段虚谷(二首) …………………………………………………………………………………………(162)
文璋(十五首) ………………………………………………………………………………………(163)
何域藩(诗七首词五阕) ………………………………………………………………………………(166)
后 记…………………………………………………………………………………………胡传淮(169)
胡传淮
胡传淮编选《蓬溪诗存》封面
科举时代,蓬溪“士风淳茂科名盛”、“潜心著述之士,代不乏人”。清代《蓬溪县志》著录了历代蓬溪诗人的诗文集多达100余部。殊觉成就斐然,灿然可观,惜乎纸墨难藏,枣梨易失, 时移世易,耆旧凋零,水火兵燹,典籍散佚,按目求书,十不存一。倘不抓紧时间搜集抢救,任其湮没,实吾蓬文化不可弥补之损失。
为了弘扬巴蜀文化,保存蓬溪乡邦文献,延续蓬溪文脉,填补新编《蓬溪县志》无《艺文志》之阙,提升蓬溪文化形象,进一步奠定蓬溪“文化立县”的基础,经蓬溪县政协主席会议审议,同意编选一本《蓬溪诗存》。
经过多方征集寻访、各图书馆查阅、私人提供等方式,我们博采冥搜,将散佚在《二十四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蓬溪县志》、档案、族谱、信札、乡镇志、诗文集、寿序、行述等史志里和出土文物、石刻碑铭中的有关蓬溪诗词,沙里淘金般地汇集起来,虽不能说网罗齐备,但亦基本上可以体现蓬溪历代诗词的总体水平,至于沧海遗珠,则只有徒深慨叹了。
全书所选诗词,上起唐代,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入选作者96家,诗词381首。作为巴蜀诗词的一个组成部分,蓬溪诗词独具特色。蓬山溪水的滋润,前辈乡贤的激励,传统文化的熏陶,敏感心灵的颖悟,铸就了吾蓬诗词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风格。本书展示了吾蓬诗词的时代风貌、地域特征和创作水平,对保存、弘扬巴蜀传统文化,对当今诗词创作的继承借鉴,均有一定作用。
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我在编选过程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出现大的差错,以愧对前人与后人。现在,《蓬溪诗存》问世了,我希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并希望人们能够喜欢它。至于因资料漏缺及编选者水平造成的失误,则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从编选到付梓,得到了许多单位及个人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中共蓬溪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孝富同志在百忙中为本书题写书名,表明对蓬溪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四川大学历史系彭静中先生不顾年高体弱,审阅了书稿并赐序,为本书增色良多;射洪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罗刚锋先生提供了不少资料,丰富了本书内容;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2005年11月23日
李朝正
胡君传淮,惠寄其编选之《蓬溪诗存》一册,展卷读之,欣喜若狂,亢奋之极,至宝获之,爱不释手,复读数遍,受其启迪,特赋感言以志之。
一
传淮治学精神,精力奉献,为人称道与敬慕。
胡传淮著作
胡传淮主编《张问陶研究文集》
《蓬溪诗存》乃胡君一人编选,将历时1300余年中有关蓬溪一县有关诗人、诗作的整体面貌呈现于读者眼前,读者有幸一饱眼福,不仅可以玩索其诗味,还可知晓蓬溪一地的古圣先贤、社会贤达的文化涵养、精神风貌。据作者在编选《凡例》中云:参阅了“100余种史志和文献”,试想,在一个县里的图书馆,其藏书是非常有限的,这100余种典籍也并非在蓬溪一地可以全部觅得,那么材料的搜罗,尤其是诗家的个人行状叙事,又不像小说那样“情节不够,虚构来凑”。《诗存》完全是建立在史事实在之基础上。选诗标准衡定,叙人的简洁明了,尤见功力。
胡君是一个勤奋治学的人,近些年来有重头书或文章显世,全国重点学术刊物有之,重点出版书籍项目亦有之。始终像一个掘井人一样,认定的那口井深掘下去,矢志不悔。在整理、发掘地方文化,尤其是巴蜀文化方面,取得让人注目的成就,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了扎实而难能可贵的工作,此种成果故实属非易。汉刘歆说;“至诚则金石为开”,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编选《诗存》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广泛涉猎,没有睿知的鉴别与取金,没有废寝忘餐的钻研精神,是永远也编选不出《诗存》来的。当然,也有的人是非不能也,已所不为。但胡君为之,是有所为而为。如是,《诗存》乃是看似容易却艰辛,其间的苦楚,只有躬行过此事的人才会自知,他人是无法体验的。是书之成,是编选者对社会、对乡邦文化的卓著贡献,岂不受人敬仰和称道?!
二
《蓬溪诗存》的多元意义与潜移作用。
胡传淮编选《张鹏翮诗选》
《蓬溪诗存》一书的意义是多元的,不是单方面的。
首先,社会效益的不可估量性。社会效益,属于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范畴,它对社会的文化发展指向及民俗、民风的改变,起着推动或阻碍作用。《蓬溪诗存》对于一地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彰显,其认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古代蓬溪的民风民俗是“农务耕凿,乡里族党,颇相亲睦,俗为近古。”(《四川通志·风俗志》)这种民众的亲近和睦相处,不分党派民族,共同营建古朴淳良的风气,应当说是蓬溪的一大特点。况且,蓬溪又号为“文献名邦,梓东邹鲁”,显然,这与乡民们的奋进、开拓、创新的社会意识是息息相关的。《蓬溪诗存》的问世,就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虽然它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一种现象,而这现象寓意着社会文化将促进社会更加文明进步,能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胡传淮主编《蓬溪文史资料精选》
最后,能补《蓬溪县志·艺文志》之不逮。
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第一版
三
作为胡君传淮著作的忠实读者,凡其所著之书吾都仔细斟酌和研磨,《蓬溪诗存》一书也可以进一步校订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蓬溪诗存》虽然有遗漏与错讹,但瑕不掩瑜,小错在所难免。正如宋人赵抃《成都古今集序》云;“若夫知之有未至,编之有未及,则亦一人之功不可以求备。”《蓬溪诗存》仅一人编次,耗时费功可以想见,书已面世,胡君应自珍。李卓吾说;“《藏书》是我一生精神的寄托,《焚书》是我一生事迹的实录,《说书》是我一生学问的记载……这是我一生神通、游戏三昧的笔墨。”胡君著述较多,其中的《蓬溪诗存》堪称学问的记载,言不为过。
二OO六年三月写于四川大学竹林村一止斋
胡传淮在上海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