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溪县志 编辑
四川省蓬溪县从明代开始修志,现存世七部:为清康熙本、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民国《蓬溪近志》;1995年《蓬溪县志》、2012年《蓬溪县志》,保存了大量的蓬溪文献。
目录
中文名:蓬溪县志
部数:12
历史地位:清代四川第一部县志
存世数:7
蓬溪白塔
潘之彪十分关心蓬溪地方历史文献的整理、编纂。《蓬溪县志》在明末战乱后散失无传。潘之彪到蓬溪不久,就从蓬溪耆老处和残碑断简中搜集到不少资料,为编修县志作准备。潘之彪认为:“蓬虽弹丸,而赤城龙多,仙灵之窟宅存焉;长江明月,诗流之吟骨在焉……我官此方,顾安忍使山川、灵异,与荒烟野蔓同其湮没?”康熙十一年(1672)春,潘之彪的好友蒋超(1624一1673,江苏金坛人)来到蓬溪,看望潘之彪。在蓬溪寓居期间,蒋超将携带的《蜀中广记》(明·曾学佺著,书中载有不少有关蓬溪的史料和掌故)借给潘之彪阅读,并支持潘之彪编修《蓬溪县志》。在蒋超鼓励下,潘之彪集中精力,于康熙十一年(1672)冬纂辑成《蓬溪县志》二卷。后来,又请蒋超为《蓬溪县志》作序。潘之彪《蓬溪县志序》云:
蓬志无传矣,无传而使之传,则必询诸故老,搜诸碑记,而蓬之故老,罔或耆寿矣;蓬之碑记,荒榛碎碎
矣。此余自莅兹以来,日经营斯事而未有成也。壬子春,吾乡蒋绥庵先生给假来峨,枉道视余,出其簏中所携《蜀广志》授余。读之,始得见杨公炯所作孔子庙堂文,及司马池令小溪故事。并余向所手录,汇集成编。先生顾而辗然曰:“子之邑,城无完碟矣;子之野,村无聚族矣;方亟亟焉补苴之不暇,何志之是皇。”余曰:“唯唯否否。夫蜀当灰劫之余。一切修废举坠可徐徐之生聚之后。而独此一线之文献。不可不自我而传,不自我而传是自我而不传也。况蓬虽弹丸,而赤城龙多,仙灵之窟宅存焉;长江、明月,诗流之吟骨在焉;嘉粒咸源。生人之利赖出焉;忠臣孝子、伟男贞妇,先民之芳传焉。我官此一方,顾安忍使山川灵异与荒烟野蔓同其湮没?矧今即凋蔽余生,而堵鸿渐集。人文蔚起。安知数十百年后,不更盛如当日?而使散佚者不传。考古者无据。谁之无咎乎?”先生曰:“蓬无志而有志。自子始。昔李洪捐金数万活饥民,庙食兹土。子之功不在李公下。非徒以文章饰吏治也。”余小子逊不敏焉。爰命诸梓以永其传。至于其中多所缺略。则时势为之。非敢草草。余故书此,以告后人,俾知作者之拮据。并知之赞成此举者,绥庵先生之力也。康熙十一年嘉平月曲阿潘之彪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四辑)
上一篇 周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