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会 编辑
过会是中国民间习俗之一,城隍出巡、庙会等中国民间节日的一种集体游艺活动。
中文名:过会
类属:中国民间习俗之一
出处:《燕京岁时记》
活动时间 :每年的岁时节令
不知道从哪个年月开始, 在陕西关中农村,每年夏忙过后,大致是农历的六、七月份,当地农村都要以村子为单位,每村统一固定一天,用于集中招待村民的全部亲戚来村里相聚,比如张村6月23日,李村7月初1,王村7月初3,赵村7月初6......关中人把这种集中待客的事情叫做“过会”,也有人叫作“7月会”
由于是整个村子统一都是一天待客,而且年年如此,时间不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中国民俗。大家不用通知,到时候走舅家,走姑家,上姨家,串姐家.....就成了一种必定要去的事情。对于过会的村子,这一天就格外的热闹,村子里除了比平时人多以外,各种小商小贩也不失时机地凑过来,就连要饭的丐帮,也来凑热闹,而且往往成果十分丰厚。
记得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也不知道是那股思潮影响的,上边突然提出来要取缔这种“过会”的旧风俗,说是要破四旧,不让大家固定一天走亲戚。但是,每年到了这一天,各家的都还是照走不误。当时村干部想了很多办法阻止外村人来本村走亲戚,却怎么也阻止不住。有的竟然给村口放一些干活的工具,比如板车之类,挡不回去的,就让他们给当村的生产队拉土干活,呵呵,可是这些外村人不听村干部的,就在村口耗着,更有甚者,甚至把交给他们干活的板车之类农具拿回自己的村子,直到干部们好不容易找到,再到别的村子去讨要,还要费不少口舌。而当这些没有善待别的村子来走亲戚的村干部们,到别的村子去走自己的亲戚的那一天,可想而知,其所享受的礼遇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后来,四人帮被打倒了,村里的“过会”还在不受干扰的延续着。
关中农村地区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过会”,人们不得而知。到是在那次破四旧的过程中,在走亲戚的和村干部们讲理的过程中,隐隐有人得到了一些并没有人证实的说法:一是夏收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来看看亲戚们的收成如何,也和亲戚们交流一下经验,二是夏粮生产是龙口夺食,随着紧张的生产活动告一段落,麦子已经晒干入仓,新麦子,磨新面,压出新挂面,送给亲戚尝一下;三是夏收太忙,无暇看望,得一空闲,大家在一起聚一下,交流一下感情……其实,说法再多,也不外乎是增进交流,增近亲戚之间的情感而已。个人觉得这种方式非常质朴,不像许多人无事不登三宝殿那样市侩。
关中的会主要分“七月会”和“十月会”,即在农历七月中或农历十月中过会。
在过会前一天早上,村子里的主要街道上会有附近的菜商摆满了蔬菜和生活必需品,以供人们过会之用。过会当天早上五六点,村子的主要街道就已经人满为患了,各家各户都在为中午的酒席购买原材料。直至八九点,菜商才会渐渐离去,而留下的商贩会摆一些玩具、熟食类的摊点。
过会那天,除了各家各户会张罗酒席外,有些村庄也会搭台子唱戏。而孩子们在这一天也是着新衣,从这一点,也看得出人们对过会这一习俗的重视!
过会期间,妇女的娘家人也会来,包括她的父亲、兄长也会来男方家里做客。而在春节期间是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
关中农村地区这样一村一天的集中“过会”,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没有人能说上来,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无疑是关中农村一道十分独特而靓丽的风景,是许多城里人无暇也无缘体会的一种景象。
由于最近几年农村出外打工人数越来越多,家里置留的老人孩子也没有能力置办酒席招待来客,加之亲属数量也在减少、日常联络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过会这一习俗正在消失。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