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洪纳海石人墓 编辑
小洪纳海石人墓,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城南约5千米的草原中,是隋、唐时期的古遗址。
小洪纳海石人墓是隋唐时期突厥游牧民族石雕墓。墓前立有石人是古突厥人墓前的标志,一般面向东方立于墓葬前。石人雕刻于花岗岩上,男性石人多为武士造型,宽圆的脸庞,双眼细长,高颧骨,有八字胡,而部表情凝重而深沉,服饰多为翻领大袷袢,腰部系有宽腰带,悬挂弯刀或长剑,脚蹬长靴;女性石人则多呈双手抱胸的姿势。小洪纳海草原的石人是新疆草原石人遗存数量最为集中的一处。原来此处只有一个石人,昭苏有关部门从别处移来八尊石人,构成了小洪纳海石人群。小洪纳海石人墓及铭文,经专家初步推测为6~7世纪作品,为研究古代伊犁区域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而这个时期的粟特文的史料较为罕见,其石人上的铭文对于了解粟特文字的变迁,具有宝贵的艺术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2013年3月5日,小洪纳海石人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小洪纳海石人墓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城南约5千米的草原中
所处时代:隋、唐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701-2-18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文革时期,小洪纳海石人墓石人被伤到一些表层。
小洪纳海石人墓
小洪纳海石人墓位于昭苏县城南约5千米的草原中,乌孙山南麓、小洪纳海河东岸的河谷阶地上,是隋唐时期突厥游牧民族石雕墓。墓前立有石人是古突厥人墓前的标志,一般面向东方立于墓葬前。石人雕刻于花岗岩上,男性石人多为武士造型,宽圆的脸庞,双眼细长,高颧骨,有八字胡,而部表情凝重而深沉,服饰多为翻领大袷袢,腰部系有宽腰带,悬挂弯刀或长剑,脚蹬长靴;女性石人则多呈双手抱胸的姿势。小洪纳海草原的石人是新疆草原石人遗存数量最为集中的一处。原来此处只有一个石人,昭苏有关部门从别处移来八尊石人,构成了小洪纳海石人群。自古以来,昭苏就是草原民族逐鹿争雄之地。历史上曾是乌孙国的主要居地,亦是西突厥政权活动的中心。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泥利可汗。
小洪纳海石人墓石人
遗址碑
地理位置
小洪纳海石人墓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城南约5千米的草原中。
昭苏县人民政府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小洪纳海石人墓,路程约5千米,用时约1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