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庙 编辑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丹吉林庙巴丹吉林庙

巴丹吉林庙,被称为“沙漠故宫”,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巴丹吉林嘎查,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巴丹吉林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55年)。当年原阿拉善七个活佛之一康布玛尼奇喇嘛途经巴丹吉林,携有玛琴尼布达嘎活佛像,为其修建了该庙宇。该庙的选址处于两个湖泊相接的地段,三面环湖,一面临沙。巴丹吉林庙大致坐西朝东,建筑由北向南一字排开。中部为主体建筑大经堂,其东面设山门,四周有围墙,北侧为一藏式覆钵塔,南侧设有一偏殿。大经堂分上,下两层。大经堂东面设有一门,正面有两扇窗,两侧各四扇窗。寺庙总建筑面积约273.7平方米。大殿殿门两侧绘有佛教壁画。巴丹吉林庙建在沙漠腹地,这样的寺庙在国内并不多见,是沙漠建筑的奇迹,是阿拉善右旗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寺庙。巴丹吉林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2013年3月5日,巴丹吉林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巴丹吉林庙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巴丹吉林嘎查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920-3-21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巴丹吉林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55年)。当年原阿拉善七个活佛之一康布玛尼奇喇嘛途经巴丹吉林,携有玛琴尼布达嘎活佛像,为其修建了该庙宇。

20世纪80年代,对巴丹吉林庙进行了加固维修。

2013年,陆续有政府拨款用于巴丹吉林庙的维护和修缮。

建筑格局

编辑

巴丹吉林庙

巴丹吉林庙是原阿拉善旗延福寺管辖寺庙,这种建在沙漠腹地的寺庙在国内并不多见,被称为“沙漠故宫”。巴丹吉林庙深藏沙漠腹地,距最近的沙漠边缘60多千米。寺庙总建筑面积约273.7平方米。该庙的选址处于两个湖泊相接的地段,三面环湖,一面临沙。庙旁是苏敏吉林湖,苏敏吉林湖背靠一座高而陡峭的沙山。巴丹吉林庙大致坐西朝东,建筑由北向南一字排开。建筑结构与其他藏传佛教寺院大同小异,四周有半人高的围墙,中部为主体建筑大经堂,其东面设山门;北侧为一藏式白色覆钵塔,与庙遥相呼应;南侧设有一偏殿。庙的左后侧,是喇嘛的住宿房,住宿房为平房,又宽又长的廊沿以及全木的门窗、墙壁、立柱。

主要建筑

编辑
大经堂

巴丹吉林庙

大经堂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阁楼,四角形的角楼,重檐山顶,长9.2米。宽9.2米,高2米;下层宽13.57米,长20.17米,高3.15米。大经堂东面设有一门,正面有两扇窗,两侧各四扇窗。窗子上饰有遮雨的横檐。以斗拱飞檐砌成的大屋顶上,铺有色泽已褪的金色琉璃瓦。主体建筑廊下,门左右两侧,绘有与佛教教义相关的图画。殿内除供奉着佛像,还有一竖立的转经筒。

文物遗存

编辑

佛教壁画佛教壁画

巴丹吉林庙大殿殿门两侧绘有佛教壁画:在一棵菩提树下,鸟、兔子、猴子和大象“叠罗汉”般地站着。这是个佛教故事:兔子、猴子和大象都够不到菩提果,它们就站在彼此的肩上,互帮互助摘到了菩提果。

历史文化

编辑
巴丹吉林庙的神秘

神秘之一:巴丹吉林庙深藏沙漠腹地,距最近的沙漠边缘也要60多千米,寺庙的一砖一石一木是如何穿越那么多高大的沙丘运达此地?如此浩大的工程历尽多少年建成?

神秘之二:巴丹吉林庙的选址奇特,处于两个湖泊相接的地段,三面环湖,一面临沙,二百多年的历史岁月,既没被湖水侵蚀,也未被沙漠掩埋,神奇的立于大漠深处。那么,当年选址的人是根据怎么样的科学知识断定它既不会深陷湖水又不会被黄沙吞没?

神秘之三:玛尼喇嘛是阿拉善佛教造诣较深的大喇嘛,他在苏敏吉林建庙传佛以来,这里的人民安康幸福。每当玛尼喇嘛诵经传教的时候,苏敏吉林的泉水就自动地喷涌出为,形成了壮观的自然景象。后人将诵经喷出泉水的这眼泉誉称为“听经泉”。现在当人们站在湖边大声呼唤时,湖中的泉水仍会喷涌而出,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价值意义

编辑
巴丹吉林庙建在沙漠腹地,这样的寺庙在国内并不多见,是沙漠建筑的奇迹,是阿拉善右旗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寺庙。巴丹吉林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巴丹吉林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巴丹吉林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巴丹吉林嘎查。

巴丹吉林沙漠庙海子营地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巴丹吉林庙,路程约42.5千米,用时约36分钟。

下一篇 曼德拉山岩画群

上一篇 定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