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砧子山古墓群 编辑
砧子山古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是元代时期的古遗址。
砧子山墓群依托主峰,在四面山麓一带墓葬相连成群,在约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地表可看出的墓茔约有500余座。经考古发掘证实:砧子山南区、西区墓群在文化面貌和具体特征方面略有不同,出土随葬品均为元代常见之物。砧子山古墓群随葬品以瓷器、钱币为主,其次是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漆木器、玉石器和骨制品,此外还有少量桦树皮制品、丝毛织物和皮制品。砧子山古墓群墓葬体现了中原地区汉族家族特征,为研究元上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详实宝贵的资料。
2013年3月5日,砧子山古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砧子山古墓群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
所处时代:元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540-2-02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8年8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对砧子山的西区墓地进行了小规模清理。
砧子山墓群
砧子山墓群
墓茔
墓茔1
墓葬
墓葬从葬俗上可分为尸体葬和骨灰葬两种;就墓葬形制结构而言,又可分为砖室墓、石板木椁墓、土坑竖穴墓三种。均使用木质葬具装放尸体或骨灰。
M64平、侧面图
石板木椁墓均有石砌茔墙,墓茔面积一般较大。又分为石板木椁木棺墓、石板(椁)木棺墓两种。土坑竖穴墓仅部分有石砌茔墙,且墓茔面积也较小。
石堆墓均无石砌茔墙,多位于砧子山墓地的中部偏西北处。墓葬表面为圆形石堆,中部略高,其下为土坑竖穴。墓圹规模较小,大者长2.2米、宽0.9米,小者长仅1米,宽0.95米。除M48为骨灰葬外,其余5座均为尸体葬,葬式仰身直肢。从出土棺钉推测,其葬具为木棺。均无随葬品。M48位于墓地中部偏北处。圆角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室长1米、宽0.95米,方向10°。在墓顶南部盖有石板一块,长0.75米、宽0.5米、厚约0.05米。墓内有少量骨灰。随葬品有瓷瓶1件,瓷盅1件,墓底及填土中还出有大量钱币。
砧子山古墓群随葬品以瓷器、钱币为主,其次是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漆木器、玉石器和骨制品,此外还有少量桦树皮制品、丝毛织物和皮制品。
瓷器
瓷器
瓷器主要有梅瓶、四系瓶、双系瓶、罐、碗、盘、钵、香炉、盆、盅等。胎体均较粗,釉色常见黑釉、茶绿釉、褐釉,也有白釉、影青和窑变等。器物近底处及足部一般无釉。器表多装饰弦纹,另外还有印花、划花、贴花、铁锈黑花等,个别的器物底部可见墨书题记。
釉陶器
银链盒、釉陶香炉
铜器
铜器有镜、钗、簪、耳勺、单耳杯等。
铁器
铁器主要有车輨,常成对放置于棺内。此外还有小铁环、棺钉,以及用来加固木棺的铁条、铁护角、移棺用的圆形系环等。
金银器
砧子山古墓群出土文物
玉石器
玉石器以石器为主,种类有石串珠、石函、石雕莲花座、石供桌、石刻等。
骨器
骨器主要有雕刻饰件、镶嵌在漆器上的长条形骨饰、簪、牙刷等。
漆木器
漆器可辨器形的有盒、奁、钵、盘等。朱红色漆,个别器物的口、盖上加饰扣环和铜箍。M64出的一件漆钵,其底部有墨书题记,为“大德八年雅造局······”字样。
丝毛和皮制品
丝毛和皮制品多为墓主身上穿着的丝毛衣物。此外还有粗棉、麻衣物和皮衣以及1件皮囊。
钱币
钱币共计1306枚,属于唐、宋、金、元各个时期,以北宋钱币品种和数量最多。M64出土5枚元代“大德通宝”,属国内首次经考古发掘所得的出土品。
建筑构件
砧子山古墓群出土具有元代特征的兽面瓦当、龙纹瓦当、滴水、筒瓦等建筑构件。
地理位置
砧子山古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
砧子山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砧子山古墓群,路程约29,用时约36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