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斯太洞穴遗址 编辑
金斯太洞穴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是旧石器时代至商朝草原先民的居住遗址。
金斯太洞穴宽16米、深24米,其堆积层厚达5米,共分3层。遗存有大量的石器、陶器,以及动物骨骼化石。此外,还出现了少量的青铜制品,说明洞穴居民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该遗址的发现表明,至少在1万年以前,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就有人类居住。它对于研究内蒙古草原古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研究中国北方古人类生活环境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生产方式的演变以及北方地区畜牧业的起源,有着十分重大的价值。
2004年,金斯太洞穴遗址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金斯太洞穴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金斯太洞穴遗址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至商朝
占地面积:约 94 m²
编号:7-0052-1-052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国共和国国务院
金斯太洞穴遗址
2001年,进行第二次发掘。两次发掘面积约80平方米,出土了石制品四千余件和大量动物骨骼化石等。
2012、2013年,内蒙古博物院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继续对金斯太洞穴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发掘。
金斯太洞穴遗址
金斯太洞穴遗址发掘现场
下文化层出土石制品131件,其中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刮削器、砍砸器、石球、石钻、雕刻器等。原料种类多,石制品以小型为主,中型占有一定比例。中文化层出土石制品共1355件,器形包括研磨石、刮削器、薄刃斧、勒瓦娄畦石片、舌形器、手镐等。原料种类繁多,石制品以小型为主,中型也有一定比例。推测存在勒瓦娄畦剥片技术。上文化层出土石制品1547件,包括细石核、细石叶、磨盘、手锛、大三棱尖状器、半月形器、舌形器、锛形器、矛形器等。石制品以小型为主、中型较少。遗址经14C测年,旧石器层位年代为距今3.6万~1.8万年左右,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至晚期之末。
金斯太洞穴遗址周边地貌
金斯太洞穴遗址
金斯太洞穴遗址的发现对北方草原地区晚更新世的气候环境变迁,人类生业模式与生存策略,觋代人的起源、迁徙、扩散,石器制造工业和技术,与蒙古、贝加尔、远东等周边地区同期文化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3月5日,金斯太洞穴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锡盟文体新广局副局长一行深入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巴达拉胡嘎查对金斯太洞穴遗址保存现状及保护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肯定东乌珠穆沁旗文物保护组的工作,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一是更加重视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二是重视对文物内涵的深入发掘。
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镇牧场上分布着很多文物古迹,有金斯太洞穴遗址、巴德拉胡敖包、蛮罕图庙遗址、古墓葬等。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活跃着一支支由牧民组成的马背文物保护队。他们巡查、看护着草原上众多的文物古迹,义务向牧区群众和观光游客宣传文物保护法、文物知识等。
乘车路线:火车、飞机前往锡林浩特,后换乘长途车至东乌珠穆沁旗。
自驾路线:锡张高速公路、G207 → S307 → S204 → S101至乌珠穆沁旗。
金鑫源旅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