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泉岛遗址 编辑
甘泉岛遗址,又称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位于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区永乐群岛,总面积约0.3平方千米。
甘泉岛遗址属于唐宋古遗址,呈椭圆形,南北长700米,东西宽500米。渔民俗称圆峙、圆岛,岛的西北部有中国渔民建造的珊瑚石庙。 因岛上有甘泉井水而著名,是西沙群岛中唯一有淡水井的岛屿。
1994年,甘泉岛遗址被海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甘泉岛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甘泉岛遗址
外文名:Ganquan Island Site
地理位置: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区永乐群岛
所处时代:唐至宋
占地面积:0.3 k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6-0175-1-175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专家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发现唐、宋时期的居住遗址,并出土多件陶瓷器。
1974年3月,解放军海军战士在甘泉岛的西北部挖出7件唐宋瓷片。此后海南省考古队员们在此基础上原地开探,发掘出土37件瓷片。其中有宋代青釉四系罐的口沿、青白瓷粉盒、划花平底碗,同时发现了一片铁锅的口沿。
1974年3月,考古队员在岛西北端沙堤内侧深一丈处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
1975年,考古队员还对甘泉岛进行了复查,出土了几件宋代泥质灰褐陶擂体残片、十几件陶瓷器残片。
1991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恒杰在甘泉岛上发现瓮棺、夹砂陶器、石器等一批史前至秦汉战国时期文物,同时,对岛上的3座小庙和魏晋、隋至清的陶瓷残片进行了记录和采集,将甘泉岛的开发历史推前至史前时期。
1993年5月,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专业人员对南沙群岛的北子岛、太平岛、郑和群礁、永暑礁、南威岛、南康暗沙等20多个岛洲沙礁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多处古代文化遗物点,采集到汉代几何印纹陶瓮、陶罐,唐宋时期青瓷碗,明清时期青花瓷器及一些中国铜钱等遗物。
1996年,考古人员在西沙文物普查时,特地在遗址旁立“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石碑,这是中国在南海树立的第一块文物保护碑。 同时在18座岛屿沙洲采集到较丰富的唐至近现代青釉、青白釉、白釉、青花等陶瓷器,器形主要有罐、碗、洗、盘、壶、瓶、杯、碟、盒等,均为江西、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民窑产品。
甘泉井
甘泉岛遗址呈椭圆形,南北长700米,东西宽500米;西北部建有唐宋时期砖墙祈福庙宇1座及珊瑚石垒砌的庙宇13座。
相关人物
主词条:李准
百年匡卫南疆第一人——李准
传说轶事
李准率伏波舰、琛航舰和广金舰继续在南海扬帆远航。他们远远望见一岛,又登岛巡视一周。李准命人分头行动:一些人掘井,一些人勒石竖杆,准备悬挂国旗;一些人留放牛羊到树林里。
突然,侍卫长范连仲惊叫起来:“那里有座庙!”果然在沙堤内侧发现一处砖墙小庙,还发现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
李准命令大家:“屋里屋外找,找前人遗留下来的宝贝。”
众人回来都一副失望的样子。谢兴拍着手掌上的尘土,没好气地说:“破铜烂铁和瓶瓶罐罐倒是不少,可惜不管钱!”
李准一听大喜过望,不由大叫:“那就是无价之宝!”
谢兴和范连仲赶紧又跑回去,变戏法似的捧回来许多破烂。李准和王雪岑弯腰查看,竟是唐宋时期的铁锅和陶瓷残片!
谢兴欣赏着手掌中几枚宋代的铜币: “这个拿回去还有点儿用,给幺儿做毽子踢起耍,还可以做金钱棍唱歌跳舞耍。”
李准一把抢过去:“这是给娃儿耍的?这就是铁证!”
李准等人又回到开始命令工人挖井的地方。看着石木二匠积极卖力所掘地井中居然涌出了水!李准一尝,连叫: “甘泉也!”众人早已经渴得急不可耐了,都争先恐后畅饮甘泉。
在岛上挖出的两口水井,一样甘甜。李准意味深长地说:“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就叫甘泉岛吧!”
大家齐声称:“好好,甘泉岛,甘泉岛!”
甘泉岛遗址
2006年,甘泉岛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甘泉岛遗址位于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区永乐群岛。
甘泉岛
开放时间
全天。
交通路线
先坐高铁、飞机、轮船或汽车到三亚,然后由三亚乘轮船或游艇抵达甘泉岛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