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别名旧沟和新沟,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龙泉镇、龙桥镇三镇之间,是由韦执谊及其子孙后代共同修建而成的,占地面积约1638万平方米。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主要由岩塘陂(旧沟)和亭塘陂(新沟)组成,由岩石砌成,并模仿都江堰的修筑方法,不但能够蓄水,还能科学引水,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丰水期、枯水期的流量。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是海南省水利史上最早的陂塘灌溉工程之一,集防洪、灌溉、蓄水等功能为一体,为海南水利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选址科学,布局合理,水充沛,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10月,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

地理位置: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龙泉、龙桥三镇之间

所处时代:宋明至今

占地面积:1638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760-6-010

历史沿革

编辑
岩塘陂始建于唐代,由被贬至海南的名臣韦执谊筹划修建。至宋代,由韦执谊十八世孙韦魁才继而修筑,修建成功。

亭塘陂由韦执谊于唐代开筑,未完成。到宋代由其十世孙奉训大夫韦敬匡继续修建,亦未完成,其后裔(韦执谊二十五世孙)韦孝、韦弟、韦杰三兄弟又于明代继续建筑多年后才完成。

2019年下半年,海南省水务厅对岩塘陂和亭塘陂进行了考察,并计划将其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申报。

建筑格局

编辑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龙泉、龙桥三镇之间。岩塘陂、亭塘陂古水利设施是海南水利活化石之一,承载了海南文明发展。岩塘陂、亭塘陂面积共约300亩。岩塘陂在海口市龙泉镇新联村村委会雅咏村东边不到1千米的地方;亭塘陂位于岩塘陂西侧2里左右。

主要建筑

编辑
岩塘陂

岩塘陂主要用岩石砌成,高一丈六尺(约5.33米),阔三丈八尺(约12.67米),长二百多丈(约667米多),将岩塘水引入渠道,分南北两派流向,南派水灌溉暂、遵、麻等图农田;北派水灌溉沙塘(今龙塘镇)、抱元、大小、隅都等图农田,共数百多顷。

亭塘陂

亭塘陂主要用大块岩石垒砌而成,桥底宽二丈(约6.67米),顶高一丈八尺(6米),长约三百余丈(约1000余米),引亭塘的水灌溉农田。

价值作用

编辑

新旧沟万亩田洋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虽然规模不大,但与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方法相似,不但能够蓄水,还能科学引水,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丰水期、枯水期的流量,为当地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亭塘和岩塘这两条陂成为当地农业的重要水源,使大面积的荒地变成了良田,为后代修建水利工程奠定了基础。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韦执谊出生于陕西京兆,为韦氏九公房中的龙门公房,二十多岁进士擢第,又应制策试中高第,后召入翰林为学士。曾任唐朝宰相,被降职为崖州司户,离开长安来到位于琼北的崖州,在崖州任上,韦执谊受委派协助管理政务,几年时间里,他兴修水利,教民种养。在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雅咏村附近,韦执谊及其后人兴修的水利工程——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历经千年,仍在灌溉着周边的广袤农田,这片丰沃的田洋被后人称为韦公洋。

相关记载

《正德琼台县志》卷七.水利卷记载,“岩塘陂在县东南四十五里郑都”,“宋端平间,乡人于塘门筑石,高一丈六尺,阔三丈八尺;架桥砌陂为堤”。《正德琼台县志》卷七水利卷有记载,“亭塘邻居岩塘。成化间知县梁昕因乡人韦文贵议开筑”。

文物价值

编辑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是海南省水利史上最早的陂塘灌溉工程之一,集防洪、灌溉、蓄水等功能为一体,为海南水利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选址科学,布局合理,水源充沛,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9年10月,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龙泉镇、龙桥镇三镇之间。

龙泉镇新联村民委员会

交通

海口市——长滨路——海秀快速路——国兴大道——滨江路——149县道——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