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洞 编辑
长春洞,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宝山西麓,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道人李法纪、杨法荫创建。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又增其规制,始成现今之规模,为中国全真教纯阳派宫观。
长春洞呈坐东向西,依山而建,占地1656平方米。平面布局按道家“八卦”形制排列组合而成,依次由山门、前殿、大殿、厢房、道舍、花园等组成。大殿建在1.85米的石砌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抬梁与穿斗式结构,上、下檐皆施斗拱。内塑玉皇,两侧塑起、问二帝。大殿藻井为八卦图,内雕蟠龙,四周天棚板满绘“天宫诸神”,四周裙板绘“二十四孝”以及山水、花鸟等道教壁画,是中国道教建筑的代表作。长春洞为巍宝山胜景之一,被称为“古洞藏春”。
2006年5月25日,长春洞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长春洞
地理位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宝山西麓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1656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年:周一至周日 00:00-24:00
编号:6-0759-3-46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又增其规制,始成现今之规模。
1987年,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政府进行了修复。
长春洞
前殿
前殿内原供吕洞宾像,现改奉雷神、土地、灵官及文武财神,前檐柱上悬有黑底金字楹联一副:“名山巍宝山路有灯凭月照,古洞长春洞门无锁任云封”,殿内悬有“九兴之殿”“恐惧修省”“鼓铸群伦”“万灵之师”四块匾额。
大殿
大殿建在1.88米高的石砌须弥座上,坐东朝西,面阔五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大殿设计精妙,采用的是“明二暗一”格局,即外表看是二层、实际内为一层直通屋脊,殿外设有四围回廊。在大殿的二层屋檐斗拱下、正中的大额枋上悬挂着一块红底金框金字的横匾,上书“通明天宫”四字。
大殿正间无窗芯的这个圆窗洞罩为乾坤窗,上下左右四个岔角雕绘有变形蝙蝠纹,归集起来寓意福满乾坤。乾坤窗左右两边的木雕裙板上各有一个圆圈,圈外二色光芒曲射,圈里有精雕细刻神话故事,左边裙板圆内是玉兔舂药,右边裙板圆里为金鸡报晓。玉兔和金鸡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分别代表月亮和太阳,相对而立的玉兔和金鸡应表示日月同辉。玉兔和金鸡裙板下对应的左右木雕裙板为镜向的展翎舞翅双凤。乾坤窗下,双凤中间木雕裙板雕刻的场景为左有楼阁青松金铃,右有渡船飞龙翔鹤,波涛汹涌海浪上有不成比例的龟、虾、蟹和鸟,一座仙山从海面正中天际处突耸而起,喷薄而出的红日又在山尖上火焰蓬勃,象征着“双凤朝阳”。此板统称为“包罗天地图”。
八仙过海
大殿内神龛
大殿左右两边各有六扇窗户,每扇高103厘米,宽43厘米,每扇窗户的窗壁上,上下彩绘有两副孝子图,称“二十四孝子图”,这组壁画以线为主,设色清新淡雅。
大殿窗户
厢房
扇窗彩绘
南厢房的侧山墙上还有一幅高10米,宽6米的“百鸟朝凤图”。画面中央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主干上绘有一只凤凰,围绕着画眉、八哥、绿鸠、鹦鹉、鹭鸶、喜鹊、野鸡等数百只珍贵禽鸟。
相关传说
在巍宝山有一个与彩图有关的神话传说。相传,南诏始祖细奴罗接替张乐进求的王位时,有吉兆出现。一只彩凤飞翔在巍宝山内的一座山峰上,百鸟便从四面八方飞到这里来朝拜这只凤凰。当年凤凰翔落的山脉被称为凤凰山,又叫鸟吊山。长春洞的这幅“百鸟朝风图”便依据这个美丽的传说绘制而成。
2006年5月25日,长春洞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长春洞古建筑群外围墙为基准,东、西、南、北各向外延伸50米。
地理位置
长春洞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宝山西麓。
长春洞
交通信息
自驾:从大理白族自治州出发经G215—长春洞,全程大约70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