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宁寺摩崖造像 编辑
水宁寺摩崖造像为佛教摩崖雕塑造像,为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宁寺摩崖造像位于距巴中城东37公里的水宁寺镇。唐代凿刻。
在水宁寺镇沿河两岸约500米的石崖上,现存隋唐造像38龛、316尊,主要分布在水宁寺、千佛崖、佛龛村、二郎庙四处,主要内容有药师三尊、释迦说法、释迦弥勒并坐、观音善财龙女、一佛十菩萨等,其中位于水宁寺山崖上的1-9号龛均凿于盛唐,是巴中现存石窟中雕刻最精美、最具艺术价值的一处造像。
中文名:水宁寺摩崖造像
地理位置: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
景点级别: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教派:佛教
水宁寺摩崖造像
水宁寺石窟,现存造像27龛,近300躯,全系佛教造像艺术。主要内容有“释迦说法像”、“药师三尊变”、“释迦多宝并坐说法像”、“五佛”、“释迦真如舍利塔”、“观音菩萨”等。这些造像多为盛唐作品,少数为晚唐雕刻。它虽出自佛经,是宣扬佛教思想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封建主义文化。但,它又是石窟艺术古代匠师们在雕造和彩绘中发挥了才能,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界,堪称我国唐代石窟艺术中高水平的作品之一。尤其是菩萨、伎乐天神的雕造和彩绘,“女性化”十分明显,肌体细腻丰满,体态婀娜多姿,容颜俊丽动人,衣饰富利堂皇。真谓之曰“菩萨似宫娃”。这不仅使“神”具有美的形象,而且有一定的世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气息。第1号龛是“药师三尊变”。主尊药师如来,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右胁侍是月光菩萨。龛楣两角各刻一飞天背向起飞。这些彩雕,均为世俗人物中典型的“美人”形象。第2号窟中的二供养人,男者秀丽,女似宫娃,纯是汉民族中的美男子和窈窕少女形象。总之,在造像中的人物形像,各具有不同性格和神情。大体上,佛和菩萨像是温静慈和,天王、力士是威武勇猛,弟子和供养是人恭敬虔城,飞天是欢乐活泼。第2是“释迦牟尼说法”窟。主尊释迦佛,身披圆领袈裟,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左手扬掌作“施无畏印”说法状,情态温和。迦叶立于佛左,双眼深陷园睁前视而炯炯有神,刻划出了一个年高望重的弟子形象。阿难于佛右,面相清秀、神姿虔诚。第8号窟,二胁侍菩萨,左文殊,右普贤,均体态丰肥娇柔,面部表情温善娴静。二天王,左者,齿咧眼鼓,神态凶恶。右侧飞天,身长才33厘米,而飘带长达95厘米,几乎为身长的三倍,飞动之形十分可爱。
水宁寺石窟艺术,小巧玲珑,雕刻精细,造像多变,设计新颖,体态婀娜,多彩多姿。它同我国的莫高窟、龙门石窟等一样,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聪明才智。
“北龛寺和水宁寺摩崖造像窟檐建设工程项目是国家‘十三五’文物保护抢救性项目,通过项目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及业主单位的通力配合,近日该项目已全面竣工。”何汇介绍,水宁寺摩崖造像窟檐建设采用悬挑及框架结构,利用钢结构与半透明玻璃、太阳能电板等作为建筑材料,有效减轻了荷载,改善了环境,遮挡风雨对造像的侵蚀。同时,利用太阳能为监测、照明、报警等系统提供了清洁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此外,保护设施因地制宜,为文物提供适当的展示空间,使文物成为“活态”的遗产,有效延续历史遗存信息,推动巴中石窟全面对外开放,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