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阆中观音寺 编辑
阆中观音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公园路街北侧。阆中观音寺前身为唐代开元寺。明弘治九年(1496年),将明初建成的观音寺拆迁重建到当时遭毁的开元寺旧址。
阆中观音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6.6平方米。寺坐北向南,是由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分布的天王殿、罗汉殿、大雄殿三大殿组成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和松花井。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青瓦屋面。原观音寺有山门、照壁、厢房、藏经楼等建筑,现存观音寺三大殿建筑。阆中观音寺是研究明代木结构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3年3月5日,阆中观音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阆中观音寺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公园路街北侧
所处时代:明
占地面积:35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313-3-61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弘治九年(1496年),寿王祜封藩保宁,在西城修建王府,将明初建成的观音寺拆迁重建到当时遭毁的开元寺旧址,观音寺取代开元寺成为了巴西地域内最大的一座佛教寺院。
民国时期,藏经楼毁于大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音寺被售与保宁醋厂做厂房,部分附属建筑被毁。
1966~1976年,阆中观音寺内两尊大头坐铜佛像被毁。
阆中观音寺
松花井
松花井开凿于隋武德四年(621年),是开元寺及观音寺历代僧人的取水场所,造型美观,水源丰裕,又有“八角镜”之称。松花井水质甘冽,晶莹透明,用此水酿造的“保宁醋”也成为当地特色。
经书
阆中观音寺内藏有《华严经》800余卷,是明代阆中著名的佛教丛林。
观音寺化身窑
观音寺化身窑
宗教活动
阆中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在境内长期传播,宗教文化成为阆中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阆中是中国道教发谋地之一。明代,阆中观音寺为川西最大丛林,殿前有宰相严嵩所书“佛都”二字的匾额。民国十年,复建丛林于观音寺,有常住僧40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教活动仍继续开展,建有佛教协会。
2013年3月5日,阆中观音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阆中观音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公园路街北侧。
观音寺
交通指引
阆中市人民政府距离阆中观音寺60千米,驾车约75分钟可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