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郪江崖墓群 编辑
郪 江崖墓群位于四川省三台县城南45公里的郪江镇。郪江镇先秦时为郭国王城所在地,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此建郪县。王城左带锦水,右邻郭江,东有鼓楼山,西邻天台山。
崖墓多成群分布在山峦间,相对独立。墓群内的崖墓似经统一规划,相互间打破关系较少,依山势分层一字排列。墓之间的间距大至相等,排列较为密集,多属东汉时期的崖墓。1996年11月郪江崖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墓群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西汉、新莽和东汉时期的墓葬。其考古工作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绝大部分是50年代以后进行的。汉墓分布很广,数量巨大,除西藏、台湾以外,全国各省区都有发现。
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是两汉的都城和当时郡县所在地。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发掘的汉墓约在万座以上。主要是统治阶级的墓,其中属于诸侯王一级的有20多座,列侯一级的约80座。发掘的汉墓资料,对研究汉代的社会经济、物质文化和丧葬制度,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诸侯王墓的构筑方法与一般汉墓大体相同,但更为复杂。竖穴土坑的,有多层棺椁,棺椁外设黄肠题凑,例如北京大葆台汉墓,长沙咸家湖汉墓。凿山为墓的,布置多侧室,多耳室、例如满城汉墓和曲阜九龙山汉墓。有的还采用竖穴和凿洞相结合的做法,例如广州南越王墓和徐州北洞山汉墓。北洞山汉墓的主体建筑是采用开凿山洞的方法,而府库仓厨等附属建筑则采用开凿竖穴石坑、再行砌建的方法,这与南越王墓的建筑形式基本相同。
葬具和葬俗 土坑墓、土洞墓、空心砖墓和砖室墓通常只用木棺;木椁墓大都一棺一椁,诸侯王、列侯使用双层或多层棺椁。一般地说,西汉前期流行土坑墓、土洞墓、空心砖墓、木椁墓,单人葬;西汉后期出现石室墓、砖室墓、壁画墓,开始流行夫妻合葬。到了东汉,砖室墓普及全国各地,画像石墓、画像砖墓和崖墓也在山东、四川等地广泛流行,并流行家族几代合葬。不论单葬合葬,死者都是仰身直肢葬式。
郪江镇古汉墓 郪江镇位于三台县城南47公里处的郪江河畔,与中江县隔河相望。东邻建中乡,南与中江县交界,西连安居镇,北界观桥镇。1992年9月建制调整设单列镇,是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郪江镇历史悠久,为古代郪王城遗址,西汉至南朝齐为郪县治所。明朝因葬千总于此,故名千总坟,谐音千子坟。因有郪江从场镇南侧流过,镇由此得名。郪江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境内数以万计的东汉崖墓群系全国四大汉墓之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的古建筑、千佛岩和九龙桥都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该镇1992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而郪江镇古汉墓也成为四川电视台报道过的有名古代建筑。
郪江崖墓群
很多墓有圆雕、浮雕、线刻等建筑装饰雕刻和画像装饰雕刻,还有一些墓内有红色涂料彩绘。画像装饰雕刻多在前、中室两壁和门壁上。
浮雕画像的内容有:如舞蹈状而奋力撑顶岩石的力士、腾空的舞蹈人、托腮端坐人、推门探望人、执板说唱人、舂米人、人头面具像、狗咬耗子、猴子吃桃、白虎、朱雀、玄武、羊头、跑鹿、奔马、立羊、爬龟、肥猪、瓜果等,阴线刻画像有风阙、飞鹤、凫鸭,花草、武器(戟、矛、戈、盾)及架等。汉代以红色表示高贵吉利,故很多墓内部用朱红、土红涂抹和彩绘,一些床台、石棺也有此装饰。
以上画像、彩绘装饰表现了避邪乞样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情趣,反映出了汉代的社会风貌。
墓室
1991年,郪江崖墓群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郪江镇被公布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
1996年,郪江崖墓群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