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护舍利塔 编辑

四川省德阳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护舍利塔龙护舍利塔

龙护舍利塔,又叫龙护舍利宝塔,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延祚寺内,始建于汉代,现存砖塔始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到至正十三年(1353年)竣工。

龙护舍利塔为十三层密檐式方形砖塔,高37.8米,逐级迭缩。塔檐用砖叠涩12层挑出,挑檐第12层用单砖砌出棱角牙子。塔内共7层,塑有佛像,每层中为心室,室顶有砖砌斗拱,层间设磴道相通,磴道位于外壁与室之间,沿盘旋阶梯可登至11层。龙护舍利塔是四川省现存唯一的元代砖塔,是研究四川砖塔由宋向明、清演变的重要实物例证,是研究中国古塔建筑物稀有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龙护舍利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龙护舍利塔

地理位置: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延祚寺内

所处时代:元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309-3-60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别名:龙护舍利宝塔

历史沿革

编辑
龙护舍利塔始建于汉代。

隋大业初,龙护舍利塔仅存塔基,现存砖塔始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到至正十三年(1353年)竣工,前后经十二年建成。

清光绪四年(1878年),对龙护舍利塔进行过一次维修,砖塔除局部有所损坏和风化外,主要结构仍然比较完整。

清乾隆、嘉庆、民国年间,龙护舍利塔均有维修。

2010年,地震灾后龙护舍利塔作大型维修。

龙护舍利塔

建筑格局

编辑
龙护舍利塔为十三层密檐式方形砖塔,高37.8米,逐级迭缩。塔檐用砖叠涩12层挑出,挑檐第12层用单砖砌出棱角牙子。塔内共7层,塑有佛像,每层中为心室,室顶有砖砌斗拱,层间设磴道相通,磴道位于外壁与室之间,沿盘旋阶梯可登至11层。每层四壁小洞门供佛像,四檐角尖,挂有铜铃。塔门上方是名家公孙长子大罗金刚体书“龙护舍利塔”,左书“利造一切皆可空”,右书“同遍十分三世佛”。周围有石栏,两条卧龙伏其上。

文物遗存

编辑
龙护舍利塔修建时有佛舍利供奉于地宫中。龙护舍利塔南侧前十米处,现存有建于明代的藏经楼一幢。 龙护舍利塔洞门内有神像,外有石级,门额匾书“龙护舍利宝塔”,为名家公孙长子手笔。四角有青狮白象。每层四壁正中有小洞门供佛像。

历史文化

编辑

传说轶事

古时,在孝泉镇西北有一口八角形的井,“井里腾跃双鲤,捕之不住,乃神龙也”,因而被视为神泉。后来,又与当地“三孝子”的故事结合,发展出“姜诗孝亲,涌泉跃鲤;一门三孝,安安送米”的传说,“涌泉跃鲤”也载入“二十四孝”故事。汉代,人们为了纪念此事,就在八角井东北6米多的地方修建一塔。至隋时,塔损仅剩塔基,当时佛教已传入川内,有僧人在原塔基之上修建木塔,取名“龙护舍利塔”。

宋代孝街

2010年,德阳市人民政府在对龙护舍利塔进行地震灾害维修过程中,现场发现大量带有“孝街”等铭文的青砖。考古工作者随即进行现场勘察、清理发掘,发现了一条古代的街道。古街道距地表深0.4米,宽约2.15米,清理出的部分长约15米,呈东西走向,西部延伸至姜公殿东侧路面,东部延伸至孝泉师范学校。古街道全部由青砖铺砌,部分砖上刻有“祖杨宅砌孝街”“杨宅施”“孝泉”等铭文。经考古专家考察论证,判断这条街道的时代为宋代。

文物价值

编辑
龙护舍利塔是四川省现存唯一的元代砖塔,是研究四川砖塔由宋向明、清演变的重要实物例证,是研究中国古塔建筑物稀有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1991年,龙护舍利塔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龙护舍利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龙护舍利宝塔抢险修缮工程入围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龙护舍利塔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延祚寺内。

龙护舍利塔

德阳市内乘坐公交车10路、109路,孝德场口站下车步行前往。

下一篇 龙居寺中殿

上一篇 中江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