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仙阁摩崖造像 编辑
飞仙阁摩崖造像,是蒲江沿蒲江河和临溪河岸14处两汉至唐宋摩崖石刻造像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题材丰富,形态各异,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中文名:飞仙阁摩崖造像
地点: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性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飞仙阁摩崖造像与蒲江县鹤山镇蒲砚村古佛山的龙拖湾摩崖造像一道,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称蒲江石窟。
从年代上来分,87龛石刻中,唐代68龛、五代1龛、宋代7龛、明代1龛、清代10龛。这些造像有佛、菩萨、天王、力士、金刚、夜叉、飞天等,共588尊。
飞仙阁摩崖造像中,最早造像为唐永昌元年(689年)的瑞像龛、释迦、三世佛、华严三圣、弥勒、观音、千手观音、如意轮观音、地藏、天龙八部、胡人天王等,其中,瑞像龛是四川省年代最早的菩提瑞像。
造像大的高达6米多,小的仅高23厘米。蒲名路边的8号龛,是飞仙阁造像中最大的造像,龛内是一尊高达6米的弥勒佛坐式全身像。佛像左手抚膝,右手放在腿上,造像庄严,比例匀称。
飞仙阁造像以佛教题材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佛教的经典、故事。在少数造像中,也有道教的东西。佛教造像以三世佛和菩萨为主,主要表现为佛像、菩萨像。佛为弥勒佛、阿弥陀佛、释迦等,菩萨以观音最多。
造像中,还有几尊胡人雕塑,其目深高鼻,络腮胡卷发,眼圆大而目光炯炯,穿西亚式短袍。据了解,这里曾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此,文史专家认为这些造像是唐代来华经商的波斯商人捐资塑造的。
造像的装饰手法,种类很多,主要为直平阶有式和凸凹式相结合,表现为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等技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