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口瑞光塔 编辑
淮口瑞光塔,又名淮口白塔,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郊,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
淮口瑞光塔为仿木楼阁式砖塔,采用“壁内折上”式结构法,空心方形砖塔,由塔基和塔身组成。塔身共13层,通高32.6米,全用素砖、黄泥、白灰、糯米浆砌。塔基由两层条石砌成,第二层素面须弥座(传统建筑和雕塑的基座)。底层为正方形,四角有半圆砖柱。塔底向西方开门,入门有133级砖蹬道顺时针盘旋而上,可到达塔顶。各层每面分三间,开卷假门设佛像一尊。塔内的天花板做八面斗拱,形状像“八卦”。一层檐子做斗拱7朵,各层以不同砖数叠涩出檐。塔原有塔刹,清代被雷电击落。淮口瑞光塔是典型的宋营造法式,因为采用置右旋式顺时针砖砌蹬道上顶,加之塔室9层、外体13层的结构型制,在四川宋塔中实属罕见,对研究宋代佛塔有重要意义。海口瑞光塔也曾作为瞭望之所用来观察敌情,在历史上发挥了一定的军事作用。
2006年5月,淮口瑞光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淮口瑞光塔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郊
所处时代:宋朝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701-3-40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淮口瑞光塔在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已修建,因而公认为“宋塔”。
淮口瑞光塔
淮口瑞光塔,因周身白色,俗称“白塔”。塔为仿木楼阁式砖塔,采用“壁内折上”式结构法,空心方形砖塔,由塔基和塔身组成。塔身共13层,通高32.6米,全用素砖、黄泥、白灰、糯米浆砌。塔基由两层条石砌成,第二层素面须弥座(传统建筑和雕塑的基座),正方形(边长10.45米)。底层为正方形(边长为6.8米),四角有半圆砖柱。以上面宽逐渐收缩,直至塔顶。塔底向西方开门,入门有133级砖蹬道顺时针盘旋而上,可到达塔顶。各层每面分三间,开卷假门设佛像一尊。塔内的天花板做八面斗拱,形状像“八卦”。一层檐子做斗拱7朵,各层以不同砖数叠涩出檐,一至五层叠涩7砖,六层10砖,七、八层8砖,九、十层6砖,十一层以上5砖,形成柔和的曲线。塔原有塔刹,清代被雷电击落。
塔身
遗址碑
地理位置
淮口瑞光塔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郊。
瑞光寺
交通信息
自驾:自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淮口瑞光塔,路程约27.4千米,用时约4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