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家金矿遗址 编辑
包家金矿遗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茶亭镇包家村,属于低山矿区,于2009年发现。历经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持续开采时间在1100年以上,历时之久,规模之大,世界罕见。
包家金矿遗址分布范围达25平方千米,主要由采矿区、选矿区、冶炼区构成,保存状况良好。区域内有巧妙利用自然巨石开凿的水力自动淘金场,有大量的地下开采遗迹,同时还有通风、提升、运输、排水等完备的矿山体系。遗址出土了大量能判断考古年代的陶瓷器标本和刻有与古矿山有关的唐、宋、明摩崖题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2013年3月5日,包家金矿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包家金矿遗址
地理位置: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茶亭镇包家村
所处时代:唐至明
占地面积:25 k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编号:7-0214-1-214
包家金矿遗址
2009年7月,上饶县考古工作者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里的包家金矿遗址,后经国内专家考察论证,确认包家金矿为“迄今所见中国开采年代最早、开采时间最长、矿业遗迹极为丰富的岩金矿遗址”。 同年9月,江西省文物考古专家在包家金矿遗址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宋代金矿淘洗池。
2016年9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包家金矿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队第一批专家进驻上饶县茶亭镇包家村。
包家金矿遗址矿洞
包家金矿遗址是中国已发现历史最早的金矿遗址,历经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持续开采时间在1100年以上,历时之久,规模之大,世界罕见。分布范围达25平方千米,采矿区面积约14平方千米,由采矿区、洗矿区、冶炼区、道路桥梁、矿工住区、管理机构区、寺庙、祭祀场、采石场等各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组成。选矿区、冶炼区及管理机构区面积约1平方千米。采矿遗迹有300多处,包括露天采区的露采坑和探槽;地下采场由平巷、斜巷(斜井)、天井、竖井、盲井等组成的窿洞,有的直径达百米、深度数十米,还有长达数百米、深约10米的探矿槽。已发现古代老窿1112处,有的老窿纵深60余米,其开采深度达30~50余米。在主采区之一的白水坑一带就分布着500余个矿坑,老窿纵深有的达上百米,矿洞周边明显有古代烧爆法痕迹。洗矿区遗存包括人工修筑的淘洗池和利用石岗坡地开凿分级的洗矿场。炼渣堆积区面积约7500平方米以上。区域内有巧妙利用自然巨石开凿的水力自动淘金场,有大量的地下开采遗迹,同时还有通风、提升、运输、排水等完备的矿山体系。
在遗址的虎形山、茶园、猴头山等地,考古人员还发现了6处摩崖石刻。石刻大多位于古矿洞口的崖壁,内容多与当年采矿活动有关。有的标有明确的年月日,有的标记着解读金矿的“藏宝图”。最早一处题刻为唐乾元二年(759年),最晚题刻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历经千年风雨,这些石刻依旧清晰可辨,为采矿的起始、延续、终止年代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
摩崖石刻
2013年3月5日,包家金矿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包家金矿遗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茶亭镇包家村。
上饶县包家金矿遗址保护办公室
交通信息
自驾:从上饶县城出发,沿上分公路向铅山方向前行,约20千米处可看到一处三岔路口,路旁有“包家村”标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