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槎滩陂 编辑
槎滩陂,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禾市镇桥丰村委搓滩村畔,为古代水利枢纽工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是一座始筑于南唐并长期发挥疏江导流灌溉功能的古代水利枢纽工程,有“江南都江堰”之称。
槎滩陂由主坝、副坝、引水渠道和筏道、排砂闸,引水渠、防洪堤、总进水闸组成,槎滩陂水渠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禾市镇,在上蒋村时又分为南北两条支流,分别称为“南干渠”和“北干渠”,继而流经螺溪镇及石山乡,在三派村汇入禾水。在主坝上的基角处,暴露出众多的红石条是最早的筑坝材料。槎滩陂的创建促进了流域区内土地的开发,对中国现有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3年3月5日,梯滩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槎滩陂
地理位置: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禾市镇桥丰村委搓滩村畔
所处时代:五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02-3-40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南唐保大元年(943年),槎滩陂完工。
元代以后,对程滩陂的多次维修重建,皆在原址上进行,没有大改动。此后历代均有维修,一直沿用。
泰和槎滩陂
水渠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禾市镇,在上蒋村时又分为南北两条支流,分别称为“南干渠”和“北干渠”,继而流经螺溪镇及石山乡,在三派村汇入禾水。在主坝上的基角处,暴露出众多的红石条是最早的筑坝材料,已阻水千年。这些红石条分四五层垒叠筑起。浸于水中的红石条有4米长,宽0.4米,厚约0.5米。
槎滩陂整个流域区涉及今泰和县螺溪镇,禾市镇,石山乡和吉安县永阳镇四个乡镇,灌溉村庄约200个,灌溉面积达5万余亩,其中禾市镇和螺溪镇为核心灌溉区。
槎滩陂被授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场面

泰和槎滩陂

泰和槎滩陂

泰和槎滩陂

槎滩陂被授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场面

泰和槎滩陂

泰和槎滩陂
相关记载
南唐周矩
据史料记载,周矩在五代后唐天成五年(930年)随儿子周羡和女婿吉州刺史杨大中迁居泰和的万岁(今泰和螺溪镇)。他体察民情,深知群众受旱欠收之苦,便决定兴修水利。五代后唐天福二年(937年),周矩经过多年的谋划后,选择了属赣江水系禾水支流的牛吼江上游的槎滩村畔,用木桩、竹筱、土石压为大陂。据《泰和县志》记载:古陂长一百余丈,横遏江水,开洪旁注,故名槎滩陂。又于滩下七里许,伐石筑减水小陂,储蓄水道,俾无泛滥,名碉石。古陂设计合理,均设在河床坚硬、水流缓慢处,以免遭冲毁,并在陂上设置大小泓口,供船、排通行,保证航运畅通。建成槎滩陂后,周矩父子开挖灌溉渠道36条,使当时禾市镇和螺溪镇9000多亩田地变成吉泰盆地的鱼米之乡。由于周矩生前对古陂管理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古陂历时千年仍屹立不倒,惠泽万顷,今仍可灌溉泰和、吉安两县四个乡镇的4万多亩良田,对中国现有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史料记载,古陂建成后,当地就立刻成立了由陂长负责、各有业大户轮流执政的管理机构。同时,周矩父子置办田产,获取谷物,以确保古陂的日常维护经费。据当地介绍,槎滩陂已多次修复,并得到拓展和完善。
艺文
槎滩陂赋一胡迎建(现代)
往昔螺溪禾市之乡,高燥乏水,干旱歉收。南唐周矩父子,察民情,择槎滩。垒条石,系木桩。开洪旁注,横锁牛吼之奔流;决渠分支,更添碉石以减水。汩汩兮淙淙,溅溅兮浏浏。惠溉长滋,苗稼有膏腴之壤;荷锄相庆,农夫无喣沫之忧。维修责无旁贷,越千年而未圮;管理严有法规,惠万民以济生。游蜀观岷,皆知李冰开都江堰;饮水思源,莫忘周氏筑槎滩陂也。
跨新纪,修陂坚。疏浚沟渠,通畅流水欢喧;栽培蔬果,扶疏花树鲜妍。鹤翥鹭翔,桃源村边夸生态;童嬉叟乐,稻花香里说丰年。
2023年,泰和槎滩陂水利风景区被列入第二十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
地理位置
槎滩陂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禾市镇桥丰村委搓滩村畔。
槎滩陂
交通指引
泰和县人民政府距离槎滩陂32千米,驾车约4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