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 编辑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即杨氏宗祠,又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象湖镇上阳路社区内 ,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迁驻于此,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由五座杨氏宗祠并排组合而成。杨氏宗祠坐东北向西南,系抬梁式结构,砖木结构,硬山顶,布局为两厅一井或三厅两井,并排五祠,为瑞金西杨氏宗祠群众用于拜科、祭祖之用。分别为朝奉祠、时省祠、时泰祠、孟舟祠和中宪第祠,总面积3056.73平方米。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被誉为瑞金的黄埔军校,对于新中国军队建设和军事人才培养有借鉴意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旧址建筑本身为南宗祠建筑群,建筑艺术水平较高,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2013年3月5日,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

地理位置: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象湖镇上阳路社区内

所处时代:1932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770-5-16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 。朝奉祠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时省祠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时泰祠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孟舟祠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中宪第祠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民国二十年(1931年)8月,中共中央在给中共苏区中央局并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的指示信中明确指出:“红军学校必须集中举办”。为此,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革军委主席的毛泽东召见红三军团参谋长兼军团随营学校校长邓萍和红八军军长何长工,商讨筹办红军干部学校事宜,明确提出要以国民党办黄埔军校为例,办一个“红埔”。

民国二十年(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成立后,决定合并闽西红军学校(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红一方面军教导总队和红三军团随营学校,组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址在瑞金天后宫,为中革军委的直属机构,校长萧劲光,政治委员何长工,教育长邓萍,下设政治连、工兵连和军事连,学员600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冬,周恩来进入中央苏区后前往学校指导工作时,指出:“这所学校可与当年的黄埔相媲美。”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迁驻上阳杨氏祠堂,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学校贯彻“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的方针,以“学会与提高新的军事技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为任务,并逐渐完善了组织机构,刘伯承、叶剑英先后任校长兼政治委员。内设教育处、训练部、政治部、校务处等机构。学习科目有:政治课、军事课。至民国三十二年(1933年)10月学校改编,共开办六期,为红军、地方武装和各级党政组织培养了大量干部,许多学员都成为了人民军队的优秀指挥员。

2015年,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开展维修工程。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

2016年,瑞金书画院进驻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成为当地艺术家创作基地,也是瑞金文化产业基地。

建筑格局

编辑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又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由五座杨氏宗祠并排组合而成。 杨氏宗祠坐东北向西南,系抬梁式结构,砖木结构,硬山顶,布局为两厅一井或三厅两井,并排五祠,为瑞金西杨氏宗祠群众用于拜科、祭祖之用 。分别为朝奉祠、时省祠、时泰祠、孟舟祠和中宪第祠,总面积3056.73平方米。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总部设在杨氏宗祠的朝奉祠,政治部设在时省祠,校务部设在孟舟太祠,俱乐部设在中宪第祠,教导部设在时泰祠,时泰祠左侧屋为教职人员住处。

文物遗存

编辑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文物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文物遗存有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毕业证、出版物等。

历史文化

编辑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毕业歌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毕业歌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共举办了4期学习班,每期3至5个月。教学方针是从战争实际出发,教学内容主要是在敌强我弱得形势下,如何打击敌人的战略战术,学校还出版了《红校周刊》《革命与战争》等刊物。在培训红军从初级到高级军政干部的同时,学校还担负了卫戍红都瑞金及改造俘虏的任务。1933年10月,学校分布扩大为红军大学、彭杨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红军特科学校。

相关人物

杨氏宗祠是瑞金杨氏的开基地,杨朝奉为瑞金的开山主,人口繁衍至十余万人,在清代有杨半县之称。瑞金宋朝至清代的十位进士中有3人出于此,被雍正皇帝赐匾“国士无双”的清代诗人杨枝远,清代江西文坛五大家之一的杨以任,鸿胪寺正卿杨方立,新中国开国少将杨力杨俊生,开国大校杨家华等均出于此处。

文物价值

编辑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被誉为瑞金的黄埔军校,对于新中国军队建设和军事人才培养有借鉴意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旧址建筑本身为南宗祠建筑群,建筑艺术水平较高,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象湖镇上阳路社区内。

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瑞金中央工农红军学校旧址,路程约2.2千米,用时约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