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赐经亭 编辑

江西省九江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赐经亭庐山赐经亭

庐山赐经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庐山风景名胜区三宝树景区黄龙寺后约200米的小山顶上,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明神宗为纪念其母肃皇太后恩赐庐山黄龙寺而建,又称黄龙寺御碑亭。

庐山赐经亭为石构四柱亭,坐东朝西,边长4.9米,高5.9米,占地面积约29平方米。方柱为花岗石抹角边长0.35米,柱础为鼓状八棱瓜形。屋顶为平顶上加硬山屋顶,无戗脊,类似歇山顶,正脊两头下吻剑龙张口吞脊,中缀宝瓶。庐山赐经亭为石构类似歇山顶方亭,结构独特,为研究当时的石构技术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2013年3月5日,庐山赐经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庐山赐经亭

地理位置: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庐山风景名胜区三宝树景区黄龙寺后约200米的小山顶上

所处时代:明

占地面积:约 29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12-3-41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庐山赐经亭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

庐山赐经亭

建筑格局

编辑
庐山赐经亭为石构四柱亭,坐东朝西,边长4.9米,高5.9米,占地面积约29平方米。方柱为花岗石抹角边长0.35米,柱础为鼓状八棱瓜形。屋顶为平顶上加硬山屋顶,无戗脊,类似歇山顶,正脊两头下吻剑龙张口吞脊,中缀宝瓶。铺作象昂外出三跳,无棋,泸斗以刻有卷草图案的石板相连。西面素平额枋垫板中刻御制匾额。石平顶天花中央浮刻龙云戏珠,石板屋面檐口刻瓦当滴水,亭中立大理石。

庐山赐经亭为石构类似歇山顶方亭,结构独特,是庐山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建筑物之一。

文物遗存

编辑
庐山赐经亭中立明神宗颁布《护藏敕》和《圣母印施佛藏经赞》大理石碑文。

文物价值

编辑
庐山赐经亭的基本构件与其他建筑不同,石斗棋成为纵横相交的条形构件,屋面呈现折板状,檐板水平而石板比木构金步架更陡,折板形屋面更符合受力原理,而条状的斗桃等装饰构件也更易于加工,为研究当时的石构技术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历史文化

编辑

建筑由来

庐山赐经亭是明神宗为纪念其母肃皇太后命工部刊印《续藏经四十一函并旧刻藏经文六百三十七函》恩赐庐山黄龙寺而建,又称黄龙寺御碑亭。

黄龙寺

黄龙寺坐落于庐山玉屏峰麓,所在踞庐山之中,前对天王峰,后枕玉屏峰,西为赐经亭,下临大溪。寺宇为“万山环抱,松杉碧绕”,修篁蔽日,“居然胜地”。庐山黄龙寺系明代僧人释彻空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肇建的。赐经亭位于黄龙寺后一小山顶。

传说轶事

相传黄龙寺为高僧彻空为降伏黄龙潭中的黄龙而建造的。当时黄龙潭中潜藏一条骜不驯的黄龙,时常乱发脾气,搅得山洪暴发,淹没良田,百姓遭灾,然而又潜于崖陡潭深的黄龙潭中。这样,黄龙的所作所为,已使下游地区常受洪涝之苦。后来,高僧彻空禅师云游至此,听说竟有如此为非作歹之黄龙,便以佛家之普渡众生教义,驯服了这条黄龙。黄龙归善后,它的后代便化为群蛟,再次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彻空禅师见此情景,便敲响神钟,群蛟闻钟声而惊逃。为了彻底降服群蛟,造福黎民,彻空禅师便在离黄龙潭不远处,修建了黄龙寺,以镇群蛟,并在黄龙寺赐经亭旁掘下制龙洞,将神钟倒扣洞中,这样便降伏了群蛟孽龙,故三宝树附近有一块巨石,上刻“降龙”两字,就是那口神钟所化的“降龙石”。

文物保护

编辑
2013年3月5日,庐山赐经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庐山赐经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庐山风景名胜区三宝树景区黄龙寺后约200米的小山顶上。

黄龙寺

交通指引

九江市人民政府距离庐山赐经亭约44千米,驾车约一个小时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