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铵 编辑

硝酸铵硝酸铵

硝酸铵,是一种铵盐,化学式为NH4NO3,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极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溶解时吸收大量热,是一种氧化剂,受猛烈撞击或受热爆炸性分解,遇碱分解,主要用作肥料及工业用和军用炸药。

研究简史

编辑
1659年,德国人J.R.格劳贝尔首次制得硝酸铵。19世纪末期,欧洲人用硫酸铵与智利硝石进行复分解反应生产硝酸铵。后由于合成氨工业的大规模发展,硝酸铵生产获得了丰富的原料,于20世纪中期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专门建立了硝酸铵厂,用以制造炸药。60年代,硝酸铵曾是氮肥的领先品种。中国在50年代建立了一批硝酸铵工厂。

40年代,为防止农用硝酸铵吸湿和结块,用石蜡等有机物进行涂敷处理,曾在船运中发生过因火种引爆的爆炸事件。因此,一些国家制订了有关农用硝酸铵生产、贮运的管理条例,有些国家甚至禁止硝酸铵的运输和直接作肥料使用,只允许使用它与硝酸钙混合制成的硝酸铵钙。

以后由于掌握了硝酸铵的使用规律,一些国家如法国、苏联、罗马尼亚、美国和英国,允许硝酸铵直接用作肥料,但对产品的安全使用制定了标准。

理化性质

编辑

物理性质

密度

1.72g/cm3

熔点

169.6℃

沸点

210℃(分解)

外观

白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

易溶于水、甲醇、丙酮、氨,不溶于乙醚

化学性质

纯净的硝酸铵是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小颗粒结晶,与碱反应有氨气生成,且吸收热量。有潮解性,易结块。易溶于水同时吸热,还易溶于丙酮、氨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热分解

硝酸铵受热分解温度不同,分解产物也不同。

在110°C时:NH4NO3→NH3+HNO3

在185~200°C时:NH4NO3→N2O+2H2O

在230°C以上时,同时有弱光:2NH4NO3→2N2+O2+4H2O

在400°C以上时,剧烈分解发生爆炸:4NH4NO3→3N2+2NO2+8H2O

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还原剂)存在及电火花下会发生爆炸,硝酸铵在含水3%以上时无法爆轰,但仍会在一定温度下分解,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应用领域

编辑
主要用作肥料及工业用和军用炸药,并可用于杀虫剂、冷冻剂、氧化氮吸收剂,制造笑气、烟火等。

硝酸铵是极其钝感的炸药,比安全炸药C4更为钝感。一支工业8#雷管(起爆C4只是用6#就可以了)都不足以起爆混合了敏化剂的硝酸铵。硝酸铵是最难起爆的硝酸炸药,撞击感度是:50kg锤,50cm落高,0%爆炸。相比起著名炸药硝化甘油的200g锤,20cm落高,100%爆炸的感度,可见硝酸铵的钝感。而且硝酸铵一旦溶于水,起爆感度更是大大下降,根本是人力不可能撞击引爆的。

计算化学数据

编辑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氢键供体数量

1

氢键受体数量

3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

0

互变异构体数量

0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

63.9

重原子数量

5

表面电荷

0

复杂度

18.8

同位素原子数量

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0

共价键单元数量

2

安全信息

编辑

安全术语

S17:Keep away from combustible material.

远离可燃物料。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6: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风险术语

R8:Contact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may cause fire.

与可燃物料接触可能引起火灾。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下一篇 高碘酸铵

上一篇 碘化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