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里木盆地 编辑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南部 ,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处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南北最宽处520千米,东西最长处1400千米,面积约40多万平方千米 。海拔高度在800到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微向北倾,旧罗布泊湖面高程780米,是盆地最低点。塔里木河位置偏于盆地北缘,水向东流。
盆地地貌呈环状分布,边缘是与山地连接的砾石戈壁,中心是辽阔沙漠,边缘和沙漠间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并有绿洲分布。塔里木河以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沙漠,为居世界第2位的流动沙漠。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气候,年均温9~11℃,无霜期超过200天。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沙和干热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盆地边缘沙丘南移现象严重。
盆地水分主要来自西风气流,盆地降水稀少,盆地本身无法形成径流,较大河流有南部的叶尔羌、克孜勒、盖孜、和田、克里雅等河,北部的阿克苏、台兰、渭干、库车及开都(下游称孔雀)等河。盆地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河床、渠道及田间渗漏,地下水动储量为110~148亿立方米。
盆地沿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麓,主要是棕色荒漠土、龟裂性土和残余盐土,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麓则以石膏盐盘棕色荒漠土为主。塔里木盆地中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分别约占全国油、气资源蕴藏量的1/6和1/4。
中文名:塔里木盆地
外文名:Tarim Basin
别名:تارىم ئويمانلىقى(维吾尔语)
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
气候条件:气候干旱
著名景点:沙漠公路、胡杨公园、塔里木河
火车站:喀什站
方言:维吾尔语、汉语
海拔:约 1000 m
地形:盆地东西长1400千米
地位: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
陆地自然带:温带荒漠带
地质环境
地质构造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地块基底为古老结晶岩,基底上有厚约千米的古生代和元古代沉积覆盖层,上有较薄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层,第四纪沉积物的面积很大。
构造上的塔里木盆地地块和地貌上的塔里木平原,范围并不一致。拗陷内有巨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陆相沉积,最大厚度达万米,是良好含水层。盆地呈不规则菱形,四周为高山围绕。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微向北倾。旧罗布泊湖面高程780米,盆地最低点塔里木河位置偏于盆地北缘,水向东流。
土壤
盆地沿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麓,主要是棕色荒漠土、龟裂性土和残余盐土,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麓则以石膏盐盘棕色荒漠土为主。沿塔里木河和大河下游两岸的冲积平原上,主要是草甸土和胡杨林土(土壤学上亦称吐喀依土)。草甸土分布广,轮台至尉犁间河道两侧最为集中。胡杨林土发育于茂密成荫的胡杨林下,特点是有机质含量多(1%~2%以上),盐分含量不高。草甸土和胡杨林土为农垦主要对象。由此引起森林破坏,对环境保护不利,值得重视。
地貌特征
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微向北倾,旧罗布泊湖面高程780米,是盆地最低点。塔里木河位置偏于盆地北缘,水向东流。
盆地地貌呈环状分布,边缘是与山地连接的砾石戈壁,中心是辽阔沙漠,边缘和沙漠间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并有绿洲分布。塔里木河以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万平方千米,占新疆面积20%,占中国沙漠和戈壁总面积26%(如单指沙漠则占43%),是中国最大沙漠,也为居世界第2位的流动沙漠。个体沙丘每年约南移50~60米,流动沙丘面积占85%,沙丘形状复杂,有金字塔形、穹状、鱼鳞状、复合型沙丘链、复合型沙垄等多种形态。
塔里木盆地
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北至天山山脉南麓,南至昆仑山脉北麓,大致在北纬37°-42°的暖温带范围内。
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气候,太阳年总辐射量达575~627千焦耳/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北部约3 000小时,南部不到3 000小时,多风沙和浮尘天气。年均温9~11℃,南部略高于北部。大陆性由西向东加强,冬季东部比西部冷,1月均温,若羌比和田低3.2℃,比喀什低2.4℃。冬季均温低于-20℃的寒冻日仅1~2天。7月均温25~27℃。10℃以上活动积温超过4000℃,南部高于北部;其持续期南部200天,北部190多天;积温年际变化大。无霜期超过200天,北部200~210天,南部大多达220天,气温年均日较差14~16℃,最大日较差25℃。
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沙和干热风:①风沙危害。8级以上的大风(风速大于17米/秒),一年超过20天的只有若羌、喀什、库尔勒。但盆地边缘植被覆盖度仅10%,沙漠中心基本无植被,而风速每秒5米即起沙,故南部沙暴天气年达30~40天。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盆地边缘沙丘南移现象严重。②干热风。重害地区为盆地东部,每年10~20天;盆地其他地区出现次数较少。
盆地水分主要来自西风气流,从中亚越过天山南脉河谷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汉代以前居住在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的居民,主要是操印欧语系语言的塞人、月氏人或吐火罗人,他们属高加索人种。汉代,为了争夺西域地区,匈奴人、汉人等相继进入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进而形成自东向西民族迁徙的第一次高潮。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6年)前后,匈奴击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三)十六国皆以为匈奴”。从此,大批匈奴人进入西域,并与汉朝展开激烈争夺。经过长期的战争,至2世纪中叶,南匈奴归汉南下,北匈奴西迁。“其赢弱不能去者住龟兹北”,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悦般国”,“众可二十余万”。分散在塔里木盆地缘边其它地区的匈奴人,也当为数不少。
汉代,大批汉人通过从军、屯垦、经商、任官、移民等多种途径进入包括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在内的西域地区,成为到达新疆很早的民族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频仍,不少汉人迁往河西,又从河西辗转到新疆。他们和汉代屯田士卒的后裔汇集于今吐鲁番地区,并使该地区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汉人在新疆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年)起,这里先后建立起了阚氏、张氏、麴氏等以汉人为主的地方政权,其中麴氏高昌王国传九世,历经140余年之久。
羌人,是较早进入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20世纪60年代,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沙雅绿洲,发现了一枚“汉归义羌长”铜印,联系到“若羌”这个古老的地名,以及文献中的记载,可以认为,羌人是汉代新疆地区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5世纪初,柔然势力深入到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在他强盛时,不仅控制了今吐鲁番地区,而且波及焉耆。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不满豆伦可汗侵扰北魏沿边州郡,与其弟穷奇怒而率所属十余万落向西迁徙,在新疆建立政权,也曾一度控制高昌及鄯善地区。高车副伏罗部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进入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的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部落集团。
突厥是继匈奴、柔然之后又一个在新疆地区建立起自己统治的游牧民族政权。射匮可汗时期(约在610-618年),突厥汗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突厥统有东至阿勒泰山,西到里海的广大地区,“自玉门以西诸国皆役属之。遂与北突厥为敌,乃建庭于龟兹北三弥山”。射匮可汗死后,统叶护可汗即位,他“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悉归之,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椐旧乌孙之地,又移庭于石国北之千泉。其西域诸国王悉受颉利发,并遣吐屯一人监统之,督其征赋”。与此同时,亦有大批突厥部落迁入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如葛逻禄等。
自7世纪下半叶时起,来自青藏高原地区的吐蕃势力进入西域南部,并从8世纪末时起,对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进行长期统治。期间,该地区不仅驻有大批吐蕃军队,建有戌堡,设置斥候,而且还分布着许多吐蕃部落,见于藏文文献及出土的吐蕃文简牍中的西域吐蕃部落名称就有60种,其中大部分来自吐蕃本土的六十一东岱(千户),是从吐蕃故有部落中分化出来的部落。
除匈奴、汉人、羌人、柔然、高车、突厥、吐蕃等民族先后进入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外,南北朝时期,还有嚈哒、吐谷浑等民族在这一地区活动。上述民族和居民进入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不仅使该地区居民族属更加多元化,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不同民族之间的同化和融合。如突厥人,就和各地王族通婚,进而对当地原住居民产生影响。9世纪中叶,吐蕃势力退出西域以后,应该有不少吐蕃人留在了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特别是和田地区,并融合在了当地原住居民之中。
塔里木盆地
回鹘化
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居民的回鹘化,是从公元8、9世纪操突厥语族语言的回鹘族和其他民族大批进入该地区开始的。
早在公元5世纪末,高车(铁勒)副伏罗部作为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就已经进入了塔里木盆地东部缘边地区。高车与柔然长期进行斗争,频繁迁徙,至6世纪末7世纪初,被称为铁勒。其部落分布极广,东起蒙古高原,西至黑海,山谷草原,多有所在。伊吾以西、焉耆以北活动有契弊(苾)、薄落、职乙、纥骨、乌灌(一作乌护)等部。有的学者就认为,乌灌(乌护)与回纥属于回鹘族的东、西两支。
突厥汗国的建立及其对天山南北的统治,虽然没有根本改变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居民的民族构成,但对以后该地区居民的回鹘化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在突厥的统治下,居住在高昌地区的汉人不仅“兼用胡书”,而且被迫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俗,和突厥人一样“披发左衽”。其他民族的居民,由此可略见一斑。
7世纪初期,回鹘人就在其首领菩萨的率领下,以5000骑兵击败突厥10万大军,并追至天山,俘获大批突厥部众,对唐朝灭亡东突厥,起了很大作用。唐永徽二年(651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唐,攻破北庭。回纥首领、翰海都督婆闰率兵5万,协助唐将梁建方、契苾何力,大破贺鲁,收复北庭。唐显庆元年(656年),贺鲁再次起兵反唐,婆闰领兵又助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大破贺鲁于阴山、金牙山,并随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追剿贺鲁至石国西北苏咄城,终擒贺鲁。在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过程中,婆闰及其所率回纥兵为巩固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8世纪末9世纪初,回鹘与吐蕃在北庭展开激烈争夺,并最终控制北庭、高昌等地。
突厥对天山南北的统治及回鹘人在西域的早期活动,无疑为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居民的回鹘化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塔里木盆地
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朝时期,进入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的回鹘人、葛逻禄人、样磨人等,在当地原住居民比较发达的文化影响下,逐渐放弃了原来的游牧生活方式,而转入定居的农业生活。当然,这一转变首先是由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塔里木盆地缘边各绿洲,适合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和游牧业相比,收获较为稳定,使他们自然选择了这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回鹘人、葛逻禄人、样磨人等,特别是回鹘人的游牧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变过来的。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北宋供奉官王延德出使高昌,在其《高昌行记》说:有水,源出金岭,导之周围国城,以溉田园,作水磑。地产五谷,唯无荞麦。贵人食马,余食羊及凫雁”。说明高昌是一个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同时也说明回鹘人的上层还保持着游牧民族的某些饮食习惯——食马肉。
高昌回鹘完全转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在蒙古的蒙哥汗时期。蒙哥汗即位以后,为了削弱窝阔台、察合台汗国的势力,于1252年处死了与窝阔台系大汗密切关系的高昌亦都护撒邻迪(萨仑的斤),恩准亦都护的兄弟斡根赤(玉古伦赤)继立为亦都护。接着,他又采取分解政策,将窝阔台、察合台汗国的领地分成若干小块,再予以层层分封。由于从窝阔台汗国分化出来的合丹领地放在了别失八里,直接占有亦都护的大片土地,所以高昌亦都护再次成为了蒙哥汗政策的受害者。蒙哥汗还任命亲信纳怀、塔剌海、麻速忽(即马思忽惕)等为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事,以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这样,高昌亦都护的领地不得不缩小到高昌一带。高昌亦都护迁到高昌,使回鹘由游牧完全转入了定居,完成了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一过程经过历了四百余年。
回鹘人在放弃原来的游牧生活方式,而转入定居的农业生活的过程中,同时还接受继承了当地的绿洲农业文化,其中包括音乐、舞蹈和绘画等。关于这一点,只要我们重读一下唐代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描写西域乐舞的诗篇,在品味当今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谁也难以否认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共同的语言则是一个民族形成的重要标志。在高昌回鹘王国境内,以粟特文字母为基础拼写的回鹘文,逐渐被广泛使用,并代替了以前使用的古代突厥鲁尼文。随着城市生活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回鹘语文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用它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直至11世纪下半叶,汉语文仍然是高昌回鹘使用的文字之一 。但是,最终汉字还是被回鹘文所代替。
在喀喇汗朝境内,突厥语为官方正式语言,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突厥文为官方的正式文字。至迟至11世纪末,突厥语族语言作为当地通用的语言基本上普及到了塔里木盆地周围广大地区,而原居民的语言逐渐消亡。至11世纪,和阗地区的原居民不仅皈依了伊斯兰教,而且也开始了语言的突厥语化的进程,
尽管如此,当时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的客观形势尚不具备形成统一民族的条件。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喀喇汗朝于10世纪中叶前后接受了伊斯兰教,而北部以高昌为中心的回鹘王国则多为佛教徒。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导致文化和心理状态各异,致使双方在政治上完全处于敌对状态。喀喇汗朝称高昌回鹘王国的居民“是最凶恶的异教徒”,而高昌回鹘王国则支持信仰佛教的和阗李氏王朝反抗喀喇汗朝的入侵,甚至直接与其发生武装对抗。在喀喇汗朝灭亡和阗李氏王朝以后,双方以阿克苏为界形成对恃状态。所以直至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的主要区域仍在阿克苏以西地区。这种情况,直到14世纪中叶的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才发生变化。当时,秃黑鲁帖木儿汗(1343-1363年)作为新疆地区的蒙古汗皈依伊斯兰教。在他的强制下,有16万蒙古人信仰了伊斯兰教。其子黑的儿火者亦热心传播伊斯兰教,并率军对吐鲁番地区进行“圣战”,强迫当地居民成为穆斯林。此后不久,伊斯兰教便逐渐成为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居民普遍信仰的宗教,并占有统治地位。
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居民的伊斯兰化,是维吾尔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他们普遍信仰了伊斯兰教,不仅使不同民族之间便于通婚,而且凝聚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并使他们得以互相认同。所以说,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形成和发展起有重要作用。
经过六七个世纪的融合发展,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在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和宗教诸方面都逐渐统一,塔里木盆地周围居民的回鹘化才最终完成,于是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近代维吾尔族,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形成了。
塔里木盆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