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门古戏台 编辑
祁门古戏台位于皖赣交界的安徽祁门县,完整地保留有11座明清时期的古戏台。多集中在祁门西乡的新安乡、闪里镇境内,其中新安乡8座,闪里镇3座。这些戏台不仅富地域特色,而且以“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被人称奇,既体现了中国民间古朴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古徽州的乡村文明与风土民俗。
祁门古戏台是古祠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建于祠堂内部,与祠堂共外墙和屋顶,因此,从外部一般看不出里面有戏台。其独特的形制为徽州仅有,在研究徽州古建筑类型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祁门古戏台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祁门古戏台
地理位置:黄山市祁门县
数量:11处
所处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批号:国发【2006】19号
编号:569-Ⅲ-272
祁门古戏台
会源堂古戏台,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
坑口古村的会源堂古戏台始建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年),清代修缮过。2013年12月29日凌晨,这个古戏台遇火灾被烧掉。
敦化堂古戏台,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
馀庆堂古戏台,建于清咸丰初期(1851-1853年)。
敦典堂古戏台,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
嘉会堂古戏台,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
和顺堂古戏台,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
大本堂古戏台,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新安古戏台,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
叙伦堂古戏台位,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
祁门古戏台
馀庆堂古戏台
会源堂古戏台
会源堂古戏台
敦典堂古戏台
敦典堂古戏台
嘉会堂古戏台
嘉会堂古戏台位于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磻村组,座北朝南,三进三开间,现存前进古戏台及后进寝堂部分。古戏台部分通面阔10.3米,进深7.63米,总体建筑面积为505.05平方米。戏台柱除祠堂本身结构主柱外,另根据台面设置需要附加短柱支撑台板,为可拆活动式戏台,小巧玲珑。2012年实施嘉会堂古戏台整体修缮工程,现状保存较好。
敦化堂古戏台
敦化堂古戏台
叙伦堂古戏台
叙伦堂古戏台位于祁门县新安乡上汪村上汪组内,座北朝南,原系汪氏宗祠,三进三开间,现存前进古戏台及享堂、边廊厢房。,总面阔14米,通进深22米,占地面积约为291平方米。原整个建筑由祠前巷、院墙、卷拱门洞、门厅、戏台、边廊楼上厢房、前天井、享堂、后天井、耳门、寝殿组成(已毁)。2012年实施叙伦堂古戏台整体修缮工程,保存现状较好。
和顺堂古戏台
和顺堂古戏台
顺本堂古戏台
顺本堂古戏台位于祁门县新安乡星林村良禾仓组,建于清末,座西南朝东北,原系赵氏宗祠。共三进、三开间。通面阔11.32米,通进深26.81米,占地面积304平方米,建筑面积396平方米。整个建筑由门厅、戏台、边廊廊上楼(包厢)、前天井、享堂、后天井、寝堂、耳房、楼上房、神龛等组成,前进天井有耳门通向两边巷道及民居。原享堂正壁悬挂的“顺本堂”以及各梁额及柱上字匾、楹联均已不存,仅存痕迹。
新安古戏台
新安古戏台保护碑
大本堂古戏台
大本堂古戏台位于祁门县新安乡新安村李坑组,原系陈氏宗祠,座北朝南,三进三开间,通面阔10.42米,通进深32.8米,占地面积341.8 平方米。整个建筑由祠前广场、门厅、古戏台、边廊、前天井、享堂、后天井、耳门、寝堂、厢房、神龛等组成,前天井东西两侧耳门外靠巷道,与民居相通。该祠前进门厅同徽州传统祠宇建筑风格一致,中进金柱间设有仪门,门前设有抱鼓石;仪门内设可拆卸活动戏台,在演戏时搭设,祭祀等大型活动时拆除。
聚福堂古戏台
聚福堂古戏台位于祁门县新安乡新安村叶源组,座北朝南偏东,建于清早期,系王氏祠,三进三开间,现存前进门厅古戏台及享堂、边廊、寝堂。通面阔10.14米,通进深33.01 米,占地面积332平方米,整个建筑由祠前广场、门厅、戏台、边廊、前天井、享堂、后天井、耳门、寝殿等组成,天井东西两侧耳门外与巷道及民居相通。
祁门古戏台
祁门古戏台群建造精良,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是徽派建筑中保存完整、数量庞大、构造装饰精美、形式统一的古代建筑,也是研究徽州戏曲舞台艺术、民俗以及徽州建筑等方面的宝贵历史实物资料。古戏台营造的文化环境反映了徽州鼎盛时期民间艺术的真实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祁门古戏台
2010年,祁门县正式启动祁门古戏台群的整体保护工作,对11座古戏台进行临时抢救保护的基础上,依据上报国家文物局的修缮方案。同时对11座古戏台实施了白蚁防治工程,2011年着手编制祁门古戏台群保护规划,同时编制单体古戏台修缮设计方案,通过公开招标实施古戏台修缮工程,使祁门古戏台群整体保护逐步纳入科学、正规、系统化管理。
2013年,祁门县对古戏台进行整体保护性修缮工程。馀庆堂古戏台是祁门县重点投资修缮的2座古戏台之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文物部门完成对古戏台墙体校正维修、屋面瓦重盖、木结构校正,并对地面、轩顶、轩弯橼和部分花窗等进行修复,修缮费用逾400万元。
2016年,黄山祁门县相关部门投资约560万元对祁门古戏台“会源堂”复原,包括异地选址基建和会源堂院落、戏台、廊庑、天井、享堂、寝楼的重建,以及室内外排水系统。
祁门古戏台
徽州是一个宗法制严格且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的地方,氏族大家通常聚族而居,祠堂往往是一个村子中最宏伟高大的建筑。宗族中每遇大事,都要“开祠堂”“共决议”;礼敬神明,祭祀祖先,甚至一些宗族成员的婚丧嫁娶,也是在祠堂内进行,而伴随这一切的又往往是演戏。据此,古徽州一般说来,有宗就有祠,有祠就有台。
古戏台作为祠堂建筑的一部分,有两种形制:一种是戏台与祠堂前进合为一体,不唱戏时是祠堂的通道,装上台板就是戏台,这种戏台被当地人称为“活动戏台”。另一种戏台是固定的,这种形式的戏台被人称为“万年台”。戏曲在中国文化艺术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没有电视的年代,村中戏台上演的剧目,给全村老老少少带来了乐趣。
祁门县
交通信息
火车:最快捷的铁路交通是先到黄山、祁门。
客车:从黄山到祁门转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