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呈坎村古建筑群 编辑
呈坎,古名龙溪,位于黄山东南麓。唐末,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呈坎古建筑群主要的建筑时代为明初至清末。
呈坎汇集了不同建筑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等,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在这里得到发挥,呈坎是中国保存的皖南民居、明清建筑最集中,最富特色,最具有观赏价值的村落。
2001年6月25日,呈坎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呈坎村古建筑群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
著名景点:文献祠堂
所处时代:明初至清末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批号:国发〔2001〕25号
编号:318-124
呈坎村
呈坎村民居
呈坎村古建筑群
长春社
长春社位于村南首,是村民祭记土地神、五谷神之所;位于村中衔巷交叉口处的钟英更楼是打更巡夜供瞭望和报时之场所;横跨众溪的环秀桥、隆兴桥则是联系村东、村西和南向进出该村的交通要道,两座石桥还是村人游憩休息之所;位于该村五街九十九巷的15处民居建筑是村民世代生产生活居住的私宅和家园。既有显赫的官邸,也有素朴的民宅,还有徽商的寓居所。这些建筑除正房外,有些还保留有厨房、私塾、花园、杂院等。
罗东舒祠
罗东舒祠
隆兴桥
村南明代“隆兴桥”,俗称新桥。位于观音山嘴,系前罗19世祖罗弥达所建。清代前罗31世祖罗泽之捐资维修。桥面高出地面8米,宽6.6米,长46.6米,桥面两侧有条石供人休息。隆兴桥是江南保存规模最大的单孔石拱桥。
环秀桥
环秀桥
十字街横街
十字街横街,又名孙家巷,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洞,实名老虎祠,族谱记载为元代所建。底层高达6米,两层的建筑高达11米,比现代3层楼还高,宛如古堡,非常坚固。墙体施工精细、门楼透雕精美,大门有东西2个,还有硕大斗拱、粗壮梁柱、精美仰莲、底层双层梁架结构与顶部平安藻鼎、楼层地砖、楼檐窗前梳妆台等。
呈坎村古建筑群
20世纪90年代起,安徽省、黄山市等文物部门先后投入1300多万元,对呈坎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地维修、成片保护的模式。
2013年年初,呈坎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3处文物保护样板工程之一。整个样板工程概算约8000万元,涉及古建筑约30处,其中古民居约占80%左右。一期工程包括10幢古建筑的维修保护以及古村落的安防、消防、防雷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徽州区政府重点打造“一环两核”,即呈坎、灵山、潜口环形保护区和岩寺、西溪南保护核心徽州古建筑保护区。制定了《徽州区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投资1.2亿元,全面完成全区177处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实现古建筑保护利用全覆盖。
早在宋代被理学家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今天又被国内外诸多名专家学者冠为:“中华八卦经典、徽州风水宝地”它是中国著名的“国宝之乡”。
呈坎古村:“山形交错水色清澄;人情庞实;伦理端严;有田可耕;有水可渔;脉祖黄山;五星朝拱;可开百世不迁之族;因而古人认定这里是理想的人居环境,遂举家迁此。择地筑室而居焉”。呈坎四面高山,有利于夏避东南飓风,冬避西北寒风事业恶劣天气,又利于避火防灾。从高处看村落,呈坎位于八座小山环抱之中,山与山似连非连,形似八卦的八个方位,它们分别是:东面:灵金山、峰山;西有:龙山、鲤王山;南临:观音山、马鞍山;北靠:葛山、长春山等八座山峰,成不规则分布四周。而山与山之间则有梯田相互连接,地形成八卦之坎卦,即外八卦。整个呈坎村就在八座山、夹一河的盆地中。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巧借山水形势,形成二圳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
呈坎
交通信息:
1、如果是从黄山市(屯溪)到呈坎,请在离火车站1公里的黄山汽车站找屯溪到呈坎的班车。再一个办法就是先从屯溪坐车到徽州区(岩寺)小公交车可能3元钱就够了,到了徽州区(岩寺)以后再找徽州区到呈坎的公交车,
2、屯溪和岩寺到呈坎的小公交到呈坎班次都不很多,但徽州区到呈坎的距离是15公里左右。从黄山风景区汤口到呈坎,可以坐从黄山风景区到歙县或徽州区岩寺的班车,45公里左右,班次不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