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舂陵侯城遗址 编辑
舂陵侯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柏家坪镇柏家村和柏家井村,是秦至汉代的古遗址。
舂陵侯城遗址呈长方形,四周夯土城墙犹存,东、西墙长约170米,南、北墙长约135米,城墙残高2~6米,四角城雉高隆,东、西两面城门旁的城墙凸出,城墙顶现宽8~11米,城墙外有护城河遗迹,城墙上已被当地居民辟为菜地,城内及周围护城河均垦为稻田,文物本体保护较好。舂陵侯墓,四周地势平坦,东为村庄,过村庄后有石山岭,南前面约300米有一矮青石山岭,西南隔村道有民居,墓封土堆微存,有“汉舂陵侯墓”残碑一通,现墓地用砖墙围起。舂陵侯城遗址范围内采集到较多瓦片和少量的陶片。遗物主要分布在城墙内外两侧地表以及夯土层下。采集遗物主要有陶片和瓦片,以瓦片为多,另有见少量的青砖。舂陵侯城遗址作为湘南最早的古城,历经了战国到汉初不同历史时期,而且地下文化遗物保存丰富,对研究汉初及汉以前的湘南历史、社会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2013年5月,舂陵侯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春陵侯城遗址
地理位置: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柏家坪镇柏家村和柏家井村
所处时代:秦至汉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372-1-37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舂陵侯墓于清代修县志时,知县吴纯祖实地勘察采访民众才确定。因不明为哪一位侯王,刻立了一通“汉舂陵侯墓”石碑。墓封土在20世纪50年代造田改土中被夷平。
1984年5月,建立舂陵侯城遗址及舂陵侯墓文物保护小组。
1984年6月,订立了“舂陵侯城遗址及舂陵侯墓”保护公约。
舂陵侯城遗址
舂陵侯城遗址
内墙
城址文化堆积
城址文化堆积分布及包含物平面图
护城河内堆积
护城河
城墙夯层堆积
北城墙底部夯层及陶瓦层
城址
舂陵侯城遗址西南夯土堆
舂陵侯墓
汉舂陵侯(墓)碑
舂陵侯墓,四周地势平坦,东为村庄,过村庄后有石山岭,南前面约300米有一矮青石山岭,西南隔村道有民居,墓封土堆微存,有“汉舂陵侯墓”残碑一通,现墓地用砖墙围起。
舂陵侯城遗址周边汉墓群
舂陵侯城遗址周边约3千米范围内有多处汉墓墓群,包括七里坪墓群、谢家村墓群、九窝树墓群、三星堆墓群等,舂陵侯城南约9千米还有一处汉墓群,早年定名为舂陵侯家族墓,但无确定此墓群性质的依据。
遗址采集遗物分布地点
陶瓦
采集板瓦
陶片
采集陶片纹饰拓片
舂陵侯城位置的记载,最早见诸《水经注》卷三十八:营水又北,都溪水注之。水出舂陵县北二十里仰山,南泾其县西。县,本泠道县之舂陵乡……汉长沙定王分以为县……县故城东又有一城,东西相对,各方百步。古老相传,言汉家旧城,汉称犹存,知是节侯故邑也。南宋《舆地纪胜》云舂陵故城“又呼为光武城”。唐《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九载“舂陵故城,在(延唐)县北五十里。”后世地理志书多从此说。嘉庆曾钰撰《宁远县志》云舂陵城在县西北六十里,并绘有位置图,标示其位于柏家村东侧,与今遗址基本相符,实则为县东北方位。清末杨守敬《水经注疏》也称城“在今宁远县东北”。由于舂陵城遗址相对泠道故城(或为宋以前的县城)、宁远县城的方位在正北方略偏西或偏东,偏移量很小,故考诸上述志书,虽所述方位稍有出入,实则所指称遗迹均为一处,均位于今柏家坪镇柏家村附近。
地理位置
舂陵侯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柏家坪镇柏家村和柏家井村。
柏家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舂陵侯城遗址,路程约37.3千米,用时约51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