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怡亭铭摩崖石刻 编辑
怡亭铭摩崖石刻,是中国唐代石刻;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小北门外长江边。这里原是江心中的一个小岛,唐永泰年间 (765)裴鶠在此卜地建亭,李阳冰将其命名为怡亭,并用小篆书写了序言,由裴虬撰写铭文,李莒用隶体书写铭、款,一并刻于巨石之上,被宋人蒋之奇称为 “三绝”。
中文名:怡亭铭摩崖石刻
西长:3.8米
南北宽:3.3米
位置:鄂州市城区滨江大道小北门
怡亭铭摩崖石刻
怡亭铭摩崖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怡亭铭摩崖石刻,位于鄂州市城区滨江大道小北门外长江南岸江边,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是一块东西长3.8米、南北宽3.3米的天然岩石,旧名观音崖,俗称猴子石。
怡亭铭摩崖石刻
该石刻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篆书所幸存在世的唯一原刻,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怡亭铭摩崖石刻
鄂州市老城区小北门江边,矗立着一处巨崖,巨崖如小岛,上刻有被世人誉为“三绝”的“怡亭铭”,即“怡亭铭摩 崖石刻”。该崖突兀江畔,旧名“观音崖”,因其形似猴状,人又称“猴子石”。它东望江心的龙蟠矶,西瞰西山脚下的钓鱼台,是鄂州城区沿江一带的三大“奇石景观”之一,论其名声和历史、艺术价值,则又在龙蟠矶和钓鱼台之上。
说起怡亭铭摩崖石刻,先要提及“吴王散花滩”。公元 221 年,吴王孙权建都武昌。其实,观音阁崖处有不少逶迤起伏的石头延伸到江中,形成一座三面环水的小石岛,岛后是一片宽阔的沙滩池,泥土淤积,地势平旷。东吴靠水军立国,孙权常在此地检阅水军,迎送将士。每逢将士征战凯旋,孙权又 总要在这块沙滩上举行散花犒军仪式,“吴王散花滩”因此得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鄂州观音阁
上一篇 三线火箭炮总装厂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