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氏宗祠 编辑

湖北省十堰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氏宗祠甘氏宗祠

甘氏宗祠,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甘家岭村境内,初建于清乾隆年间,后三次修缮,为纪念清康熙年间鄂陕地方中左守备甘继芳为国捐躯而兴建。

甘氏宗祠建筑保存完好,是鄂西北规模较大的民间宗祠建筑,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共达2000多平方米,其中官厅约500平方米。墙体由青砖平砌而成,单檐硬山灰瓦顶,前有檐廊。内部结构为前堂后室,均面阔五间,长21.2米,进深分别为6.8米、7.26米。堂内立柱为楠木,下部有石柱础,地面铺青石板。有一个天井、三楹厢房客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甘氏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甘氏宗祠

地理位置: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甘家岭村境内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570多平方米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221-3-51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甘氏宗祠主体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扩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73年),后三次修缮。

从清初到民国年间,甘氏宗祠不断得到扩建和修缮。

民国三年(1914年),修建东侧官厅。

文革期间,甘氏宗祠遭到破坏。

2023年,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启动甘氏宗祠安防工程。

建筑格局

编辑
甘氏宗祠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共达2000多平方米,其中官厅约500平方米。墙体由青砖平砌而成,单檐硬山灰瓦顶,前有檐廊。内部结构为前堂后室,均面阔五间,长21.2米,进深分别为6.8米、7.26米。堂内立柱为楠木,下部有石柱础,地面铺青石板。有一个天井、三楹厢房客厅。

甘氏宗祠前堂正大门门楣上雕饰有十六个小人,两侧有两个小石狮子。石狮前有石鼓,鼓面雕饰忠孝吉祥的故事。前堂后壁背面绘有壁画,上书“奉先思孝”四字。文革时壁画遭到破坏,中上部被凿空。后堂外有台阶,青石板料。前堂后室墙体所用砖块不同,可能为不同时期修建。后堂后壁正面同样有壁画,破坏严重,内容不详。官厅及祠堂各门的正上方均有柱状装饰。外墙檐角下亦有壁画,屋顶、檐角多有动物雕饰。

甘氏宗祠

文物遗存

编辑

匾额

清政府为纪念鄂陕地方中左守备甘继芳为国捐躯曾赐匾三块,匾额是“志节抗迈”“慷慨知方”“义堪垂裕”,并准以立祠。

历史文化

编辑

甘氏家族

与鄂西北诸多姓氏大族一样,竹溪县甘家岭村的甘氏家族,也是移民。《甘氏宗谱》“序”称:“先祖进朝云公,在明朝隆庆年间,从江西南康星子县,迁竹溪中峰寨山脚下,延传数十代……”竹溪甘氏家族“延传数十代”、甘宗祠兴盛数百年的历史,正是其第四代子孙甘继芳,以一阙史诗般的英雄事迹开启的。

关于甘继芳,同治版《竹溪县志·善行》篇载:“甘继芳,字体元。性忠烈慷慨有谋略。明季流贼猖獗,竹溪为秦、楚、蜀之交,屠戮殆尽,余匿山中,昼夜惊骇。公纠聚遗黎,团练乡民,贼至合击,贼去则散归田间,如是者十余年。迄清朝定鼎,兴镇(实为兴安镇,今安康)总兵段某,知芳义勇堪任重,以便宜给札为守备,防卫中峰、左溪等处。继芳受任,竭力守御,溪人赖焉!”

文物价值

编辑
甘氏宗祠其建筑保存完好,是鄂西北规模较大的民间宗祠建筑,对研究清代宗祠建筑、清代早期旌表制度和地域宗法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且其建筑、彩画、泥塑、石雕、砖雕、木雕做工精美、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甘氏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甘氏宗祠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甘家岭村境内。

甘家岭村

交通指引

竹溪县人民政府距离甘氏宗祠12.3千米,驾车约20分钟到达。

下一篇 大丰仓

上一篇 七里河遗址